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着理想和信仰做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着理想和信仰做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做教师更是如此。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信仰,否则,这教师就会做得很痛苦,很盲目,很没有成就感。

从时下的情况看,教师这个职业可谓清贫寂寞,寡趣单调,活动面既窄,心理压力又大,算不上风光诱人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不太愿意选择这个职业,一些人即便选择了这个职业也不太安业、勤业,更不用说敬业、精业了。

教师的职业先天性地决定着它只会是一个远离功利的“冷门”,选择教育的人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如果从业者能够用另一种眼光和心态来看待教育,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教育的舞台其实也同样宽广,三尺讲台同样可以演绎精彩的人生,同样可以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幸福。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他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教育,并从中享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教育理想与信仰是与教师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

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和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育需要有理想的教师

从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中,我发现,唯有怀抱着教育的理想,才能收获理想的教育;唯有充满着理想,才能最终成为理想的教师。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就不能用商业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付出,就不能以物质的标准来丈量自己的成绩。当我们把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情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时,我们其实就实现了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最大人生价值。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从我们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心底就应抛弃各种杂念,一心一意地去追求做一个好老师――他热情而不轻狂,严谨而不刻板,随和而不迁就,深厚而不高慢,自尊而不孤傲……他应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学术标杆和道德偶像。

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也曾有很多人生选择,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做教师,选择了做一位最普通的乡村教师,选择了一种远离世俗功利的平凡生活。他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给孩子们上课,带孩子们去郊游,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他把孩子们当做教育的对象,也把他们当做研究的对象。他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言谈和举止,了解孩子们的欢乐与痛苦,关心孩子们的成功与失败。在长达3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观察了:3700名孩子,留下了3700份笔记。他说,这些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一个人一一我的学生”。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当了几十年的校长,每天都坚持听课,并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就是这样,这位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乡村教师却创造了教育史上一个奇迹,他给我们留下了煌煌五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以至于任何一个对未来、对理想、对教育抱有追求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援救。

同样,正是胸怀教育的理想,特级教师霍懋征才会以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邹有云、盘振玉这样的教师才会在偏僻的山村默默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林崇德教授才会把报考大学的志愿全都填写为“师范”。在他们的身上,我得到一个深刻的洞悟:是教育的理想给了他们一生的支持。试想,如果没有对孩子的那种热爱,对课堂的那份钟情,能有他们对教育的那份执着、那份痴情、那份成就吗?如此说来,中外的“苏霍姆林斯基们”不正是以他们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教育理想吗?

人是要有一点理想的,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有了一缕阳光,才能照亮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才能把这份光亮传递给他人,才会面对生活而抱以友善的、真诚的、甜美的微笑。教育的理想不会在短时间内让你一日暴富或一夜成名,但是它会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不断升华你的精神,提升你的价值。拥有了理想,你会感到,教师自有教师的快乐:他在提升别人修养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的修养,他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每一天都变得精彩,在关爱的过程中,我们享受到一种无边的幸福。

教育需要有信仰的教师

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说:“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趋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了。”没有信仰的灵魂难免会萎缩和空虚。有了信仰,我们才会拥有一颗高尚睿智的心灵,一种博大深邃的精神,一份真诚温馨的情愫,一种高贵雅致的人格。作为教师,他应该有怎样的教育信仰呢?

首先,教师的信仰是对人的信仰。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生动、个性化的人,而不是抽象、空洞、标准化的人,更不是人类的样品或标本。每一个生命都是大千世界创造出来的神奇,他以自己的独特生命形式展现着特有的个性风采。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就是基于对每一个具体生命的重视,我们强调一切从人出发,就是彰显这样的理念: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情感,保护人的尊严,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使人成为自由之人;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使人成为创造之人。

拥有了上述理念,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也是教育的归宿”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我们才有可能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贴近其生命潜质的教育模式,我们才有希望让教育从职业状态升华到事业的层次。我想,教师能够对人抱有信仰,他一定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依照人的成长过程,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他一定会以平等的眼光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妥善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他一定会满足其愿望,实现其理想,完善其性格,激发其创造精神,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协调、全面、持久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信仰是对爱的信仰。教育是灵魂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真正有效的教育只能是爱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也只会是爱的过程。有人说得好,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信仰爱就是信仰生命本身,就是善待每个珍贵的生命,就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都值得为之付出。作为教师应无条件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既爱优等生,也爱学困生;既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爱身有陋习的学生。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这应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本能。霍懋征老师从教60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是对爱的信仰,也是对爱的最好注解。

每一个从教者只有具有了无私的爱,才能无怨无悔地付出,才能乐此不疲地创造,才能为教育殚精竭虑,才能为学生呕心沥血。因为爱建构“我”和他人与自然的人性化联系,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爱;因为爱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等积极的因素,爱让我们的职业充满人性的光辉:因为爱保障我们抗拒现实生活中的诱惑、痛苦与困惑,爱能够促使我们超越现实,面向未来。教育信仰是对人的信仰和对爱的教育的信仰的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的理想和信仰是不配做一个教师的,因为他缺少一种生命的自觉,他永远把自己定格在一个叫人怜悯的悲剧形象上。有理想和信仰的教师,不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职业自豪感的大写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英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