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大高清接收机录像文件的编辑与处理(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大高清接收机录像文件的编辑与处理(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大SCT-3688M三合一高清数字接收机,可以说是目前最热门的机器之一,这不仅是其强大的三合一功能,通吃卫星(包括DVB-S2)、地面波和有线数字电视中的标高清节目,而且格式上也几乎通吃,另一个是目前的高清节目越来越多,随着艺华新开的一组新参数,不仅让我们有了可测试的DVB-S2节目源,更可以领略一下MPEG/H.264格式的魅力,以及AC3/5.1声道的数字伴音,单就这一点而言,其它接收机是根本做不到的。昔日似乎遥不可及的DVB-S2,一夜之间就来到我们身边。三合一机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外挂硬盘进行录像,而无论节目源是哪里的,只要它能解码,就可以原汁原味地录下来,以供日后细细欣赏,本文重点在于说明录像文件的获得与播放,以及后期的编辑处理

关于本机的硬盘录像的方法,这里没有必要再重复,即时录像、定时录像和EPG录像均可很容易地实现,至于录制多少节目,完全取决于你硬盘容量的大小了,当然也与所录的节目有关。要想录制节目,当然要外挂硬盘才能实现,而且必须是SATA接口的硬盘。中大SCT-3688M高清机后面板提供了eSATA接口,外挂的硬盘又是SATA接口,所以只能采用硬盘盒来实现录像功能,因为硬盘盒是即插即用的eSATA接口,所以选购硬盘盒是实现录像的一个前提。

硬盘盒的选择笔者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其实装SATA串口硬盘盒市场上还是不少,但挑选一款好的盒子还是要费时间的。此类盒子最常见的莫过于内装SATA硬盘而外部接口是USB形式的,但此类对于我们来说用处不大,因为至少目前在数字机上是用不上的。而另一类就是eSATA接口的,但功能又较单一,如果只是一个接口的变换,倒不如直接用硬盘连接来的方便,又省去了百余元的费用。最终笔者选择了内置串口SATA硬盘而外部是eSATA+USB的双输出接口的硬盘盒,且内置电源(图1),使用起来很方便。之所以选择双接口,因为打算还用它做普通意义上的移动硬盘,况且据说下一版本的三合一机器已经有了USB接口,并且也能通过它进行录像,所以先超前一步。

这款名为长寿ST-8336(与我们三合一的名称很相似哟)的硬盘盒大小和一个光驱差不多,内置电源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品质更佳,电源容量十足且为全屏蔽结构,前面板镜面设计,左侧有一个交流电源开关,一红一绿两个指示灯分别用于数据读取与电源的显示。而接线口则在硬盘盒的后面(图2),共有USB、eSATA及电源线接口,这种前后分开的设计比起其它盒子的接线都集中在一面方便很多,看上去也很简洁。硬盘盒通体黑色,上盖还印有暗花,看上去很高档,两侧及底部都开有散热口,且底部还有一个用于散热的小风扇,保证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图3是装好硬盘的盒内结构,看上去很紧凑。硬盘盒内的主芯片是JM 20336(图4),支持即插即用热插拔,性能稳定,支持SATA to USB2.0+eSATA,是目前双输出接口硬盘盒中常用的芯片之一。图5是硬盘盒与三合一机器同时工作的图片,摆放自由且很协调。

关于SATA硬盘跳线的问题,针对于此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了一些此方面的知识,在此也简单地说一下。SATA方式目前有两个标准,即SATAI和SATAII,现在的硬盘都是SATAII标准。三合一机器非常明确地说明,如果外挂硬盘录像,必须是SATAI(一代)传输标准才能工作,如果硬盘是SATAII(二代)的必须跳线为一代才能正常工作。本人目前所用硬盘是西数的WD1600AAJS,当然是SATAII标准的硬盘,并没有跳线也能正常工作,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硬盘有自动选择速率的功能。如果硬盘有跳线功能,肯定都在硬盘标签上有说明,如PATA(IDE)硬盘,早期的SATA硬盘上也有说明,图6就是三种硬盘的跳线说明,上两种即早期硬盘的跳线说明,而第三种即本人所用硬盘的接口说明。跳线对1-2:启用SSCSpreed Spectrum Clocking;跳线对3-4 :开启Power Up in Standby(PUIS)功能,也称电源管理2(PM2)模式;跳线对5-6:开启SATA 3Gb/s和SATA 1.5Gb/s,以兼容较老的南桥芯片(如KT600的芯片组)。由此可见,笔者的硬盘上并没有明确的一、二代转换的跳线说明,尽管其跳线接口依然存在。如果实在不放心,不妨找一个跳线针帽,将5-6短路,看效果是否一样。

如果没有硬盘盒,只要手头有串口硬盘,也是同样可以使用的,笔者最初就是直接外挂硬盘来进行录像的。方法很简单,如同电脑主板接串口硬盘一样,用一条两头都是SATA的串口线将硬盘与本机主板上的SATA接口连接起来,当然硬盘要外接电源供电。这个方法最简单,但要打开接收机上盖且要拔掉外接的eSATA接口,但不能总开着机盖吧。后来又将连线从电源线处引出,终于可以合上盖子了。但这仍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仔细研究了SATA和eSATA接口(图7)的区别,除了物理接口上有区别外,里面都是7芯的排线,于是利用手头的SATA-SATA线进行了改造,使之一头能插入本机的eSATA接口,但遗憾的是本机并不能识别硬盘,而直接接到主板上,则能识别并工作。可见SATA线及硬盘都是好的,没有办法,只好又到网上淘宝,花25元买到了一根1米长的SATA-eSATA线,即此线一头是eSATA,另一头是SATA接口,此线很粗,比电脑内用的线粗一倍,是地道的SATA二代线,这次联接本机后面的eSATA接口与硬盘,一切工作正常。

这根新购的SATA-eSATA线并没有什么转换电路,同样是七芯的线,为什么就能正常工作呢,其奥妙在哪里的?当然要一探究竟!图8是主板上SATA插座的结构及线序图,原来无论SATA一代或二代,它们的物理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里面定义的都是7针,其中的1、4、7脚是接地脚,其它4个脚为发送和接收数据用。实际的解剖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图9),三根接地线将数据线屏蔽起来,而二代线则是线径更粗,屏蔽层更厚而已。既然SATA-eSATA转接线无芯片级的转换,而只有物理上的转换,那只有一点能做到,那就是线序的不同,即原来的1、2―6、7,另一头则变成了7、6―2、1,事实就是如此,将一根两头都是SATA接头的连接线从中间剪掉,将另一根旋转180度后重新一一对应接好,就完全可以充当SATA-eSATA转接线了。当然硬盘盒附送的两头都是eSATA的连接线也是平行线了,只有SATA转eSATA线的线序才是相反的。

以上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普及一下SATA接线及硬盘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也是能实现录像功能的前提。录在硬盘上的电视节目,只能通过三合一数字高清机来重放,在高清节目并不普及的今天,不便于高清节目的共享,但把录好节目的硬盘挂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却看不到里面的内容,甚至于连硬盘都识别不到,这是因为此时硬盘的格式为EXT2,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格式不兼容,当然也就看不到内容。EXT2格式为Linux操作系统下的硬盘格式,如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看到EXT2格式硬盘上的内容呢,其实只要通过一个小软件就能解决问题了。这类软件很多,常见的有Explore2fs和Ext2 Volume Manager,Explore2fs是个不需要安装的绿色软件,其文件夹内容见图10,只要点击其中的小企鹅图标,就打开浏览的界面(图11),这个界面是不是非常眼熟,此界面与GHOST文件浏览器非常相似,打开Explore2fs的同时,软件会自动识别出是否有EXT2的分区存在,如果有的话就会显示出相关的内容。这个软件的功能相对简单,只能查看和导出相关文件,其实只要这些也就可以了,能把硬盘中的内容复制到Windows操作系统下,就能够找到相关软件进行文件处理。

如果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如对EXT2分区内的文件进行编辑操作,那只能用另一款功能强大的Ext2 Volume Manager软件了。这款软件是要安装后才能运行的,安装后默认是随电脑启动而自动运行的。当然移动硬盘盒与电脑的连接也有多种方法:如果有了硬盘盒,可以直接用附送的eSATA线进行连接,这点要求你的电脑必须有eSATA接口。笔者的电脑上当然是有了,也可以说它是目前电脑主板上接口最多的(图12)。其实笔者选择USB2.0+eSATA双接口的硬盘盒也是为了方便,不愿意来回插拔eSATA线,也可以用USB2.0接口的,电脑是否识别硬盘并不再乎是哪种接线方式。如果主板上没有eSATA接口,只要主板上有SATA接口,就可以买一个转接eSATA后挡板,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连SATA接口都没有,而且还想玩数码、卫视,那就赶快升级电脑或买有USB2.0+eSATA双接口的硬盘盒吧。

当硬盘盒与电脑可靠连接并通电后,运行Ext2 Volume Manager软件,就可以看到你现在挂接的录有高清节目的硬盘了(图13),但此时并不能看到其中的内容,明明已录有节目,但使用空间仍显示为0,此时我们要为这块硬盘分配一个盘符才行。右击Ext2硬盘分区,在弹出的“磁盘及分区属性”菜单中为其分配一个盘符(图14),保存退出后就可以看到使用空间上已有了数字显示(图15),关闭这个软件我们到“我的电脑”中看一下,刚才分配盘符的那个EXT2硬盘分区,同我们其它分区一样已成了电脑分区中的一部分了。右击这个分区,我们来查看这个分区的属性,的确是EXT2(图16)。笔者建议:将用于三合一录像的硬盘分为两个区,如本人的160G硬盘,一个20G格式化为NTFS,另一个分为140G格式化为EXT2,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20G的小分区作为普通的移动硬盘使用,而其它部分则做为录像使用,这种分区采用常见的魔术分区软件(PowerQuest PartitionMagcic)就能轻松实现(图17)。不必担心三合一机器不能识别,这样处理的硬盘直接就可以使用,而无需再格式化,录像时机器会自动将文件存储在EXT2分区中,而NTFS分区中的文件毫发无损,因为机器根本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打开“我的电脑”中的EXT2分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录像节目终于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图18)。硬盘中录了多少个节目,就会有多少个名为~vastarfiles的文件夹,后面的字母或数字是区分各节目的标志,每个文件夹又对应着同名的一个vastarfiles.ifo文件。打开任一个文件夹,里面就有我们已录制的节目,文件名与前面的都相同且是一一对应的,文件后缀都是TRP,有时会有几个这样的文件,但后面的序号有所不同,这些TRP文件就是我们录制的数字节目文件,而不管是标清还是高清节目。我们可以用常规方法将TRP文件复制到我们电脑上,接下来就是保存、播放和编辑处理了。其实TRP文件不是什么特殊文件类型,和TS(Transport Stream)文件是一样的,只不过TRP是TS的部分片断而已,所以此文件不必做任何处理和转换,能播放TS文件的播放器都可以播放TRP文件,如mpc、kmp、powerdvd都可以直接播放,最好电脑中装一个终极解码或完美解码,什么类型的影音文件都可以播放了。图19是MPC软件CCTV高清直播欧锦赛的播放画面,图20是KMP软件重放VOOM-HD新加坡高清的播放画面,而图21则是PowerDVD播放的高清翡翠台的“周日狂热夜”画面。

如果你的机器能播放TS文件而不能识别TRP文件,你可以将此文件后缀直接改成TS文件就可以播放了,或者实在要转换的话,也不要用视频转换大师之类的东西,因为它是有损转换,最好用H.264 TS Cutter、tsremux软件将TRP转成TP文件,这两款软件都是无损转换。如果你的电脑不能使用这两款软件,至少说明没有装.Net 2.0 Framework这个软件,将其装上后就可以使用了。将H.264 TS Cutter压缩包解压后得到图22所示的文件夹,运行其中的H264 TS_Cutter.exe(类似南瓜的图标),就会出现软件操作界面(图23),按图中所示操作导入想要转换的TRP文件,先是出现一个分析视频文件PID的列表(图24),最好将其中出现的音视频文件都打上勾,这样才能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舍弃其中的某个音轨,这就是音轨的分离)。点OK后出现文件存储的对话框,一般默认是存放在原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且文件名为原文件后加上一个_mux后缀。再确认后出现了转换进度条(图25),最后在原文件夹内生成了转换成TS的文件,此文件比原文件略大一点点。(图26)

其实上面这个软件是用于H.264 TS文件分割的,这里只是应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另一款tsremux也是分割软件,我们利用的也是其中的转换功能。它的一个汉化版本看起来更直观一些。图27是TsRemux软件的运行界面,看上去很简单,将源文件导入后,本软件同样给出了音视频信息,为了保持完整性,我们仍将其全部勾选,并且在右侧的输出格式中选择第二项TS,其它选项这里不用管它,选择好输出文件后按最下面的Remux封装按钮,就进入了转换状态(图28),转换的时间很快,因为不是真正格式上转换,其转换后的文件也是比源文件大一点,看来这是一个通性。

原来双汉卡收看卫星高清节目,可以将其录制成原汁原味的TS文件,但目前仅限于DVB-S的节目,而DVB-S2节目则接收不到,更谈不到录制文件了,更不用说地面数字波及有线数字电视中的节目了,而三合一的机器却做到,只要能收到且能解码的节目,都可以录制下来,并将文件上传到电脑中与他人共享或另做处理。直到有一天能收到三合一(卫星、地面、有线)的电脑内置卡出现,才能在电脑中直接存储相应的文件,估计这一天也为期不远了。

既然三合一的文件导出至电脑中可以播放,是否电脑中的文件导入三合一接收机中也可以播放呢?如果是真能播放的话,那么三合一就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了高清播放机了。经过网友和本人的多次试验,证明是可行的,这里还有很多技巧,直接将电脑中相同类型的文件拖入EXT2分区中是行的,因为其在Windows默认是不可读写的,也就是既不能删除文件夹中的文件,也不能将文件放入这个文件夹中,所以必须先修改其属性(图29),将系统设置菜单中的第一项“设置为只读,不可写”前面方框内的勾去掉,就可以修改硬盘的东西了。事实上,直接将电脑中的视频文件直接复制到录像硬盘的文件夹中,并不能正常播放,因为它并不符合录像文件夹的读写规则。

要想三合一能成为一般的高清播放机,我们还得从头熟悉一下三合一内文件的结构:在EXT2分区硬盘中,每录下一个高清文件,就会自动生成一个~vastarfiles文件夹,同时还有一个vastarfiles.ifo文件,按照生成时间的先后,会生成一些后缀,这些后缀是数字1~9和字母A~Z,或者是小写a~z。如生成一个~vastarfiles_5文件夹,则会有一个相应的vastarfiles_5.ifo,而文件夹~vastarfiles_5还包含一个vastarfiles_5.idx文件和一个vastarfiles_500. trp文件。这是最基本的结构,而当录像时间较长,生成的录像文件大于2G时,就会自动生成第二个文件,其名称为vastarfiles_501. trp,若第二个文件大于2G时,又会自动生成第三个文件,名称为vastarfiles_502. trp,依此类推,具体如图30所示。

其实录像硬盘中除~vastarfiles文件夹和对应的vastarfiles.ifo文件外,还有公共的dvr_timer.bin文件和lost+found这个空文件夹,这个空文件夹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作用,而dvr_timer.bin文件则是一个录像时间的记录,主要是卫星节目时间同步的记录信息,即某节目附带的时间信息自动与本地时间同步,是典型的就是香港有线的节目。vastarfiles.idx文件则是一个字幕索引文件(idx=index),一般与.sub文件是配套使用,这个文件的大小与录像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这个文件小则录像时间短,文件越大则录像时间越长。vastarfiles.ifo文字是固定大小的,均为1K(888字节),它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其内部记录了录像文件的解码格式、视频、音频的各种信息,文件是否能在三合一被识别且能顺利播放,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