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护理专业“90后”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护理专业“90后”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国“90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特殊的思想发展需求,这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进一步增强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对未来职业的需求期待。医科院校辅导员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从而使其满足未来的职业义务和社会需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关键词: “90后”护理专业本科生 综合能力 培养途径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辅导员占了很大比例。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80后”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对象已过渡为“90后”大学生。两代人既具有相似的特点,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转变。

一、护理专业“90后”本科生的特点

武汉大学公布了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智商较高,个性独立,自信张扬,心态开放,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发现他们自身存在许多问题,如: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耐挫力差等。

现代社会护理服务需求呈多元化、高品质化趋势发展,护理学本身又是一门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学科,它不仅要求本科护理学生具备精湛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科护理教育只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因此,“90后”护理专业学生在步入岗位前需要拥有较好的临床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创新协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综合能力

与其他专业同龄人相比,“90后”护理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主动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表现力强,自信张扬,有思想、有主见,人生观和价值观已从简单的社会理想逐步转向了个人价值与理想的思考,但是理想信念相对薄弱,创新意识较差,心理脆弱,耐挫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二、护理专业“90后”大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理论与实践脱节,护患沟通能力差,但有奉献意识。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亲人的呵护下,他们往往更加重视自我世界,经常忽视人际交往中的言谈举止和对话方式,故在未来职业中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相对专科生而言,知识学习较为系统,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实践机会少,但护理专业本科生有一定的无私奉献意识,而且学校的教育环境及教师的教育方向也将有助于学生自觉培养自身奉献意识。

2.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学习方法被动,科研创新能力差。

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发现,他们接受新事物并不加以区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90后”热衷于乖戾的装扮和哗众取宠的文字,迷恋网络游戏。因此,医科院校辅导员需要引导“90后”大学生多动脑,进行正面的学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对其无法辨别的事情给予指导。护理专业本科生的知识体系灵活度较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为被动地接收,自主科研创新能力较差。

3.表现力强,但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自信张扬,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抱有乐观态度。大部分“90后”被调查者认同“挫折使人奋进”,但“90后”大学生是“幸福的一代”,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使得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顺利和平坦。关于“遇到挫折后”的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医护工作需要从业者坚韧的品质和强大的心理精神支持,医科院校辅导员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抗打压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

4.思想活跃,但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在独立的思考与选择上,“90后”大学生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这反映了这一代青年思想上的独立。但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遇事并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喜欢表现自己,而且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淡漠。所以,为了适应护理专业本科生未来的职业环境,具备基本的从业素质,医科院校辅导员在培养“90后”大学生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其与他人的协作意识。在未来的职业中,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与医生和其他护士协作,还要与病患及家属进行协调沟通,如此上传下达的工作在护理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促进护理专业“90后”本科生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

1.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

“90后”大学生思想前卫,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随着护理专业本科教育对象的年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体现出“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人文关怀,就要做到工作方式方法多样性,注重对学生多层次能力而不是单一能力的培养,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

首先,摒弃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所需能力的多样化,决定了在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要时刻将护理专业的学习理念和人文素养融入工作方法中。教育者要把教育对象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和谐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同时教育者还应学会说理的艺术,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说理,这也将潜移默化地感染护理专业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但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身人文关怀能力。

其次,辅导员应从其他渠道广泛吸收和借鉴有益方法和宝贵经验,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关怀激励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结合学生自身已具有的奉献意识进行强化,引导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自身的护患沟通能力。

2.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长辈娇宠的对象。遇事容易心理脆弱,耐挫力相对较差,很难自我调节,又不愿与学生交流,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十分必要,这要求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与之谈心,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病因及时对症下药。除此之外,医科院校辅导员应循序渐进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具备护患沟通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自我调节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还需有效解决病患及家属的心理问题。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对从业人的能力要求更高,这点对“90后”学生既是挑战,又是自身磨砺不断成长的契机。

3.创新开展护理专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

医科院校辅导员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增强人文精神教育,将护理专业所需素养和南丁格尔奉献精神渗透到日常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90后”大学生是在各种场合都愿意展现自己的一代,所以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护理专业修养。医科院校辅导员可将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延伸到实验室、医院、养老院等与学生自身专业息息相关的场所,提前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认识,意识到自身暂时欠缺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找准方向查漏补缺。

医科院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出优秀祖国未来医护人员的使命,如何培养“90后”学生使其拥有从业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孙雪洁,杜彩素.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