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之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历史情感教育之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不断培养和完善,使学生内心产生深刻变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荣誉感。笔者以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给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定位,提出了加强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的紧迫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探索历史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方法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情感教育越来越为历史教育界所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定位,重点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详尽地阐明了历史教学情感领域的课程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定位

1.情感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观;(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4)确立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态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强与宽容的人生态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2)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价值观目标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远大抱负和公民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开放型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3)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功能的缺失,要求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些:第一是教材的原因,比较缺少情感教育的素材;第二是教师的原因,观念难以转变。第三是学生方面原因,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记忆学习,而缺少情感上的熏陶,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某调查机构曾经作过一项调查,说北京某重点中学有一班级有近乎50%的学生崇拜希特勒。历史课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时,面对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个别学生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与别人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还在谈笑。

2.情感教育僵化古板,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学科中俯拾即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情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各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

三、历史情感之方法探究

通过分析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我有必要探索出新的情感教育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1.用展现生活法激活情感

历史课上的名人事迹和重大事件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历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如讲到青年时代时,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充分展示了青年时代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大气磅礴的革命气概,使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责任感,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种极大的帮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名人的事迹鞭策学生,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从心灵上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四、用角色扮演法体验情感

2.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如在讲“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时可以结合制宪会议的场景,各派的态度,组织学生扮演会场上华盛顿、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等,揣摩各代表的心理,设计台词,从而生动地揭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实质。从而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3.注重教师自身情感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否则,又怎么妄谈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的情感从何而来?来源于教师对生活的激情,对祖国的挚诚,对人民的热爱;来源于对教材的熟知,对历史的透悟,对现实的体验。相比来说,由于年龄、阅历、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中学生的历史情感往往显得较为单薄,没有丰厚的积淀,需要有效的引导和拓宽。因此,教师在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言行、神情等外部教学手段,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对他们进行诸如真与假,是与非,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等方面的情感教育,并把对学生的关心、宽容、期待、理解等真情实感灌注其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真正体现教书育人这一价值功能。

4鼓励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培养情感意识

考察是培养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文物古迹,间接体验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给人们的真实感受。如组织学生,涪陵区罗云乡红军烈士陵园,以此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80周年。我校附近公园的烈士墓等。也可选择近代史中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仍有直接关系且易直接观察的内容,如“”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和平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关系,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且极易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意识的内容。手段是利用调查和资料阐述。

5.借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历史学习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可通过视觉、听觉去打动学生,创设一个个历史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如讲“红军长征”时,将红军不畏艰险,突破封锁线、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情景并配上音乐,使学生在历史课堂看到革命前辈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红军精神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从而超越自我,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充满对学生爱,寓情于理的教学,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