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姝然:语种窄道通大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迷上语言的韵律美
11岁,刘姝然迷上了《哈利?波特》和《指环王》,被深富想像力的情节折服。“很多小伙伴大概都是这么开始学习英语的吧。”刘姝然说,“想去模仿,那就是童年的回忆。它教会了我什么是正直,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牺牲……”
13岁,刘姝然开始主动找原著读。“一开始怎么可能不难?”从头到尾都是不认识的词儿,一整篇都是标红注释,她一度觉得绝望。“用法、短语,要一一查阅字典。”不过,刘姝然欣然地发现,标红的部分越来越少,自己的英文也越来越地道。“我把《指环王》第一部都翻烂了。”十几年后,刘姝然参加西语大赛,才艺展示环节部分,她选用了电影里的一段经典情节配音。“真的是感兴趣。”她说,“那种热情和触动是能感染人的。”
很多大学生英语学得苦大仇深,刘姝然是自得其乐。“其实我不是应试型的,但坚持读原著,形成了自觉的语言习惯。”
英语学得越多,刘姝然愈发感觉到了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联。“比如英语中很多词汇是从法语、拉丁语中过来的,学得深了,想更了解西方文化的版图迁徙。”她决定学习小语种。
高三,刘姝然参加了提前批的小语种招考。当时整个东三省都在长春外国语学校考试,报名的人不少。刘姝然每天都挖空心思琢磨可能考的话题,一遍遍地练习。面试的时候,刘姝然和考官们聊了很久。“我与考官们交流了我为什么喜欢语言、为什么喜欢西班牙语。我喜欢堂吉诃德的那个世界,喜欢高迪的建筑和达利的画儿,为那里的艺术着迷。”
多年后,真正去了西班牙,刘姝然才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但当时小小的她,几乎是凭着对艺术的直觉,希望变成脑海里的西班牙女郎那样,充满热情、活力,有着各种奇思妙想。“我的经历太苍白,当时希望能拓宽视野。”刘姝然憧憬地说。
4月,刘姝然成功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offer。办完了高中的离校手续,她从备战高考的高压中脱离出来,并没有忙着到处玩,她窝在家里看书。原来,小语种考试后,刘姝然发现自己的底蕴不够,尤其在中文方面,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自学补课。她买来了《周易》、《资治通鉴》等传统名著,悉心感受和体味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对于本来就特别喜欢的宋词,刘姝然摘抄了很多,她说:“我喜欢那种韵律感被读出声的美。”这份对韵律的敏感和偏好,使得刘姝然不自觉地迷上语言的学习,迷恋上不同语言在音节上的独特组合。
多年前,刘姝然第一次到北京,看姐姐演出。“当我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琉璃瓦闪着一种奇妙的光泽,我突然觉得自己根本懂得太少,而这座城市太美。”同样的“一见钟情”,是她18岁踏进北语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爱上了它。”她说,“北语灵秀,开放,包容,创新。来到这里是我最幸运的事。”
同学眼中女超人
大一,刘姝然当了班长,还在校学生会工作。此外,专业学习的课程并不轻松,她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一个班级29名同学,入校之初就在专业上争先恐后。“每年都有交换出国的指标,我们专业,大三会根据排名选学生去西班牙的不同城市交换学习,前两名可以去巴塞罗那,排名太靠后的人就没有出国学习的机会。”
巴塞罗那,这是刘姝然给自己定的目标。“学习一门新语言,肯定有难度。”刘姝然总结,中国人说话在发声部位上浅,用气不深;英文的发音部位往后一些,气也浑厚些;西班牙语则是用胸腔发音,很快,不停顿,很浑厚。“所以全世界很多的男高音女高音在西班牙。”刘姝然刚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常觉得一口气说不上来,要岔气儿了。“我不是天才型的,我要慢慢寻找发音的感觉,把所有疑问搞清楚,每一个句子都读到自己满意,的确会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
专业课抓得紧,做事儿靠谱的刘姝然对老师推荐的活动主持、各类比赛也认真对待。“我一直记着妈妈跟我说过,不管多小的机会、多小的舞台,都要全力以赴,得不到名次不重要,态度很重要。”看起来瘦瘦的刘姝然,行动起来干脆利落。课业优秀,还兼顾参加比赛,在同学眼里,她俨然是个“女超人”。不过,刘姝然坦言,挫折和困难都经历过,现在的漂亮成绩单是在一次次不为人知的失败中修成的。
比如大二的时候,刘姝然参加外交部的遴选。通过遴选的学生,会被外交部提前招录。刘姝然从小就有当外交官的梦想,她很看重也很认真地准备了,但是没有入选。刚开始,刘姝然很沮丧。回想起来,大学两年里,虽然在热闹的宇宙中心五道口附近上学,她逛街的次数不超过四次。她跟自己说:太忙了,我已经尽力了。大三,刘姝然如愿去了巴塞罗那大学交换。她暗暗决定,在这一年里一定专心学习,也好好思考未来的路。
在巴塞罗那大学,刘姝然是和西班牙的同学一起学习文学理论。“前两节课,术语一上来,全蒙。”说起第一天上课,刘姝然笑了,当时她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听不懂上课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她上课录音,课后反复听,对她来说,学习没有捷径。差不多半年后,刘姝然在课堂上完全适应了,才有心情好好打量这里的大学环境。西班牙的大学里没有操场、没有食堂,同学们租住在学校附近,没有中国学生惯有的校园生活。同学们来上课就是纯学术交流,每堂课都挤满很多知识点。在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刘姝然感觉到读研的必要性,她需要更多学习和积淀,这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学术的积淀之外,刘姝然寻访文化的积淀。她不仅逛了西班牙的重要城市,还顺道走访了意大利、法国,达成了小时候的心愿,她说:“我和当地的艺术家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对我的价值塑造帮助很大。”
欧洲文化圈给喜欢艺术的刘姝然很多次心灵震荡。她曾站在格拉纳达阿拉伯式的宫殿前,感慨万分。“格拉纳达是1942年光复战争之后,西班牙收复的最后一块失地。这块土地上的摩尔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经了多个殖民者的侵略、宗教的镇压、弗朗哥的执政……但这个民族又是各种血液的融合,有阿拉伯、北欧、南欧、美洲,非常包容。”刘姝然说,“这座经历了战火的城市是顽强的,柔中带刚,尤其是城市里的女性。”
文化底蕴,上台星范儿
2012年,结束西班牙的交流学习回校后,老师推荐刘姝然参加当年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刘姝然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我一年多没用英语了,怎么跟英语专业的比?还是这么权威的比赛。”老师不气馁,又追打第二次电话,老师说:“你试试吧,这是大学的最后一次机会,你不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这让刘姝然心动了。刘姝然不缺乏比赛经验,也主持过大型活动,学校五十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上,刘姝然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季小军、香港电视台主持人黄伟等共同主持晚会。当她投入备赛后,发现积累的一切都在比赛中发挥着作用。
“我是很天马行空的人,指导老师刘瑛非常有条理有框架,刚好互补。”刘姝然笑说。在西班牙的一年,她的想法和见解有了变化。“外研社每一年的定题演讲,都是很能启发人进行哲学思考的。”刘姝然说。在决赛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选手设计纸币的图案,刘姝然选择太阳。评委有所刁难地提问:太阳是代表男性的,为什么选这个图案?刘姝然镇定自如地说:“太阳或许会被认为是阳性的,但同样代表光明,光明是最平等的,散播到各地,荣耀四方。”
一周的比赛有演讲、即兴演讲、辩论几个环节,层层选拔。“我没有野心,就是抱着‘我有很多故事、我要去分享’的心态。”刘姝然表现得很好。颁奖时先宣布了两个亚军,这时候大家都把庆祝的目光投向姝然,她却觉得无法相信。虽然说自己有点蒙,上台领奖的刘姝然倒是很有星范儿,笑着送飞吻给严肃的评委们,逗乐一群人。
如果说这一次获奖是无心插柳,那么参加首届CCTV杯西班牙语演讲赛则是刘姝然有心栽花了。“我自己特别想参加。这是中国第一次办西语比赛,我想检验自己学习五年的成果。”提交了网络视频之后,刘姝然顺利入选。进入决赛的选手集中在宾馆里,集训、录小片、录歌曲,准备工作很繁复。比赛环节囊括才艺展示、小品、演讲,还对着演播室里一群同龄人录节目,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往往是第二天上场,提前一天告诉选手二十个主题词。”刘姝然说,“没辙,一夜写出二十个三分钟的演讲。我每天都熬到三四点。”
有了底蕴和准备,刘姝然的演讲环节很出彩。在抽到“蓝天”为关键词进行演讲,刘姝然说:“很奇怪,提到这个词不能让我想到真正的天空,而是想到提香作品中的艺术的天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突尼斯画派的画家。有趣的是,我经常在困惑或失望的时候,会想到他画作中的天空。因为它给人一种感觉,简洁、色彩丰富、平和,就像是凝固的音乐,就像是隽永的美丽,就像把所有凝固在一瞬,但是这一瞬,却延续至永恒。”评委们很喜欢她自然流露的对艺术的热爱和思考。对于刘姝然来说,因为喜爱一门语言到探究背后的文化,这趟停不下来的追逐之旅,丰富了自己的经历和生活。
“小学时,我学了4年花样滑冰。每天5点钟就起来上冰,跳个两周跳,浑身都是伤。”刘姝然笑着说,“别看我现在笑,当时是哭的。但可以看出我从小精力就旺盛,啥都学。很庆幸长大后我还是这样,有自己的理想,也不怕摔跤。”现在,研二的刘姝然在墨西哥城交换学习,继续专攻西班牙语文学。
保研时选择了西班牙语文学专业,是刘姝然早已想清楚的。“小语种专业挺好就业的,找份工作不难,但是,我想在文化交流上做更多的事情。”刘姝然仍然记得自己的外交官梦想,她想通了,不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身份里。对于文化交流来说,语言是第一步,通过学术学习的深入,才能走得更远。刘姝然打算修炼好自己,以后才可以做更多事情。“我曾在巴塞罗那的华人庙会上做志愿者,向当地人解释龙不是一种邪恶暴力的图腾。”刘姝然说,“力所能及,一点一滴做好文化的诠释,就是我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