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空白性格空间―空白空间的田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空白性格空间―空白空间的田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草场地采访现场,一进门,左手是空白空间右手是ALEXANDER OCHS画廊北京分部,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物。田原手拿饭盒,招呼我们进入,“两边加起来空间挺大的所以就没装空调,平时有风也不会很热,你们热吗?看看刘文涛的作品,很安静,有类似空调的效果,哈哈。”听闻我们要拍照,她面露难色,“不用吧……”,并迅速把刚过耳的头发扎了起来,“披头散发不好,还是利索点儿。领子可以立起来吧?”有点爷们气质的田原还是一只倔强的摩羯山羊,正如她自己所形容的那样,沿盘山路埋头向前,空气再稀薄人烟再稀少也不走回头路。

《当代艺术》:你是学创作出身,怎样一个契机就改行从事画廊经营了呢?

田原:我毕业于天津美院版画系,接着拿了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奖学金去了柏林白东湖艺术学院读绘画系的研究生。毕业时因为成绩不错所以又跟着教授读了一年,叫作大师生。在国外上学期间认识了后来的partner,Alexander Ochs。他97年就开始在柏林做画廊了。2004年10月,我回北京玩了十天,当时亚历山大在北京的空白空间已经开幕了,画廊缺人打理,我就作为朋友来帮帮忙,没想到一帮就是五六年。2008年年底我们从798搬到草场地的时候,亚历山大就把空白空间这个名字给了我,由我来启动和主持一个崭新的画廊,全新的内容,包括新的艺术家。

《当代艺术》:寻找新的艺术家有什么标准?

田原: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有很多综合的因素。

《当代艺术》:我们与艺术家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合作,是一签签几年那样吗?

田原:在中国签约这种模式是很难往前走的。艺术家和画廊谁和谁都不是天生就要绑在一块的。既然有缘分走到一起,那艺术家要认真创作,画廊也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对艺术家心态上的一种支持和平衡:他卖得好心浮气躁的时候,你要踹他两脚,告诉他路还长着呢,要戒骄戒躁;他遇到瓶颈的时候,你就要鼓励他,给他必要的自信。

《当代艺术》:你认为好的艺术家需要伯乐来发掘吗?

田原:没有所谓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金子肯定会发光,这跟伯乐没有关系,如果他没有出来那只能证明他还不够出色。成功不是偶然的。

《当代艺术》:画廊的定位是什么?可不可以用偏学术或者偏商业来划分?

田原:学术和商业从来就是分不开的。其实画廊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平台,责任就是寻找和服务好艺术家与藏家。

《当代艺术》:有些画廊可能主打的是收藏,推动实验性艺术的前进等,空白空问是怎样的?

田原:我们所有的经济支持就是通过艺术品的买卖。

《当代艺术》:作为主持人需要打理画廊的上下游,非常操心。给我们讲讲这些年来比较难过的坎儿。

田原:坎儿随时都有,就看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从一个艺术学生到一个画廊主持人这样的角色转变,对我来说是成长里一个很大的坎儿。艺术家要面对的可能就是个人的创作,但作为画廊的经营者,你面对的东西就很广很杂。其它的坎儿,比如画廊本身这些年的经历,金融危机这些都是特别正常的市场规律,有高必然有低。所以外部的困难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困难。

《当代艺术》:角色在转变的初期有没有特别纠结?

田原:有的,有的。美术高中四年、大学四年、柏林四年,我是一个天天在工作室里画画的人。画画的人的满足感有时候就在于你手的动作,突然要把这个持续了这么久的习惯打破,来从事别的你还不知道能不能驾驭的事情是很难的,这种落差和失落感是完全有的。但是既然我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就没有必要再拧巴着。而且我现在从事的事情并没有跟艺术脱离开,做下来之后我又觉得可能现在的状态要比单纯搞创作更幸福。

《当代艺术》:目前藏家这块是怎样一个状态?

田原:在798的时候,国外客户比较多占80%,金融危机过后,国内新兴的收藏家就多起来了。我们要做的是对这批藏家的一个正确的引导。第一印象很重要。举个例子,有的藏家买了件东西,几年后,他发现这是垃圾,那这个画廊就失去了这位客人。

《当代艺术》:艺术品还是相对主观的东西吧?

田原:不完全是。中国藏家的学习能力非常快,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受过高等教育,很多都有海外经历,比较容易沟通。在看过大量展览之后,他们的眼光也会练出来,很简单。做画廊很有意思的,你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一来就否定你的东西,那我会安静耐心地等他说完,然后再跟他说我对某件艺术品的看法。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来处不同经历不同体会也会不同,但好的艺术品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可以被感知的。我们各自阐述完,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算了,这也就不是我们的目标客人。

《当代艺术》:空白空间目前的状态是怎样的?

田原:在路上。空白空间单独分出来之后时间还不长,所有的东西都在重新调整,如果从资源上来讲是一个两年的新画廊,所以真的是刚刚起步。只不过我有一个相对的优势,就是我从亚历山大那里学到了欧美传统专业画廊的操作模式。这是我很感激的部分,也是难得的学习的机会。

《当代艺术》:系统而正规的操作模式在中国实施时是否也会有冲突或者碰壁的时候?

田原:两种文化想要融合确实很难。但好在我是中国人,了解这片土地,学习归学习,实际操作时却不能完全照搬。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用死的理论来套就活不下去了。

《当代艺术》: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画廊的整体实力?

田原:中国画廊的整体实力还是远不及西方的,这是事实。也会有好多人抱怨为什么进巴塞尔的中国画廊那么少。如果你去看了就能发现,东西方在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西方在二战后就迅猛发展了,而我们呢?呵呵。所以人要务实,弱要承认,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这就没有进步的可能性了。

《当代艺术》:空白空问在八月会休假,工作日中午还会请阿姨来做午饭,这些对于员工来说都是不错的福利,可见你在打理团队上比较人性化。

田原:我们团队还是相对稳定的。因为画廊的整体运营不能光靠我一个人,这是大家的力量。没有团队我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我们这的工作氛围也还比较和谐,包括来实习的学生,过后还会回来看看我们。呵呵,挺好的。

《当代艺术》:工作之余还会画画吗?

田原:不会。一心不能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