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床60例药品不良发应报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床60例药品不良发应报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根据药品不良反应(ADR)2年来的发生情况、分析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集的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给药途径为静脉用药。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病例且有效预防及抢救。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害事故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和手段。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深入开展以及此项工作给合理用药带来的影响及深远意义,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已是药物管理及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集60例ADR报告进行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ADR病例且有效预防及抢救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l月呈报60例ADR报告为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概况,致ADR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 果

性别与年龄:男36例(60%)、女24例(40%),年龄8~70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8~18岁9例(15.00%)、19~60岁24例(40%)、61~70岁27例(45.%)。

致病药物分布情况及引起ADR药品种类分布及排名:引起ADR的相关药物:60例ADR涉及药物6类25个品种,其中由抗感染药物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引起的30例占首位(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12例(20.00%)及中药注射制剂9例(15.00%),胃酸分泌抑制药物6例(10.00%)等。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及排名[例(%)]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药物热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发热及寒颤,其次为消化、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反应等。

ADR发生率前3位的药物:60例ADR报告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葡萄酸依诺沙星、及中药注射制剂。

讨 论

药品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药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地了解该药的药理性质,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禁忌。

重视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①60例ADR报告中42例(70%)由抗感染药物药物引起,因此,应重视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DR监测,并加强对该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准备工作,应尽量避免空腹注射,进食能减轻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②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的ADR监测,我院ADR发生率较高的还有喹诺酮类药物。这与抗感染药物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

在抗感染药物中,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剂量与疗程,合理用药,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2]。再者,在临床上,即使患者头孢菌素药物皮试反应为阴性,医务人员仍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表现,如发生ADR应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应注意掌握患者用药指症、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

重视中药制剂ADR的监测:60例ADR报告中,由中药制剂引起的ADR仅9例,这与国内其他地区中药制剂ADR发生率较高的报道有出入[3~6],可能与我院中药针剂品种较少有关。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制剂,新剂型不断涌现,中药制剂的ADR发生率也随着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加,尤其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5],使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和剥脱性皮炎等,而皮疹的发生率最高[5]。由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疗效等尚未完全阐明[6],过去人们认为中药历史悠久,且药性一般平和、有效、低毒的观念有待进一步纠正。因此,临床应对中药制剂的ADR有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中药制剂ADR的监测。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ADR监测已是药事管理及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要求广大医务人员提高对ADR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有效预防及抢救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

参考文献

1 殷苏艳.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安徽医药2006,9,10(11):892-893.

2 薛周山.42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4(4):79-80.

3 王理明.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西部医学,2007,9,19(5):945-946.

4 何文硕,景丽华.中药的不良反应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首都医药,2001,8(11):40.

5 刘艳萍.111例中药不良发应报告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杂志,2000,2(2):94.

6 周践,郭代江,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