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适应中国邮政改革环境的不断变化及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方案》,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心局功能划分、中心局与本地中心关系、网路层次、核心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和优化建议。

关键词:网路;邮路;干线网;流程;布局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邮政网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十几年来,对邮政业务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是一种先进的网路体制。但是,随着邮务类业务特别是函件业务近年来的高速增长,用邮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邮政体制改革后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给邮政网运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实施降本增效、流程优化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为此,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邮政网调查研究,认为网路结构已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网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十分必要,于是提出了《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2011年初全国网运工作会和流程优化工作会上作为专题材料进行了交流。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方案》中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并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

1《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方案的主要内容

1.1.1 网路结构和运输组织

全国邮政网网路结构形成干线网、本地网两级处理,一级干线、省内干线及本地支线三段运输的网路组织模式,见图1。

全国干线网由一、二级中心局及其之间的全国干线邮路组成,以一级中心局为中心划分大区,一级中心局间构建网状网的全国干线大通道,大区内一级中心局对二级中心局组建星型集散网,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开通直达邮路。

省内干线网由本省一、二级中心局及其辐射的本地中心及省内干线邮路组成。

本地网由本地中心及其辐射的县市区局、营投网点及本地邮路组成。

一、二级中心局从77个调整为81个,其中一级中心局从7个调整为8个,二级中心局从70个调整为73个;本地中心为339个(全部337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市)。

将一、二级中心局按功能分为全功能局和进转口局。全功能局具备省际进出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共54个(8个一级中心局和46个二级中心局)。进转口局仅具备省际进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共27个。

1.1.2作业流程

从图2可以看出,外埠邮件寄往一、二级中心局需2~3次分拣,寄往非中心局本地中心需3~4次分拣。

1.2方案的特点

第一,突出强化干线网和本地网的作用,网路层级进一步明晰。第二,进出口邮件处理采用不对等布局。第三,用差别化时限标准指导网路布局。第四,强化对末端网路的管控,加大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力度。第五,整合网运资源,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网路运行效率和效益。

2邮政网网路结构设计原则

邮政网主要支撑以普遍服务为基础的邮务类业务,而邮务类业务相比特快专递业务,对时限的要求和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网路运行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网路结构设计的总原则是“成本优先,满足时限”。具体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支撑业务发展

邮务类业务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作为基础性核心业务的函件业务,大宗商函占比已超过90%,其中本地业务量已成为主体。因此,网路结构设计必须强化本地网的支撑能力,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2适应社会交通运输变化

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既有线路上的客列数量、停站点将逐步减少,停站时间越来越短,对以客列挂邮为主的干线运邮造成巨大冲击。目前,邮政火车运量占比已从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不足50%,同时公路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因此邮政网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社会交通运输变化调整和转变干线网的结构、运输方式和运输组织。

2.3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处理水平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分拣水平是实施降本增效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邮政事业、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邮政网必须顺应趋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应用深度(如道段分拣、排序自动化等,实现全过程自动化),实现规模效益。国内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信函分拣设备已具备分拣到段功能,为加快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2.4优化生产作业流程

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减少作业环节是降低成本、加快时限的重要措施。2009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并实施了“流程优化”工程,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能够重点解决以邮编地址库为核心的基础性难题,将为持续深入优化作业流程创造条件。因此,网路结构调整应体现作业流程和环节的优化。

3 《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笔者认为《方案》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可进一步探讨。

3.1分拣层次和分拣次数问题

从《方案》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外埠邮件寄往一二级中心局需2~3次分拣,寄往非中心局本地中心需3~4次分拣,即全功能中心局分拣到一二级中心局、一二级中心局分拣到本地中心、本地中心分拣到投递局、投递局分拣到段道。分拣次数多导致重复作业,并影响传递时限。81个一二级中心局分拣至339个本地中心,平均每个中心局辐射约4个本地中心,无法发挥分拣设备的作用;若分拣到投递局,则与本局邮件实施分拣到段道的作业不一致,增加作业组织难度。

3.2 中心局之间进出口邮件处理不对等问题

《方案》中出口邮件集中到54个全功能中心局,分拣到全部81个一二级中心局,实行不对等的分拣封发模式,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邮件出口要进一步集中,发挥设备的规模生产效益;二是部分铁路沿途局因停站时间短无法完成邮件装车作业,仅能完成邮件卸车作业,只能通过对这些局直封和卸车加快时限。但这种作业模式导致进转中心局下辖本地中心需要组开进出口两条邮路,或者出口时集中到进转中心局经转到所属全功能中心局,增加一次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