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班幼儿行为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班幼儿行为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班幼儿处于家庭与幼儿园生活的过渡与衔接阶段,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经历着教育生态和生活环境的变迁。小班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才是有效的、有益的?在教师运用一些策略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是笔者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文献搜集时笔者也发现,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多是理论上的分析,很少有实践运用方面的详尽研究。因此,笔者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周两至三天到幼儿园进行定点观察,对小班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持续、深入地了解,以期获得最真实、最原始的资料,分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引导策略。笔者选择了轶事记录法来描述与主题相关的事实场景,对资料的分析采用情境分析与类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一定的主题(教师引导所运用的某种策略)将资料进行分层,并进行编码,最后进行分析。

一、积极暗示与及时强化相结合

(一)案例呈现:“幼儿园的包子太好吃了,我被感动了”

午饭时间到了,饭碗还没有端过来,涵涵就开始泪眼汪汪了,可怜巴巴地看着站在一旁的我。曹老师发盘子走到她的桌子旁,她的目光又转向了曹老师。曹老师看到了,在她身边停下,故意对着我说:“刘老师好几天没有来了,你都不知道这几天我们涵涵进步可大了!现在我们吃饭吃得可好,也不用老师喂,还都吃得干干净净的。”说到这,蹲在涵涵身边对她说:“是不是,涵涵?”【积极暗示1】涵涵用力地点点头,虽然眼里还含着眼泪,但却很快转过身子坐好了。

午饭是肉沫包子、小菜。包子有点烫,很多小朋友对着包子吹气。涵涵用手指碰了一下包子,赶紧缩回了手,眼泪立刻又盈满了眼眶。但是转眼看到了我,又忍住了,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对着包子轻轻吹了起来。

包子吃到还剩一小半的时候,涵涵头一低,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我向曹老师示意,曹老师又来到她身边。“涵涵都快吃完啦?今天吃得很快啊,让刘老师看看,我们就剩几口了,说不定今天还拿个第一名呢!”【积极暗示2】说完,给她擦了擦眼泪。看着她又开始吃了,才走开了。涵涵大口大口地咬着包子,一边咬还一边看着我,我向她赞许地点点头。【及时强化1】她很快吃完了包子,又拿起勺子三下五除二把剩下的小菜也吃了个干净。吃完,她赶忙端着碗走到我跟前,急切地说:“老师你看我吃完了!”我赶紧表扬了她,【及时强化2】并带她去盛汤。她的汤也很快就喝完了。刚喝完最后一口,她就急忙端着碗飞快地走到我跟前。我再次夸奖了她,【及时强化3】她兴奋地向卫生间走去。遇到在卫生间门口的曹老师、王老师时,她站住了,期待地望着她们。她们也赶紧说:“涵涵吃得真快真干净呀!”【及时强化4】涵涵满足地走进了卫生间。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曹老师对涵涵进行了两次“积极暗示”,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积极暗示隐含着一种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还是喜欢你的,接受你的。”这种方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老师希望我做得更好。”这种隐义正与另一种方法所传递的信息截然相反。我们经常见到,在一个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误后,老师第一个反应就是:“你再这样老师不喜欢你了!”“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了!”这种反馈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因为我不听话,老师不喜欢我了。”在积极暗示的引导中,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期待的、正面的力量,推动他们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在后一种方法中,幼儿的感受是压制的、消极的,即使达到了教师的目的,往往也会对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更应多使用积极暗示法。幼儿年龄越小,对教师的依赖性(生理的和心理的)就越大,就越期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的期待和赞许。案例中的幼儿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接收到曹老师发出的“期待信息”后(同时传达了两个人的期待),她非常努力地想要达到教师的期望。

积极暗示必要的后续工作是及时有效地反馈,幼儿接收到信息后做出的行为目的在于达到教师所隐含的期望。因此,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积极性。在案例中,多次及时地积极反馈使教师对幼儿的单向引导转为了师幼间的双向持续互动,幼儿在其中获得的体验是积极的、完整的。

二、果断纪律

(一)案例呈现:“如果你想表演,请举手”

上午的音乐活动是“生活模仿动作”,小朋友随着音乐做动作。

到了“笑哈哈”这一句时,郎朗突然提出:“这歌唱得不对,应该先去幼儿园,然后高兴才会笑哈哈。”阳阳接着说:“应该先刷牙,再吃饭,然后才去幼儿园。”

听了孩子们的话,曹老师就问了问小朋友,他们认为这个歌的歌词应该是什么顺序,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对歌词进行了改编:“洗洗手”、“洗洗脸”、“梳梳头”、“吃吃饭”、“笑哈哈”(来到幼儿园)。

唱了改编的歌词以后,曹老师又让小朋友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笑哈哈”。她先提示小朋友举手,【果断纪律1:明确提出要求】然后叫一些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刚叫了一名幼儿,郎朗就抢着跑到曹老师面前,挡住了那个小朋友,说:“刚才我是这样……”话未说完,曹老师打断了他:“老师还没有请你,现在请你回去。【果断纪律2:果断反应】如果你想表演,请你举手,这样我就会叫你了。”【果断纪律3:确定对幼儿的期望行为】郎朗有点丧气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在那没有动。

过了一小会儿,他把手举得高高的,又兴奋了起来。曹老师发现了,叫了他,【果断纪律4:注意行为的后果】他高高兴兴地走到前面,两只小手做出“六”的样子,放到脸的两旁,咧开嘴巴有点夸张地做了一个“笑哈哈”的动作。曹老师表扬了他,他很满意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果断纪律5:积极的反馈】

(二)案例分析

“果断纪律”是由美国学者肯特夫妇(Lee canter &Marlene canter)提出的。他们认为,运用“果断纪律”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冷静的、有力的态度来与学生相处,并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这种策略更多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管理,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教师也可用其原理来处理幼儿的一些问题。

果断纪律策略可以分五个步骤执行。第一个步骤: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在案例中,在让幼儿表演之前,教师就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先举手”。第二个步骤:果断反应。在面对幼儿违反规定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坚持自己的要求。第三个步骤:确认对学生的期望行为和非期望行为的后果。清楚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表现在案例中,教师明确地表达了对幼儿的期望:请你举手,这样我就会叫你了。这是表达了期望行为出现后会产生的结果,而对于非期望的行为,教师也要明确表明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你……,就会……。第四个步骤:追究行为的后果。这就是说教师在提出要求后,要对幼儿接下来的表现进行追踪观察,看幼儿是否遵守了相关的要求。步骤五:实施一套积极、果断的制度。主要是说对幼儿出现的积极行为要及时进行反馈,以强化积极行为的方式弱化消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