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库淑兰剪纸“云肩”的艺术风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库淑兰剪纸“云肩”的艺术风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云肩,又称披肩,即妇女披于肩膀上的服饰部件。由于常采用云纹装饰,故称之为云肩。云肩较早见于在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明清时期较为普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1]。到了近现代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只作为婚嫁、宴宾等喜庆场合的服饰装饰。库淑兰是一位陕西的农村大娘,却用一把剪刀征服了人们的眼球。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塑造出了剪花娘子、神像等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总是身披不同款式的云肩,色彩缤纷、美丽异常,展示出了近代云肩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关键词】云肩;库淑兰剪纸;艺术风格

古代肩部披饰有“披肩”、“披帛”、“帔帛”、“帔子”、“霞帔”、“比甲”等等,云肩是古代众多肩部披饰中的一种[2]。它在汉民族服饰中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古代女性通常把它穿着于肩头,当成整个肩部的一种装饰品。其装饰图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邃,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虽然云肩是汉民族吸纳外来的服饰文化,但由于云肩具有立体的造型及绚丽的色彩,能够很好的装饰肩部、衬托面容,给人以大气典雅、生动浪漫的视觉感观,因此受到古代女性的喜爱,通过融会贯通,升华为本民族服饰的结晶之作。

1、传统云肩服饰概述

1.1传统云肩的发展

追溯云肩的起源,秦汉以前尚无相关的文字记载。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说云肩“较早见于隋代敦煌画观音身上”[3],这是云肩最早的图像记录,到了唐代敦煌壁画中我们可见到吐蕃赞普的侍从、儿童等也有佩戴。而文字的记录则到五代时期的文献中才有,那时候云肩通常作为乐舞妓的演出服饰[4]。

从云肩的造型可以看出,其形成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属于一种借鉴外来文化的服饰。隋唐时期是云肩的滥觞期,从图像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云肩基本上是那些居于北方寒冷之地的几个民族,如吐蕃、高昌等民族使用的。从这个明显的地域特征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早期的云肩是用来御寒的。到了五代、宋时期则大多是乐舞妓佩戴,她们都是较低的社会阶层。金代张《大金集礼・舆服制》中有记载说“又禁私家用纯黄帐幕陈设,若曾经宣赐銮舆服御,日月云肩、龙纹黄服、五个鞘眼之鞍皆须更改。”可见金人对云肩是十分重视的。女真贵族妇女对云肩十分喜爱,制作也多精美华丽。由此可见,云肩这种服饰,迟至金朝之时,并未成为汉族常用服饰,但在进入中原之后,离开原来冷的环境,云肩的装饰功能便压倒了实用功能[5]。

到了明代,云肩逐渐在普通妇女中普及开来,成为了女式礼服必不可少的装饰物。明代宫女都以纸为领,一日一换,使之可常保洁白。到清代,云肩已十分普及,在各种清代绘画中清晰可见。这时的云肩绣制的非常精致,四周装有璎珞,边缘垂有排须。贵族妇女所用云肩更是制作精美。据记载,慈禧太后所穿戴的云肩,有的是用又大又圆的珍珠穿织的,一件云肩用3500颗珍珠穿织而成,可见此时云肩的装饰性已达到了顶峰。后来,云肩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汉族妇女在重大年节、婚嫁等喜庆日子上偶用的装饰之物[6]。

1.2传统云肩的造型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云肩的典型款式是“四合如意式”与“四方柳叶式”。如图1即为“四合如意式”云肩。“四合如意式”的云肩自元代就正式列入官服制度,男女均可使用。它由四面“如意形”的条状云头前后对合而成,象征天下四方祥和如意。“四方柳叶式”的造型有八条、十六条、十八条等数量不等的柳叶形作放射状构成,象征春色满园、生命常青。云肩在层次上有单圈、双层圈、多层圈的不同处理,最多的有四至五圈,而且没圈有不同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最多的达六十六片,取“六六大顺”的圆满之意。云肩的裁剪布局讲究层次的丰富,片与片之间有大小的渐变、长短的穿插、色彩的变化。装饰刺绣手法有片绣、珠绣、盘金、串珠、平针与打籽绣等多种技巧。云肩形制创意独特,“四方云肩”体现四方如意,事事顺心(“四”与“事”谐音);“八方云肩”反映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八个节庆的平安祥和,方方面面均使着装人置于天际地气之间,造物创意应合天地人。[7]

由于中国人的文化深远含蓄,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意识,甚至是穿着方式都带有含蓄的特点。研究中国的服装史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服饰不同于西方所追求的曲线美,通常追求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气质美和神韵美,所有的服饰基本上都是平面剪裁,很少采用西方惯用的因人制宜的立体剪裁[8]。而云肩的造型可谓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服饰通常所采用的平面比例剪裁,采用了中国式的立体剪裁,通过人体测量,再针对不同体型、年龄、地位的人进行不同的设计,这样云肩能够更好地凸显个人的身材和气质,丰富了中国服饰的设计。

2、库淑兰剪纸中的“云肩”服饰

库淑兰出生于1920年,是一位生活在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旬邑县的一位传奇的农村大娘,她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人们都亲切的叫她“剪花娘子”[9]。她的剪纸作品,真实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故事,而且真切质朴,触手可及。从她的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塑造的人物多带有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女性的服饰华丽端庄,像是出嫁的新娘所穿戴,作品中洋溢的不是艰苦而是喜庆的生活氛围。可见云肩在近代多被用作婚嫁等喜庆节日服饰的一种装饰。

2.1库淑兰剪纸中“云肩”的造型特点

库淑兰的作品由人物、植物、动物以及器物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每个画面背后还有对应的歌谣和故事。其中人物在库淑兰的作品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分量。其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剪花娘子、神像、女人和男人。总体来说,女性服饰中的云肩造型更加复杂华丽,而男性虽也佩戴云肩,但造型一般简洁大方,概括明了。剪花娘子由于具有神性化的内涵,所以服饰的装饰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图2,此为一盘腿端坐于莲花之上的“剪花娘子”,其佩戴库淑兰剪纸中典型的“四合如意式云肩”,但在如意纹下层还有多层不同颜色的锯齿形纹样,并在底端缀以圆形彩色珠石作为装饰,层次丰富,色彩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又不会产生突兀的效果。“云肩”与“剪花娘子”红色的服饰和谐的融为一体,并与袖口的装饰呼应,统一且丰富。库淑兰剪纸作品中“四合如意式”的云肩,除少数男性佩戴的较为简单之外,大多为多层圈的,并且“四方柳叶式”云肩呈现出繁密的放射状,且都缀有珠石,形成一排密集的吊穗。可见近代云肩由于纺织、刺绣等技术的发展成熟,其纹样越来越精致,造型越来越复杂,色彩也出现由内到外的深浅变化的层次感,这都更加符合人的审美要求。

2.2库淑兰剪纸中“云肩”的审美意义

传统云肩在色彩上多选用以“五色”为正色,其他“间色”为陪衬。因为“五色”由青、赤、黄、白、黑组成,象征世间万物皆由“五行”生成。“五色”为本原之色、百物之色,这证明云肩中蕴含着“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云肩的“五色”与外衣的颜色强调和谐统一的搭配,使其合乎整体的审美需求。库淑兰剪纸中人物的服饰底色常以红、深蓝、黑为主色调,也有少许以黄或浅绿为主。“云肩”的色彩与服饰的色彩完美融合,可见近代云肩继承并发扬了传统云肩以“五色”为主,并注重与服饰色彩搭配的传统。如图3所示,整幅作品信息量大,人物的服饰非常繁琐,但我们并没有产生杂乱的视觉感受,原因是颜色的巧妙搭配。

传统的云肩服饰最大的特点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常这种特征都是采取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进行演绎,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祈福纳吉、伦理教化的思想文化特点。库淑兰剪刀下的云肩也传承了中国人这种传统的文化思想,比如吉祥云、吉祥花鸟的运用。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梵高《星空》一般卷曲盘绕的宇宙图案等。人们用太阳月亮来代表男性和女性,表达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和对未知的探求欲望。

3、总结

虽然库淑兰的剪纸有她自己创造的成分,但从这些剪纸人物的服饰中我们仍旧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近代云肩虽不如明清时期兴盛,但它却不像之前只能为富人享用,而是融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从库淑兰剪纸中我们看到近代云肩的基本结构、风格和传统云肩基本相同,但造型和色彩却无疑更加丰富多样,形式感和艺术性也越来越强。

传统云肩艺术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是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其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融观赏性、实用性与文化性为一体。近代云肩完美地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艺术风格并把它运用到喜庆的场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昭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美和自然的追求。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能能在婚礼上看到这种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教堂仪式及白纱薄裙。其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在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时,也不能忽略了自身文化优秀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徐亚平,崔荣荣.中国传统民间服饰――云肩[J].装饰,2005(10):55-56.

[2]歧周,歧从文.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J].东南文化,2002(12):38-60.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4]袁 仄.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9.

[5]潘建华.中国云肩考析[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7(6):85-90.

[6]郑婕.传统服饰[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230-242.

[7]吴欣.中国消失的服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99-100.

[8]李克兢,鲍礼媛.中国传统服饰云肩所体现的现代人文精神[J].纺织科技进展,2009(6):93-94.

[9]汉声编辑室.剪花娘子库淑兰[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