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对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采用三维摄像法和录像解析法对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均采用两步助跑,助跑步幅、速度都有逐渐增大趋势;起跳的时间多为0.26 s,其中缓冲时间和蹬伸时间的比例不同;在起跳过程中踝角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膝角都有增大到减小再增大的过程;起跳高度和起跳远度具有较大差异性与高相关性;空中击球环节都具有肩、肘、腕和手指速度顺序增大的趋势,国外选手多以肘为轴进行制动,中国马蕴雯更多以肩为轴进行制动;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率大都为80%左右,网上20~40 cm的空间是背飞扣球使用的主要区域。

关键词: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动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139—06

背飞扣球技术作为快攻技术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空间、时间等可自我掩护的特征,受到了世界各国女排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运用。时至今日,背飞扣球已经成为世界优秀女排稳定、有效的得分技术之一,同时由于各国女排技战术差异等原因,背飞扣球技术也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欧美队员的技术呈现大幅度、大范围、高点和拉开空间的特点;亚洲快速打法球队选手的技术呈现小幅度、快速、突然和隐蔽性特点;即前者背飞技术体现对高度、空间利用的趋向,后者更强调对节奏、时间利用的倾向。尽管我国女排最早发明和使用背飞扣球技术,但近期中国女排实力的下滑,就这一技术的运用已经不具有绝对优势,甚而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的差异及原因所在,有利于为提高我国女排队员运用这一技术提供有益参考或建议,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女排的马蕴雯,巴西的法比亚娜,波兰的加伊嘉尔,意大利的吉奥里,日本的山本爱,美国的阿金拉德沃,研究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三维摄像法 本研究摄像采用三维DLT摄像法。用两台日本松下M9000型摄像机,按照图1所示,对研究对象的背飞扣球进行了拍摄,两台摄像机分别固定在场地侧面和后面看台的最后一排座椅上并使主光轴相交成直角,拍摄的区域对准球场二号位区域,拍摄范围为5×5 m即25 m2。根据DLT法需要,在每次拍摄比赛前,进行坐标框架的拍摄,框架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框架标定立体空间为两相机拍摄交叉的正方形所示,x轴、y轴、z轴的方向所指如图所示。

1.2.2 三维录像解析法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三维动作分析系统,对选择出的优秀选手的典型背飞扣球的技术动作进行了解析,对各选手完成的扣球技术动作,从助跑起跳到空中击球直至落地缓冲各环节动作画面,60~80格,逐格画面进行了解析,计算出了每一画面由头到脚身体各环节部位24点和球计25点的三维坐标值,主要包括位移、距离、速度、高度等相关指标。采用低通数字滤波8HZ进行两次平滑处理。由于比赛现场无法安放同步器,因此在三维录像解析时,以侧、后两台摄像机拍摄的同一动作的踏跳着地瞬间、离地瞬间、空中击球瞬间和落地瞬间4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画面以及相隔的同样格数作为同步输入解析系统画面的相吻合依据,使所解析的每一帧画面的三维数据均做到同步输入。数据的读取误差通过一根1 m长的标杆在框架的标定范围内,分别平行与X、Y、Z、轴方向进行误差检测,经检验数据的读取误差X轴方向为0.013 m,y轴方向为0.013 m,Z轴方向为0.008 m。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软件系统和of—fice2003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各种数理统计分析。

1.2.4 对比分析法 对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的相关运动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背飞技术动作特征分析

2.1.1 整体分析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分析以及对其背飞技术动作的三维解析,得出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背飞”主要特征为:扣球助跑起跳与二传手传球时机相比具有超前性或同步性,即助跑的时间选择领先于或同于二传的接传球时间;助跑路线大多是从3 m线附件靠近球场中间地带,并指向2号位位置进行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大都不超过1 s;扣球绝大部分具有截击球的动作现象;扣球线路多为斜线扣球,扣球时身体的向左扭转与扣球线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向左扭转身体角度明显,则多为斜线扣球,反之扭转较小或不扭转则多为直线扣球。因此,整体上讲,世界优秀女子排球选手“背飞”技术特征符合快攻的扣球特征,即在扣球的助跑时机、助跑线路、在对球飞行轨迹的把握和利用上、身体空中位移和扭转的运用均符合快攻利用时间、空间、位置等差异从而造成网上优势的特征。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优秀选手由于自身身体条件、二传配合时机、个人习惯、对传球线路判断等条件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技术特征,下面本文就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别的分析。

2.1.2 个体分析 马蕴雯:助跑的时机选择没有极强的超前性;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的时间间隔为1.1s,在所研究的选手中用时最长;在球的竖直下落阶段完成击球,缺少对球飞行线路的截击。由于马蕴雯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相隔时间较长,导致她较难在球具有较强水平位移的情况下扣球,难以形成截击扣球,这也同时让对方拦网队员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问进行有效拦防,因而不利于攻击的突然性和瞬时性。

巴西的法比亚娜:助跑起动在球未到二传手之前已经开始第一步,助跑起动具有超前性;助跑线路在二传背后3 m线靠近6号位附近向2号位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为0.94 s;扣球有明显的截击球动作,在球未到竖直下落阶段完成扣球;扣球时身体向左扭转角度较大,形成斜线扣球。

波兰的加伊嘉尔:助跑起动在球未到二传手里已经开始,助跑起动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助跑线路从3 m后附近,二传身后,靠近2号位,开始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为0.74 s;扣球有很明显的截击球动作,在球未到竖直下落阶段击球,身体向左有很大的扭转角度,形成斜线扣球。

意大利的吉奥里:助跑在球未到二传手里已经开始,具有起动的超前性;助跑线路位于3 m线后靠近2号位位置,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扣球时机时间间隔为0.7 s,扣球有明显的截击球动作,身体向左扭转形成一定的角度,形成斜线扣球。

美国的阿金拉德沃:助跑起动极早早领先于二传手接触球,在球未到二传手手里早已经起动,具有非常明显的超前性;助跑线路在二传身体前,3 m线后靠近5号位,指向2号位开始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的时间间隔为0.8 s,扣球有明显的截击球动作,在日本的山本爱:助跑具有极为明显的超前性,在二传球传出前已经有起跳腾空;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为0.4 s;扣球有极为明显的截击球动作,身体向左扭转一定的角度形成斜线扣球。正是由于山本爱的超前起动,起跳中等球,因此其扣球与二传的传球时间间隔最短,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击球点。

球仍具有水平位移的状况下完成扣球,身体向左扭转的幅度较小,形成直线扣球。

通过世界优秀女子排球队员背飞扣球技术特征对比,本文认为我国选手马蕴雯在背飞扣球技术的运用上没有绝对的优势,甚而有些地方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与二传时间的配合上,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间隔越短,可以使得传扣配合更为隐蔽,减少对方的拦网选择时间。而马蕴雯背飞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长达1.1 s,而其他选手的时间均不超过1 s,日本的山本爱仅为0.4 s。因此,应提高攻手与二传的配合默契度。同时,在扣球动作特征方面,世界其他优秀选手都有明显的截击球的特征,即都具有在球有着较强水平位移特征的时相截击扣球的特征,截击扣球可以有效的利用球网长度,给对方拦网带来判断难度,而马蕴雯的背飞扣球没有明显的截击球特征,其扣球是在球几乎到了竖直下降的阶段完成,这样使得对方拦网有了较多的判断和选择的时间,不利于形成空网扣球,因此,应改善和提高扣球的时机选择和使用。

2.2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背飞技术动作过程分析

2.2.1 助跑阶段 助跑步数、步幅、速度的比较 助跑速度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有利于起跳时使身体获得较好的水平速度并迅速转换成向上的垂直起跳速度,从而获得适宜的扣球高度和角度。从表2可知,6位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动作助跑均为两步助跑,第一步到第二步步幅都有增大的趋势,但增大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背飞扣球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要有一定的前冲效果,以便能够形成空间的错位优势,因而运动员要保持一定的水平速度,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起跳高度,因而出现了第一步小,第二步大的特征。第二步的速度与第一步的速度相比都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运动员需要拥有较好的速度,以便能够形成空中位移,从而为选择扣球时机,给对方拦网带来错觉奠定基础。通过动作解析和数据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山本爱助跑的步幅最小,具有的助跑速度最大,这与其隐蔽、快速起跑的特征有关,同时该队员与二传配合的节奏也为最快,二传传球到其扣球中问的时间间隔仅为0.4 s。显然,日本选手更擅长对速度、时间的把握,同时也就提高了进攻的时效性、突然性和隐蔽性,这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欧美队员助跑的步幅一般都相对较大,助跑的速度也不是很快,显然这与他们强调幅度、空间的利用有关,大范围、大幅度的跑动,充分利用身体的空间度和控制区域,进行高点、拉开的进攻无疑是他们背飞扣球技术的显著特点。随着中国女排的身高不断增加,中国女排是否能够把这一特征融入到技术的运用中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毕竟身高的增加会导致速度的下降,如果没有了速度的优势,同时也难以拥有身高带来的正向迁移,无疑我们背飞技术特点将会失去特色,沦为“中间地带”,从而难以拥有明显优势。

2.2.2 起跳环节

2.2.2.1 踝、膝、髋角度参数比较表3为各优秀女排队员在起跳的着地瞬间、最大缓冲、离地瞬间三个不同时相的踝、膝、髋角度参数。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在三个不同的时相期间,每位选手的踝关节角度,从着地瞬问到最大缓冲到离地瞬间,都是依次增大,这表明运动员在左脚着地的时候应是前脚掌依次着地,完成制动动作且具有一定的积极制动的技术特征。在起跳的缓冲阶段,各队员的膝关节角度达到最小值,从而完成制动为使水平速度最大化地转化为垂直高度打下基础。从缓冲阶段到离地瞬间时相,各选手的关节角度参数均表现出髋、膝、踝角逐渐增大的过程,即伸展躯干,大腿,小腿,踝关节蹬伸离地的过程。马蕴雯膝关节的缓冲角为25.6°,蹬伸角为26.3°;山本爱膝关节的缓冲角度为3.3°,蹬伸角为16.9°,这表明前者的缓冲角度较大,山本爱几乎没有缓冲,显然是由于后者具有较快的起跳速率导致,正是这种快速使得山本爱背飞技术呈现快速、隐蔽的特征。阿金拉德沃膝关节缓冲角为22.1°,蹬伸角为29.1°;法比亚娜膝关节缓冲角为23°,蹬伸角34°;吉奥里膝关节缓冲角度为10°,蹬伸角为24°。在所研究的几名队员中,山本爱膝关节缓冲角度最小,蹬伸角度最小,这应该是其动作节奏较快的原因所在。

2.2.2.2 起跳时间参数的比较

表4为各队员起跳时间以及缓冲与蹬伸时间的分配情况。在所研究的6名优秀世界女排队员的背飞扣球中,有4人的起跳时间为0.26 s,而中国的马蕴雯和巴西的法比亚娜的起跳时间均为0.34 s,但两人的缓冲与蹬伸的时间分配不一致,前者的时间分配为0.22 s、0.12 s,后者的时间分配为0.26 s、0.08 s。6名队员中,马蕴雯的蹬伸时间最长为0.12 s,意大利的吉奥里的蹬伸时间最短为0.04 s;法比亚娜的缓冲时间最长为0.26 s,日本山本爱的缓冲时间最短仅为0.18s。在所研究的6名队员中,有四人的起跳时间为0.26 s,因此可以说,0.26 s是大多数优秀女排运动员背飞扣球技术所具有的起跳时间。同时在研究的选手中,缓冲和蹬伸所占起跳时间的比例,都呈现为缓冲时间比例要高于蹬伸时间比例,这表明各选手在有一定初速度情况下,有意识要获得一定的高度和垂直速度。在起跳时间一定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蹬伸时间短显然有利于水平速度的保持,从而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位移;缓冲时间长有利把动能较大地转换为势能,从而获得更大的垂直高度。马蕴雯蹬伸时间所占起跳时间的比例最大,为35.3%,吉奥里最短为15.4%。

2.2.2.3 起跳高度和起跳位移参数比较 起跳高度是指扣球队员起跳瞬间重心高度与起跳至最高点重心高度之差。起跳距离是指扣球队员落地瞬间位置与起跳瞬间位置距离之差。背飞扣球技术动作的运用需要运动员既要有一定起跳高度,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前冲位移,也就是在保持一定扣球高度的同时,要形成一定的空间位移,从而能够为避开对方拦网,实施有效扣球奠定基础。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我们可以知道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动员起跳所能获得的高度和远度具有负相关的特性,也就是说初速度更多地转化为势能即高度,势必会减少其动能的保持也即起跳的远度。表5中各队员的起跳高度与距离数据参数对比,其特征也符合了这样的规律。如意大利吉奥里起跳高度为0.2 748 m,其起跳距离为1.4 244 m,在所有6名队员中,其起跳高度最低,但同时起跳距离最远。在所研究的6名队员中法比亚娜的起跳高度和远度应该是结合最好的,其起跳高度为0.5 408 m,起跳距离为1.1 081 m,既有较好的起跳高度也有不错的起跳距离。因此,如何合理地调整和分配起跳的高度与远度,以便能够有效地避开对方网上防守,无疑是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运用背飞扣球技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2.2.3 空中击球环节

2.2.3.1 挥臂速度比较如表6所示6名队员背飞扣球时均是右肩、右肘、右腕、右指掌的速度依次递增,都具有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躯干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的鞭打技术特征。这与排球理论教材所论述的在挥臂击球时,以迅速转体,收腹动作发力,依次带动上肢挥臂击球的“鞭打”动作相一致。肘肩速差是指击球瞬间肘关节与肩关节之间速度差值,腕肘速差是指击球瞬间腕关节与肘关节速度之差,前者可以反映肩关节制动效果,后者可以反映肘关节的制动效果,而两者的差异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队员在“鞭打”过程中肩、肘关节制动的利用程度和效果,差异越大表明利用的程度较大,效果较好。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马蕴雯的肘肩速差最大为3.656,这表明其运用肩关节制动较为明显和有效,同时其腕肘速差最小仅为1.378,这可以表明她运用肘关节制动的程度或效果不如肩关节。由此我们认为马蕴雯背飞扣球动作较大程度的是以肩关节为轴,肘关节为辅进行制动加速。较小程度的利用肘关节为轴制动,不利于手腕、指掌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和速度,从而可能会导致出手球速不快,如表6所示马蕴雯出手球速为23.045 m/s,在6名被研究的队员中排名倒数第二。同时,6名队员中,法比亚娜的腕肘速差为4.242,肘肩速差为0.094,两者差异较为明显,这表明法比亚娜在扣球过程中,较大程度地利用肘关节为轴加速制动,从而获得了更快的加速效果,其出手球速为24.082 m/s,球速最大。因此,在挥臂加速阶段,较大程度利用肘为轴进行制动加速,有利于更好地挥臂加速,在研究的6名队员中除了马蕴雯(肩肘速差>腕肘速差),其他选手(肩肘速差

2.2.3.2 击球高度比较 击球高度是指击球瞬间球的高度,扣球高度是队员在国际排联登记的扣球指标,即指队员扣球的最大高度。扣球高度与击球高度的差值可以反映队员在背飞扣球技术动作运用时其最大高度的利用情况,两者的差值越小,表明背飞扣球时队员对其所拥有的扣球高度利用率越高,反之利用率较低。分析中国马蕴雯,其击球高度处于欧美选手和日本选手之间,这与其完成该技术动作时对速度、高度两因子追求也处于两者之间相关,即马蕴雯背飞技术运用的高度、空间幅度所达到程度不如欧美高远,对速度、时效达到的效果不如日本山本爱迅速、敏捷。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6名队员中,大多数队员的扣球高度与击球高度的差值在0.5-0.7之间,这表明大多数队员对其扣球高度利用率不是很高,均为80%左右。因此,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的击球高度占其最大扣球高度的八成左右,从击球高度我们可以看出,网上20~40 cm的空间是背飞扣球使用的主要区域。

3 结论

1)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背飞扣球均为两步助跑,助跑步幅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助跑结束瞬间与助跑初期都有速度增大的特点;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背飞扣球起跳的时间大都为0.26s,起跳的缓冲和蹬伸的时间不尽相同;在起跳过程中踝角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膝角都有增大到减小再增大的过程,髋角的变化不具有一致性;起跳的高度和远度与起跳的初速度、起跳时间有密切联系。

2)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击球动作,均是大关节带动小关节,从躯干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大多数队员较大程度采用以肘关节为轴进行制动加速,马蕴雯更大程度依靠以肩关节为轴进行制动加速。

3)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其击球高度不是很高,大多数选手对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率为80%左右,网上20—40 cm的空间是背飞扣球使用的主要区域。

4)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整体特征为: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的时间间隔大都不超过1 s;扣球大都具有明显的截击球动作,扣球线路大都为斜线扣球;扣球线路与身体扭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欧美优秀队员背飞技术运用远离二传,具有助跑距离长、范围大,击球点高,动作幅度大的特点;日本选手背飞技术贴近二传,具有节奏快、时间短,动作幅度小,突然性强的特点;中国选手背飞技术特征位于两者之间,在动作速度、击球高度上,马蕴雯与其他优秀选手相比不具有优势;节奏的变化性、时间的快速性、空间的拉开性、动作的突然性是当今背飞技术的显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