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国女王的妥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国女王的妥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毫不张扬,不失尊严,这是我们民族的处事方式,也是我们赢得世界尊敬的原因。”

电影频道在《女王》公映的第三个年头,播出了中文版的电影。我虽说错过电影院的放映,幸好赶上了电影频道的播出。从海伦・米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开始,我有了看这部电影的期待。2007年奥斯卡颁奖仪式也是由电影频道直播的,我被片花里女王神形兼备的优雅气质深深地吸引。期待,从那时开始了。

直到有一天的晚上,就在我几乎忘掉这件事情的时候,电影不期而至。播出结束时字幕快速滚动的那一刻,闪现在脑海里英伦三岛的碎片记忆,一时间影像和现实往复交替,浮想联翩。我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女王》的好好在“妥协”上。

有消息说,英国女王拒绝观看《女王》。也许像有人揣摩的那样,“她不想看到别人扮演的自己,因此而重温生命中最糟的一周”。女王有理由拒绝电影,这是女王的自由,就像在英国,温莎家族时常是街头巷尾、饭后茶余的话题一样,那是英国人的自由。其实英国人见面谈论天气,可以无关痛痒,可以变化无常,还可以没话找话。但是,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沦为他人的谈资吧?在英国王室则是例外。事实上王室话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英国人竞相议论的话题,他们随心所欲有时像他们见面的寒暄一样。

电影《女王》里,曾提到过王室开销巨额英镑的问题。电影传递出的信息是,女王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她曾任命了10任首相,她懂得勤俭的含义。女王不允许动用王室飞机,不愿换掉老式吉普车。这些细致入微的演绎,非常通俗化地表现了王室花钱的事儿,由此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女王,以及她的宫廷生活的细节,以此呼应剧情的需要。

英国现实当中,人们都习惯一年有一个总结,看看存折,盘点一下开销,年轻人在圣诞节来临前,花掉所有的钱。英国王室也有一个账单,不同的是这份账单,英国人谁都可以议论几句。王室的账单,据说是每年公布一次。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查阅王室的开支状况。王室账单里,大到房屋修缮,女王马车配备马匹的花销,旅行费用,通讯费用。小到水电、煤气、购买鲜花,饮料费、酒水费、文具、复印费用等。非常详细而整齐,足见这是一个运行有序而开明的国家。

电影里,皇家狩猎场的河边,女王不愿换掉的老式吉普车,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抛锚了。女王独自一人,背朝镜头无声抽搐,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电影突出表现了女王鲜为人知的脆弱,虽说“无声哭泣”画面与一般人的情感别无二致,在旷野、小溪、绿草地营造出的氛围里十分感人。在这种情绪抒发当中,出人意料的是,女王突然看到了雄鹿。象征着王室权威的鹿,长着高大犄角,看上去强大而威武。更出人意料的是,故事情节让女王最终看到了这只雄鹿的死亡,鹿头和躯体分离。面对被猎杀的黯然神伤,女王选择了无语。当生命在希望与失意之间悄然流转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女王默默地承受之重。在这种铺垫之后,不难理解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最终让首相成服的力量,不是来自王室,而是女王的勇气。其实,这便是妥协的一种力量,这便是女王妥协的力量。

现实中,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其职责是为国家服务,她担当着国家的形象代言人。女王每年大致要举行20次左右的授勋仪式,出席2300次左右的正式活动,招待7000名左右的各类人士,处理50000份左右的信函。为此,英国议会每年拨付给女王固定数目的经费。王室的开支之大,细目之繁琐,当然令人咂舌。这些支付报酬的事情,都是按照协议的形式约定下来,并制定成法案。这种劳动与报酬的分配方式,以及只有女王才能完成的迎来送往的工作,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不正是英国现代社会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妥协吗?

电影里,海伦・米伦的表演细腻而含蓄,她总是用不温不火的面部表情,传达出背后的用意。电影结尾处,当女王转过头来,面对伫立的大众,她以特有的、标志性的善意微笑,向一个小女孩表示,可以帮她把鲜花递过栅栏,女孩则怯生生地拒绝了。瞬间女王的心和观众一起一下子冷到了冰点。然而,小女孩紧接着说:“这是送给您的”。所有人的情感瞬间被毫无防备地击中。那一刻,女王手捧鲜花,表情凝静地走过向她致敬的人群。也许这时候女王和观众一起释然了,也许这就是大众和女王之间的妥协吧?

现实中,绝大多数英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英国人认同王室存在的价值,女王是国家身份的象征,能给破灭的大英帝国带来希望,还能牵制朝野两党的争斗。在盛产业余花匠的英伦三岛,大多数人家都会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摆放着各种造型的摆件,有卡通人物、神话故事人偶、以及各种各样的器皿、雕塑等。赞成君主制度的多数英国人,都把王室当作一种体面、华丽的装饰,把王室成员看作他们家花园里不可缺少的点缀。可谁又愿意在这些小玩意上多花钱呢?哪怕这些漂亮装饰能给花园增色添彩,能让邻居看了而由此礼貌地的多交流几句。也许这就是他们热衷议论王室账单的原因,也许这就是英国人内心里现代和传统间的妥协吧?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对白,女王对首相布莱尔说:“毫不张扬,不失尊严,这是我们民族的处事方式,也是我们赢得世界尊敬的原因。”这是电影立意之笔,传达了为什么争执的原因。最终,在黛安娜意外身亡的突发事件当中,女王花费了一周的时间,选择了向自己的民众妥协,而她依然做到了不失尊严。她个人为最大的英国利益做出牺牲,并不是在政治上对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妥协,而是代表了一位女王在历史浪潮中所维系的尊严,这正是君主立宪框架下民主政治的精髓所在。

妥协,发生在电影里,也发生在现实当中。环目四周,我们需要妥协的地方无处不在,而我们很多地方未必做得到。

链接:

剧名:《女王》

编剧:皮特・摩根

导演: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海伦・米伦

导演史蒂芬・弗莱尔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凭借敏锐的视觉意识和引人入胜的叙事能力晋升为英国一流导演之列。他的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演细腻、对白诙谐幽默,并具有一种强大的真实感和吸引力。扮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这样高位权重的人物,选择演员是至关重要,女王的扮演者正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海伦・米伦,她出色的表演足可以乱真。

12年前,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为车祸意外身故的消息举世震惊,英国国内更是哀声一片。民众对女王为首的英国王室表现出来的冷漠和回避态度十分不满,一时间群情激愤,戴妃之死,让英国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而首相托尼・布莱尔,上任伊始就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局面。电影把英伦风情的视觉造型和效果明显的弦乐及钢琴曲结合,以一个通俗剧为内核,带出了浓烈的本土化元素,电影通过揣度王室日常生活状态,满足好奇心,构建起一幅别样的英国当代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