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术治疗8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术治疗8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按 Robinson分类为2B1型 18例,2B2型 37例,3A1型 5例,3B1型 20例。手术应用重建钛板固定50例,锁骨钩钛板固定22例,1/3管型钛板固定8例。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优35例、良37例、可 8例,优良率为90%。患者住院时间 9~21 d,平均14 d,术后切口I/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胸膜损伤。所有患者均痊愈,时间8~16周,平均10周。结论 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能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对锁骨骨折有多种手术固定方法。为了探讨重建钛板、锁骨钩钛板、1/3管型钛板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的疗效,我们对8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男 44例,女36例;年龄 18~71岁,平均 39岁。骨折原因:肩部直接受力63例,跌倒手撑地间接受力17例。按 Robinson分类[1]:2B1型 18例,2B2型 37例,3A1型 5例,3B1型 20例。应用重建钛板固定 50例,锁骨钩钛板固定22例,1/3管型钛板固定8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重建钛板(或1/3管型钛板固定)固定 采用颈丛加肌间沟麻醉或气管吸入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以骨折端为中心向远近切开约 2~3 cm 皮肤切口,切开颈阔肌,部分切开附着于骨折两端的肌肉,切开骨折两断端上面少许骨膜约1 cm,尽量不损伤骨膜。粉碎的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块先用螺钉固定,或用克氏针在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块上钻孔,以 10.0丝线穿孔结扎捆绑,使之形成一个骨折块单元后再行骨折复位,小碎骨块整复后将与其相连的骨膜缝合。复位后根据锁骨外形塑形钛板,将钛板置于锁骨上方,给予螺钉固定。直视下见骨折端对位良好,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2.2 锁骨钩钛板固定 麻醉和同前,做肩锁关节横弧形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及骨折端,复位骨折后用铝制的塑形板塑形,依据塑形板塑形锁骨钩钛板,将锁骨钩钛板尖钩插入肩峰后下方,将螺钉固定钛板于锁骨上。直视下见骨折端对位良好,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2]。优:骨折愈合时间

2 结果

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优35例、良37例、可8例,优良率90%。患者住院时间 9~21 d,平均14 d,术后切口I/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胸膜损伤。患者均随访 6~48个月,平均 2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 8~16周,平均10周;5例出现畸形愈合。

3 讨论

近年来,多数学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手法整复不能达到解剖对位的不稳定骨折,从而使骨折不愈合率降低,减少骨折畸形愈合的后遗症。本组8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 8~16周,平均10周,只有5例出现畸形愈合,并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其他并发症。骨折全愈时均已恢复正常的上肢功能。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常用的内固定物有克氏针和钉板系统。克氏针虽然手术方法简单,但不能有效控制锁骨骨折端旋转活动,且常有松动滑脱的情况,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固定针移位较多见,已被多数医生放弃使用。对于闭合以复位或不稳定锁骨骨折,骨折端有相应长度,采用重建钛板固定,因其稳定而有益于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普通钢板不易塑形,难以与不规则的锁骨紧密接触。1/3管形钛板强度不够,易于出现钛板断裂,本组有3例应用 1/3管形钛板固定,术后 15个月见钛板断裂,骨折畸形愈合。重建钛板可根据锁骨外形进行左右、上下预弯,使钛板与骨面 紧密接触,有利于牢固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传统内固定的缺点。如果锁骨骨折靠近肩锁关节,保持骨折远段及肩锁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而锁骨钩钛板固定对保持骨折部位不同方向的稳定均有良好作用,应该首选。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治疗时应该做到:①应在骨膜外剥离,尽量减少骨膜损伤,防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一定不要剥离附着在游离骨块上的软组织;②锁骨钻孔时在锁骨下用骨膜剥离器保护好血管神经,避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胸膜,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③钢板长度应该使每一骨端至少应2枚螺钉固定,才能起到防止旋转作用,螺钉应穿过对侧皮质并经攻丝拧紧,防止因肢体质量力造成剪力使螺钉拔出;④功能锻炼的时机与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以及术中内固定稳定情况逐步进行,避免再次受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加强术后外固定保护。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CM.Fracturesoftheclavicleinadult.Epidemiologyandclassification.JBoneJointSurg(Br),1998,80:476.484.

2 连学金,黄世民,庄耀明,等.克氏针内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