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拉紧你生命的纤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紧你生命的纤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廿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坚持业余自学12年,考取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实习研究员。

他,就是江苏省建湖县草埝公社上岗大队27岁的社员皋宇飙。他只有初中毕业的学历,一面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面自学了大学哲学专业的全部课程和英、日、俄三门外语。12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一趴在书上,就象劳动时拉水泥船的纤索一样,躬下身躯埋着头,走在艰难曲折的纤道上……

纤索系着他的理想和希望。他成功的秘诀何在?

“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拉紧自己生命的纤索。”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有些青年埋怨自己命运坎坷,总希图自己的自学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

可皋宇飙呢?他的自学正是从命运把他这叶小舟搁浅在沙滩上的时候开始的……

十年前的一天,灰蒙蒙的苍穹飞舞着鹅毛大雪。一条沉重的纤索,紧勒着一个小青年的肩膀;一双破胶鞋,在河边纤道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17岁的皋宇飙弯腰弓背,浓黑的眉睫上结着冰花,汗珠滴在白雪上,手臂机械地晃动着。滑倒了再爬起来,他拼着全身的力气,紧紧拉着肩头的纤索,心里默默地哼着号子:“我要上学!嗨唷!我要读书!嗨唷……”

这是一幅催人泪下的画面。他从来到人间,一直沐浴着党的阳光,爱读书,肯学习,天资聪明,也有过金色的理想和梦。然而,仅仅因为他出生前的十多年,祖父给当地土匪运粮被我地方政府镇压了,1968年初中毕业后,15岁的皋宇飙就被迫挑着小小行李卷,回到家乡接受劳动“改造”,蒙受着人生的屈辱。

“我一定得干出成绩来,让人瞧瞧我是个有用的人。”倔强的皋宇飙决心用汗水来换取做人的资格。割麦子,别人割一垅,他割一垅半;薅麦茬地棉花,大人一天薅1亩,他薅3亩多。手上的血泡破了一个又一个,老茧脱了一层又一层。冬天罱泥是最重的活,小孩从不参加,谁也不要他同在一船。他就拿了父亲的罱子,独自撑一条水泥船。风大稳不住船,他就将纤索一头拴在岸上,撑到有泥的地方再拴住船。天寒地冻,提出水的罱篙一会儿结上层冰,滑得抓不住,他就用稻草裹着罱篙,手冻得钻心的痛。上午罱满一船,下午又一个人逆风撑到2里外,戽到地头的泥池里。这一下,人们惊叹了,佩服了,队长把他作为“罱泥手”编到队里劳力最强的一个班。

皋宇飙感到了做人的自豪和欢乐,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点,总觉得生活中还缺少什么。是的,人除了求生存和温饱,还要求发展。他爱自己的故乡,想用自己过剩的精力为队里多做一点好事:看到家乡缺医少药,他就自学中医,给群众看点小病。可是,当他请求参加“红医班”培训时,却被粗暴地拒绝了。他又自学起柴油机知识,想当个柴油机手,然而这也不让他插手。他不甘心,想参军,可是连体检的资格也没有。……他象一股清流,到处受堵;他象一叶小舟,被命运鄙夷地抛在沙滩上。

这太使人伤心了。他常常站在茅屋前长叹:“我的命怎么这么苦?”“难道就这样算了吗?难道成天就只

满足吃饭、干活?”“哪个有志青年不想有新贡献?世上就唯独没有我走的路吗?”……头上,满天繁星眨着眼,默不作声;身旁,风吹树叶沙沙响,不知所云;眼前,串场河水发出不平的呜咽……他陷入了痛苦的思索:“我为什么不先探索命运呢?”

皋宇飙带着几分农民的执拗,要去探索人的价值和实现价值的道路。偶然间,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打开了他的心扉:“啊,多么神奇的世界!”他象是在寂死的荒漠中发现一片生命的绿洲,凄凉的迷雾中得到了探索人生和世界的一支支火炬。“别的不让学,我就自学哲学,去探索真理”!

他,就是这样选定了学习的目标。

求知的烈火,在他的胸中燃烧着,他感到初中文化程度太低,许多哲学观点和名词难以理解,心里腾起一股热望:如果能上高中多读点书,自学就更有基础了……于是,他跑到射阳县找在一个中学当校长的舅舅帮忙。那年月,政治运动正搞得人人自危,舅舅那敢收他?他往返一百多里,一趟又一趟,苦苦哀求。舅舅火了:“象你这样出身的人,学社会科学太危险。你死了这条心吧!”心,怎么能死呢?他拿刀割破手指,当即写下血书:“坚决要求学习……”

淋淋鲜血,使舅舅的心动了:“只要生产队肯让你来,我就想法收你。”

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赢得队里的同情和支持。这次,队里急需从100多里外拉回一船粪。眼下就过春节了,又是大风雪,谁去呢?队长正犯愁,皋宇飙霍地站到了面前:“我去!”

……皋宇飙紧拉着纤索,时而爬上高高的堤岸,时而穿过乱草荆丛,这坎坷不平的纤道啊,不正是他人生之路、自学之路吗?他这哪是在风雪中拉纤,明明是在逆境中和命运搏斗,要把生命之舟拉出险滩啊!老队长终于感动了:“好小伙,你要上学,就去吧!”

当希望之灯突然在眼前熄灭,生命之舟猛地撞在现实之礁上的时候……

皋宇飙苏醒过来,挣扎着站起,拨正航向,以更大的毅力从头开始……

1973年的夏天,在北上的列车上,皋宇飙一边吃着炒面,一边看着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信。信,他早背得了,说他的论文已转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希望你能来北京大学联系”。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自己的论文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兴许能在北大进修深造哩。……他的心被列车摇晃得更激动、更兴奋了……

他想起在射阳县插班读高中的一年,是怎样拼命地读书啊。去年底毕业了,他不敢奢求能“推荐”上大学,但心里想:“只要我发愤自学,搞出点名堂,还怕不能上学深造?”他根据手头的资料,拟了个写作计划。县城里有学校、书店、图书馆,比在农村自学的条件好多了,他就在射阳县化肥厂当了临时工。白天劳动,晚上自学。干半个月的活挣来全月的生活费,就一碗开水、几个烧饼,从早上6点多钟学到深夜2点多钟。在借来的这间小屋里,掀开被褥,床板就是桌子。整整奋战了3个月,终于写成了15万字的《中国先秦哲学史概论》初稿,寄到北京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期待着命运中的突变……

他想起收到回信的时候,手颤抖了,泪水滴落在信笺上。为了凑够路费,他一天干两个班的活,又把家里的全部鸡蛋卖了几块钱,背上一袋炒面,兴冲冲搭上了这列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