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们早餐吃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志扬
杭州人,公务员。从前偏爱风光摄影,近几年觉得纪实才是摄影的本质,开始尝试纪实摄影。
推荐人:
傅拥军
《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荷赛奖获得者。
你选择拍摄外来务工者的早餐,这个项目的缘起是怎样的?
2011年12月,第二届“徐肖冰”全国摄影大展征稿,主题是“在路上”。我想以中国人的早餐作为表现形式,腊月三十清晨三点多我特意去拍菜市场卖鱼人的早餐,大年初一赴绍兴安昌拍小镇的早餐,深信只要深入生活一定会有拍摄的收获。
后来通过学习了解到,专题摄影不能太散,应当有一条主线,于是渐渐把精力放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特定区域,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和务工者作息时间,一个点一个点地拍。作品取名也经过不断调整,从《中国式早餐》《打工者的路上早餐》《早餐生活》等等到最后确定为《他们的早餐》。
在此期间我围绕选题、图片质量、选片、编辑等问题特意向《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老师请教,得到他的悉心赐教和指点迷津,使我受益匪浅。
早点摊和每份早点是分开拍摄的么?这种拍摄方式的灵感是从何而来的?
刚开始,我主要把镜头对准外来务工者买卖早餐和吃早餐的场景,偶尔也拍一些早餐静物。在积累大量图片后,与老师和朋友反复推敲,选定了一幅有人物,一幅早餐静物的形式。拍摄的每幅静物照就是对应作品画面中务工者吃的早餐,由于是在编辑中确定最后的方案,静物照是后来补拍的,就地取材现场拍。我经常晚上画草图早上拍,再在电脑上看效果,反复实践。
如摆包子时由于品种多规格一致,摆一个圆,火腿肠放进去就如时钟,时钟在5点位置就如建筑工人作息时间等等。我用黑色装饰板(车上后备箱放着)作为背景以突出主体,在晨光下拍以强化质感,用50mm标头俯拍以统一视觉语言。
在拍摄的过程中,你是如何与拍摄对象进行沟通的?
与拍摄对象的沟通需要一个过程。最开始人家不让拍,怕我去曝光,城管来会影响生意。摊主用手机拍我的头像,甚至要打我。我只好反复解释,表明拍摄目的是反映民工的真实生活,没有任何恶意。时间一久,他们见我每天去,城管也不来驱赶,也就不再担心和抵触了。企业上班族由开始随意,到后来考虑到网络传播而心存戒备,刻意躲避镜头。建筑工人更多的是好奇,以为我是新闻记者,有的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讨薪。由于较长时间的交往和真诚的沟通,许多拍摄对象成为了朋友,我特意送纪念照给他们,还去给他们拍全家福等等。
你希望我们的读者通过你的这组作品了解到什么?
我所拍的《他们的早餐》专题旨在让观众了解务工者自强不息,辛勤工作,融入当地社会的生活境况。早餐虽然简单,但他们流露出来的那种满足感说明一个问题,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务工者建设新区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小吃。这组作品也是一次早餐的小调查、小展示。有网友对早餐价格有疑问,事实上,随着社会进步,务工者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他们乐观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