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陪伴我们的传统新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陪伴我们的传统新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造型:张同萍(TOPPING STUDIO)模特:周诗嘉

鸣谢:天府丽都喜来登饭店・天宝阁中餐厅

中国人传统上过新年,有一些东西是非有不可的,抛开南北地域上的差异,仍然有这4样传统食品,可以说是纵贯南北、横越古今地流行着。

年糕――年年高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至少在汉朝,人们已经开始制作米糕,当时的叫法有“稻饼”、“饵”、“糍”等;公元6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糍,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另有米粉年糕的制做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不产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所以首推黏黍(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饺子――更岁交子

饺子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由于历史、地理、习俗和方言的不同,对饺子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在古代曾经称为“馄饨”、“扁食”、“角子”和“饽饽”等等。如今,南方的极少数地区,仍有称饺子为馄饨的。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饺子和馄钝已经是两种不同的面食。

目前有记载的饺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记载说:“今馄饨,菜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偃月形的馄饨很像今日的饺子。到了宋、元时代,饺子称为“角子”。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食肆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双下驼峰角子……”而《武林旧事》记载:临安食肆中有诸色角儿。元代《饮膳正要》中也记载了撇列角儿、莳萝角儿等等。所有这些“角子”、“角儿”都是今日饺子的前身。

据一些明、清史料所载:“元旦子时,盛馔周烹如: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意。”由此可知,当时饺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为节日食品。人们吃饺子已寓有辞旧迎新、富贵吉祥之意。饺子的品种花样从那时开始,与日俱增,现已分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目前,粗略估算,其主要品种花样已超过600种。其加工热制技法已有煮、蒸、煎、炸等多种。馅料繁多,更是难以详述。

汤圆――团团圆圆

汤圆又叫元宵,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如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

汤圆在北方又叫“元宵”,不过,在历史上,它还因为这个名字的谐音而“遭禁”都一段时间,幸好时间不长――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当“洪宪皇帝”的时候,因为元宵与“袁消”同音,犯了他的忌讳,所以连沿街叫卖都不准,民间也只能说汤圆。真是逗趣!元宵无辜,也只得干笑三声。

现在,过年吃汤圆,已经超脱出吃的意义,更多的是表示良好愿望,圆圆的外型,只好符合中国人求团圆美满的心理,而甜甜的馅儿,也更加符合“甜在心头”的美好的愿望。

阳春面――迎接春天的到来

煮阳春面的时候,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捞起,放到竹篱里,晾至面条冷透,然后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进烧沸的高汤锅,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撒上葱花,便大功告成。从视觉上,洁白的面条与绿绿的葱花,很容易想令人联想起“阳春白雪”这个词来。

而面里一定要用猪油来“点题”,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葱也有讲究,一定要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小香葱,生来就细细巧巧的,而且绿得赏心悦目,让人着实地喜欢。所以,阳春面看似很简单,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其实却是大有讲究,高汤里浸润着各种配料的精华,透着一份清香醇鲜,像温和的春风拂过你的胃。而这种感觉,不管窗外依然是天寒地冻,已经让你提前和即将到来的春天“亲密接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