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预设和生成,构建高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预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预设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深入浅出,这样构建的课堂将是高效愉悦的。
一、 精选细挖,取易舍难,合理预设调整教学案例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关键所在。教材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的教学。我们所用的教材,往往因为实验条件的差异,有些实验并不适合我们做,所以我们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
二、 宏观建骨,细节丰肉,合理预设丰富课堂内涵
对课程标准的预设就是教师对整个课堂的宏观预设。教师首先要判断所学内容这个“部分”对教材这个“整体”的价值。然后是研究教材。教材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重点和难点是否统一。难点不是重点的要“点到为止”,难点是重点的要“刨根问底”。重点、难点确定之后,再根据它设计问题,决定答案,这都是宏观预设的内容。通过宏观预设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大体骨架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丰满,完善。我们都知道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这节课的效果,精彩的导入、顺利的重难点突破,简洁全面且能呈现重点的板书小结等等,这些缺一不可。
1、预设生活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直接的、间接的、直观的、感性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使学生明确要求和需注意的问题,备课要预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或提出一个有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一种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化学与健康》部分时,利用面对同一块石头,不同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引出化学研究问题的角度。利用孩子从小到大的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化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出本节课的课题 ――――《从化学的视角看人类健康》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很自然的明确本节课是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健康,课题下的幻灯片底板采用了膳食宝塔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今天的健康是和饮食有关的,为后边的提问起了铺垫作用。
2、预设热敏生活实例,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个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部分进行突破,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而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相关学科的关联进行预设,以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空气的成分》一节,要探究的内容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是初中阶段研究问题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转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为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个探究实验的思路:1、密闭的环境,2、一定量的空气,3、某物质与氧气反应并消耗完氧气,4、反应不产生新气体,5、测出或者计算出减少气体的体积。只有学生明白了这些思路才能一步一步进行完整的探究,而我们对这个思路的预设就是宏观的预设。对每一个问题的突破就是对细节的预设。如何让学生很顺利的学会收集空气是所有探究的前提,而学生的情况是没有系统的收集气体技能的。我在备课时对收集一定量空气的预设是这样的。问题的提出:利用同学们在风雪中的照片,提出了“风”――空气流动形成风,从而想到了“捕风捉影”,就直接提出来:你能捕捉到风吗?也就是你能捕捉到空气吗?收集方法的解决:根据同学们平时的思维习惯,你在课堂上讲化学,他们只会往实验室的仪器上找,可是化学是贴近生活的。所以我在这预设的是,告诉同学我今天没吃饭,我带的干粮是在塑料袋里装的瓶装酸奶和面包。问学生能不能利用我带的东西收集空气。当时考虑塑料袋学生应该能想到,瓶装酸奶不一定能想到,因为里边是满的。如果学生想到了,就让学生喝掉,直接演示生活中的例子排水集气法。如果学生没想到,我假装口渴可以拿起来喝,让学生在我喝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收集气体,要先把其中的液体排出来,借着机会也给同学进行了思想教育,要想学的很多知识,要把脑子中其他的私心杂念排除,才会有效果。实践证明,这样的预设是成功的,学生接受起来非常顺利,而且参与度很高,效果很好。
3、预设思维导图,做好提升总结。
总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是对当堂课内容的再现,更是对课堂内容的梳理和升华,一个好的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同学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小结在很大一部上影响着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整合。这种我们可以把小结整理成知识网络,可以预设成电脑图片,也可以预设成板书利用电脑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使用的时候利用原始的思维导图模板的隐藏功能,使用起来一步一步进行,效果更好。
三、火眼金睛,明察秋毫,预设随课堂生成合理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当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出乎我们的预料时,要求教师做出准确判断,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穷根究底”。对“奇思妙想”,教师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式的引导;对于“胡思乱想”,教师要善于“拨乱反正”,要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头。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学生的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燃烧点,意外点,很好的利用这些生成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愉悦高效的。
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具有开阔的视野,更加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因此,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便能够更好的驾驭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