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沙土地上求富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沙土地上求富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里的土地因为渴望甘霖而裂开干硬的口子,这里的土地因为没人了解它的脾性而变得愈发暴躁荒瘠,阿门其日格村地处库布其和毛乌素两大沙漠握手地带,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梁外地。百姓世代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着斗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阿门其日格人用勤劳和坚韧谱写过一段“绿色神话”,全乡植树造林,在荒沙上扬起了一层层绿浪。然而,阿门其日格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大改善,连缺水少电这两项现代生活最基本的要素都没解决。

引入甘霖 润民无声

2003年撤并乡镇后,赵在成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创造了一段佳话。

土生土长的赵在成,深爱这片土地,自21岁就担任民兵连长,后来当了村长。他最了解百姓的真实需要。上任后,人们总看到赵在成匆匆地走过村间的小路,或者对着干旱的庄稼地发呆。阿门其日格村因为十年九旱,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人畜饮用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拉。40多公里外的锡尼镇家家都有的自来水是他们日思夜想的梦。

赵在成就从这最难的事情着手干,开始跑项目、跑资金、打机井、建水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恩泽百姓的事,再苦再累百姓也愿意跟他干。一番苦干,三座水塔平地而起,村民们家家流出了甘甜清澈的自来水,人人都从心里笑到脸上。

旱地生存 勤奋为先

全村共有1337个人,有15.68万亩地,耕地9400亩,全部为旱地。风调雨顺时,能有个好收成,村民过日子就不发愁。如果老天不下雨,地就只能撂荒,如果持续旱个两三年,村民就无法承受了。

赵在成的眉头拧在了一起,天天思谋解决靠天吃饭的法子。新任锡尼镇党委书记王文生来村调研,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限制发展区不是不发展,关键是找准产业定位,想方设法提高群众收入才是唯一出路。赵在成心里一下亮堂了:咱村的资源优势就是土地和沙柳。

又是一个寸草不生的大旱之年。然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吹到了阿门其日格村,给赵在成送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70年不变的林权大有可为。赵在成先后深入10个生产社,多次召集开会,统一思想认识,发展沙产业的思路和想法终于得到大多数社员的支持和赞同。2011年6月19日,村民大会决定,成立杭锦再兴林沙种养专业合作社,全旗首家以林沙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此举得到镇旗两级重视,旗林业局出资帮助合作社修建了办公室。

赵在成在心里筹划,林沙产业以种植沙柳为主,同时发展后续产业,在林地搞散养鸡,既可增收又能预防病虫害。引进以柠条为主要原料的颗粒饲料加工企业,进行沙柳原料加工,又能增绿改善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全村共有46866亩宜林地,靠人工种植3年也种不完。他打听到源丰公司有两台904拖拉机闲置,于是费尽周折租了回来,为村里造林提供全程服务。

2011年10月28日,阿门其日格村造林大会战拉开帷幕。就在这一天,国家、自治区、市、旗各级林业部门专家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调研会在阿门其日格村举行,与会专家们到造林现场参观指导。

现场会更加激发了村民造林的积极性,也使村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赵在成说,种植沙柳,不怕天旱雨涝。他算了一笔账:沙柳三年平茬一次,每亩产1.5―2吨,亩产600元,除工资运费,3年后每亩沙柳纯收入200元,比种旱地实惠,成本低,效益好,旱涝保收。他还提出发展林沙产业能做到“三不误”,即不误打工、不误种地、不误养殖。

也许是他们的干劲感动了老天爷,就在村里植树造林后的第三天,突然有人激动地喊:“大家快出来看!下雨啦!老天开眼啦!”村民们纷纷跑出家门,让雨花打在脸上,喜在心里。

一场知时好雨,使全村热情高涨,男女老幼齐上阵,运苗、插播,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抢墒播种,各社成立了互助组,村里将仅有的两台拖拉机分开轮流抢播,不到半个月,2万亩沙柳全部种植完成。

阿门其日格村成为了全国林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和先进集体。

难得父母官 断好家务事

前进社和该村境内的治沙站两家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前进社村民作为原告要求解决治沙站占用土地一案,从2005年至今得不到解决,双方还曾大打出手,多人受伤住院,闹到了市里和自治区。2011年3月,赵在成努力劝阻住想再次上访的群众。群众回来了,但解决问题得让群众得到实惠。

想来想去,赵在成提出:前进社有片600亩旱地,帮你们把这旱地改为水浇地吧。

村民表示满意,但又疑惑:“总得给个期限吧?”赵在成问:“你们希望多久办成?”村民试探着:“半年?”赵在成笑了,伸出两个手指头:“两个月!”

为了践诺,赵在成又是一个字:忙!他一天到晚往旗里跑,一住就是好几天。磨破了嘴,累瘦了腰,晒黑了脸,不到两个月,项目真的得到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先后打了2眼机电井,计划铺设的3000多米地下管道和3套移动喷灌设备全部到位。仅此一项,为该社引进水利设备价值约100万元。又一桩历史遗案就这样被化解了。

不管是大事小情,只要是村民的困难,他都记挂在心上,能帮则帮,不能帮想办法也要帮。村民杨子清大儿子儿媳双双患病,二儿子几次车祸,家庭的不幸使这个本身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8万多元的债。赵在成动员党员干部、村民捐助,又呼吁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老乡、企业等为其捐款8万多元。钱送到杨子清手中时,他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阿门其日格村的村民如今感到很幸福,因为他们有赵在成这个能够依靠的肩膀,赵在成正在思谋下一步让天更蓝、水更甜、草更绿、村民的腰包更鼓些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