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lusrer》:后未来杂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lusrer》:后未来杂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本叫《Cluster》的全新杂志身上,我看到了踏入21世纪后,某种未来杂志的可能。

来自都灵的意大利杂志《Cluster》,刊如其名,一本采用集群技术的杂志:本名自身就意味着“集群”,包含着从生命到经济术语的延伸,从物理学到门技术的集合体。达本杂志自称拥有着各种学科的解剖方法,它不仅是各种混杂异质文章的展示,而且使得这些观点聚集在一起有了它独特的联系和力量。

21世纪在《Cluster》看来是一个“转化”的世纪,在几乎与所有社会和文化有关系的转化的背后,便是由“创造”来完成着。在此判断下,《Cluster》表明自己的办刊宗旨是:揭示了创造的动力以及由此而生的新技术在社会、艺术和创意上产生的碰撞。

通常地,《Cluster》的文章划分力两种切面。第一种聚焦于新媒体、多媒体、艺术和建筑(集中于戏剧、书籍、网络观点和都市景象),另一种则聚焦于经济与创造、政府与全球化的关系。在此基本区分下,《Cluster》解构与支解一个话题的功力非同一般,更难得的是其间全无废话赘言。

拿第5期“城市”号来说,《Cluster》的研究手法便很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有从《模拟城市》的电脑游戏角度看数字年代的城市;有从日式小园林的角度看日本城市;有从HTMl(超链接页面)建筑的角度看网络年代的虚拟城市景象;有从棚产区的文化景象看城市的影子……这就是《cluster》的构建方式:围绕一个拟定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力图揭示出其蕴涵的东西――甚至得出是不合理的结果或者是有着创新思维连接。

在《Cluster》身上,我甚至还能看到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理论渗透力,他的著作《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创意阶级的崛起)》显然对都灵这个意大利传统工业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把《Cluster》视力创意阶级思想之产物亦不为过。

主创《Cmluster》的这群有着极客的技术和诗人般的头脑,明显受到“弗罗里达定律”――的感染,因为教授做了一项关于“高科技与高才华人士住处选择”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问的热门地点名单极度吻合。他们把自己所在的都灵视为“一座正在经历着急剧变化和正在开始在一个国际化的标准下定义着它的规则的城市”。

在《Cluster》“城市”号中,亦有段关于创意城市的评论,来自他们对阿姆斯特丹的创作人John Thackara的访问:“最让人兴奋的城市是那处从不让人期待着有什么东西发生,却意外冒出来。危险的是,所谓的创意阶级总站在人们的对立面,人们刚准备去做些什么,就被创意人抛弃了。”

2003年创刊的毛Cluster分可以看作是1993年诞生的《Wired》的真正“连线”延伸。第4期研究词是“生物科技”,第3期是“交互感应设计”,第2期是“无线”,第)期是更为科技形态的“Folds”。从第5期开始,《Cluster》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它的下一期是“梦”。

这是一种处于后网络年代操作杂志的全新方式:采用“集群技术”,作为IT术语,集群技术是新兴起的一项高性能计算技术。它是将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而组成的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其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如果把“集群技术”引申到杂志上,即编辑部不是唯一的服务器,它把编辑的智慧分散到各个“服务器”上去,形成庞大而专属性强的媒体网络。

中国有无同类?――那本本是企业内刊却摇身变为文化人内刊的《SOHO小报》也属于使用集群模式的杂志,当然它太随意了;而在2005年初才创刊的《城市中国》则很有研究精神,当然它显得太小众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让人找到任何商业广告的可能。

我假想,在未来,编辑部消失了;在未来,杂志成了修行所,成力研究精神的物理载体。在现代之后,是后现代,在未来之后呢,我定义力“后未来”,有着未来派的技术与想象力,却有着回归传统思考的动力。杂志变得“后未来”,是因为相比其他资讯报道型的媒体,杂志更像是一种经验积累型媒体,负有力人类传承过去、解剖当下、启迪未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