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吴立文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立文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吴立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泌尿系结石为脾肾亏虚和下焦湿热引起,其病变性质有本虚标实两大方面,初病多实,久则正虚或虚实夹杂。病变重在脾肾。临证重视整体调治,注重清利湿热。推崇活血化瘀,加减变化。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结石;泌尿系统;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l-0033-02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为临床多发病,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趋势。吴立文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教师,行医37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学习,侍诊左右,受师教诲,受益良多。今整理吴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重视湿热浊瘀

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表现为腰腹部突作剧痛,如绞如折,常及少腹或向会放射,平素可有持续腹部隐痛,常伴血尿,或尿中排出砂石。属祖国医学“砂淋”、“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与肾和膀胱关系最为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燥气偏胜时,有“小便黄赤,甚则淋”;论湿气偏胜时,有“病中热胀,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这种热与湿为各种淋病形成因素的认识,成为后世论述淋病的基础。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界六淫之湿邪,或秽浊之气,致湿邪内停,寒湿郁久化热,移热下焦;或嗜食肥甘酒醪、恣食辛辣厚味,脾运失司,酿生湿热,湿热交蒸,蕴结下焦肾及膀胱,煎熬尿中杂质,日久而成结石。正如《诸病源候论》日:“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脏腑不和,致肾虚膀胱热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且《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又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甚者塞痛合闷绝”。

若结石日久失治或久攻不下,结石、湿热停留体内,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它们互为因果,尤其是结石,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吴教授认为本病为脾肾亏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变重在脾肾。其病变性质有本虚标实两大方面:本虚为脾肾不足,气化失职;标实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是促成因素及发展后果。初病多实,久则正虚或虚实夹杂。

2 临床辨证注重标实本虚

2.1 辨标实 泌尿系结石,临床上以尿中时加砂石,小便涩滞不畅,窘迫难忍,痛引少腹;或尿时中断,腰痛如绞,牵引脐中,达及外阴,尿中带血为主要表现。吴教授认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等标实因素存在于本病的整个过程中。湿热蕴结者合并尿路感染者较多,症见:腰腹绞痛,疼处热感或兼重坠,痛连小腹或向放射,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有时杂有结石,间有口苦恶心,发热恶寒,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气滞者,腰部腹痛而胀,小腹胀痛,窘迫难忍。排尿不畅,滴沥不爽或尿流中断,尿血或见血块,舌淡红,苔白,脉弦紧。血瘀者,尿淋沥不尽,沉坠胀痛或阵发性刺痛,面色黧黑或晦黯,尿中有红细胞或肉眼可见血尿,舌苔白,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细涩。气滞血瘀者,多见腰痛腹痛,多伴血尿,病情时轻时重,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2.2 辨本虚 吴教授认为本病本虚主要是辨识肾虚与脾虚,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的不同;其中,肾气虚比较多见,肾阳虚、肾阴虚相对少见。肾气虚者,多见于结石日久、屡攻不下,或年老体弱的结石症患者,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尿频,小便不畅,涩痛不适排尿无力,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肾阳虚者,在肾气虚症状的基础上,伴有四肢不温,或少腹阴冷不适等症。肾阴虚者,排尿灼热微痛,小便短涩,淋漓不畅,伴腰酸,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或数。脾虚主要见小便淋漓,涩痛不适,或小腹部坠胀不适,面色苍白,身倦乏力,纳差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无力。脾肾亏虚者,腰背酸痛,排尿不畅,神疲乏力,脘闷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弱或沉细元力。

2.3辨兼夹 吴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初病多实,久则多虚实夹杂,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到兼夹因素的存在。临床常可见到:结石内生、湿郁化热为主,兼有血瘀络阻者,或兼有气滞血瘀者;或结石内生、湿热蕴结。或有肾虚者,或有脾虚者。如兼肾精不足者,可见自觉腰部酸软困痛,休息稍好,或头晕耳鸣,体倦乏力,质淡红,脉沉弦。兼肾阴者,可见尿赤或见口干明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兼脾虚者,可见疲乏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濡。

3 临床治疗注重加减变化

3.1 首肯整体调治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优势。泌尿系结石乃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为标。虽病在下焦,病变不仅与肾相关,且关乎脾,尚与三焦气化,气机升降息息有关。着眼于整体,结合宣畅上焦,运转中焦。均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吴教授从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结石一病在临床上多见肾虚、脾虚、湿热、气滞、血瘀互见。本病在临床立法用药,当做到消中寓补,标本兼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溶石排石为主,或参以活血,或辅以行气,或佐以泄浊,从而使结石得以排出。故治疗时,早期多实,施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理气化瘀;日久正虚,多为虚实夹杂,则以健脾补肾为主,施以滋阴清热、健脾利湿、通淋排石之剂,使脾运得健,开阖得司,清浊得分,结石得以排出。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调畅情志,正确对待。坚持治疗。

3.2 重视清利湿热吴教授认为,湿热蕴结、砂石结于体内是本病的中心环节。急性发作,湿热症状明显者,应针对湿热蕴结、结石内生进行治疗,故清利湿热排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诚如《张氏医通・淋》云:“石淋,须清其积热,涤其砂石……”。临床常用基本方为:川革薛30-50g,金钱草20g,鸡内金15g,海金砂15g,蔚蓄15g,石韦15g,瞿麦12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lOg,甘草梢6g0在此基础上,或伍用土茯苓,或伍用虎杖、或伍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半边莲等以清热利湿药;并随热势轻重而调清热利湿药的用量。

3.3 注重用药加减 在临床常用基本方的基础上,吴教授认为湿重加苍术、黄柏、茵陈;热重加金银花、连翘;脾虚加黄芪、党参;肾虚加桑寄生、川断;腰腹疼痛明显加红花、玄胡;少腹胀痛明显加台乌、青皮;疼痛始发,痛如针剌加芍药、甘草;尿痛明显加琥珀,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结石停着日久,加乳香、没药、皂角刺;伴血尿加大、小蓟、白茅根;尿浊加菖蒲、芡实、白扁豆;伴脓尿、发热者加蒲公英、黄柏、紫花地丁;伴感染者加清热解毒药;结石久排不下者加丹参、莪术。

3.4推崇活血化瘀 吴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病程较长,

往往“久病多瘀”。治疗本病,虽然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为主,然而由于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变化。清・尤在泾在所著《金匮翼・诸淋》中有:“散热利小便,只能治热淋、血淋而已……其膏淋、石淋,必须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方可”。因此,吴教授认为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必须引起重视。在相应辨证用方的基础上,吴教授常选加郁金、丹参、川牛膝之品;或配滑利通窍之品,如冬葵子、王不留行之类,增强通导下行作用;或适当配伍行气药物,如川楝子、橘核、荔枝核等,增强活血化瘀作用。重则加用莪术、海藻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痰瘀同治,往往疗效神奇。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26岁,2006年3月6日初诊。主诉:左腰部阵发性疼痛1个月,加重2天。症见:腰腹剌痛,坐卧不安,伴胸闷泛恶,小便频数,尿色红,尿道灼热,口干,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曾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特来求治。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检查B超示:左肾下极可见约0.7cm xO.8c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右输尿管见O.6cm×O.5em强回声光团。确诊为:左肾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尿常规示:潜血(++),尿检白细胞(++),红细胞(++),其余检查余未见异常。查左侧中下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

证属石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淋排石。药用:金钱草30g,海金沙20g,鸡内金20g,石韦15g,瞿麦10g。篇蓄log,滑石15g,川牛膝15g,车前子lOg,王不留行15g,猪苓15g,枳壳lOg,蒲公英2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服3剂后疼痛减轻,守上方去猪苓、蒲公英。继服3剂,并嘱多饮水多运动,于第9天早晨排出结石1枚,继服4剂排出0.6cm xO.5cm大的结石l块,诸症大减。复查B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守上方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肯定。吴教授方中,鸡内金化石通淋、健脾消食,与利水渗湿药合用,可防寒凉伤胃;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三者合用,能使结石溶化碎裂,易于排出。方中瞿麦、篇蓄、石韦、车前子、滑石性寒滑利以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效,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同时由于其利尿作用而间接引起输尿管的蠕动增强。川牛膝引热下行,通络活血,壮腰膝,补肝肾;王不留行,走而不守,善行血脉,通经络,活血利水,二者合用针对结石久留不去,成瘀而设。枳壳可疏肝胆破结气。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排石化石、清热利湿、化瘀通淋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