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国学思辨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国学思辨提升培训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知识与管理模式不断更新,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存的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有效性欠缺。只有不断创新使培训内容和模式更适合自己企业,才能使员工发挥出最大潜力、收到好的培训效果。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百年来中国人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本文提出了在员工培训中引入国学思辨的方法,进而提高企业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企业;国学思辨 ;培训 ;有效性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员工提供培训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战略需求。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希望通过工作得到发展与提高,引入国学思想不仅能使员工知识结构更趋完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也可使自己开心快乐地工作与生活,有效地应用新知识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运用国学来思辨培训、创新培训、和谐培训、科学培训,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企业员工培训及有效性的分析

员工培训是指为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训练,使之提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素质,以胜任本职工作。有效培训指的是在进行培训时,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使员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活动。有效性可从以下标准测量:员工素质(包括知识和技能),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中最为经典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唐.柯克帕屈克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虽然四层次评估模型是国际上效果最好流传最广发展最完善的评估方法,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数据收集没有精确的标准与规范,成本与收益比无法确定等。培训中关于学员反应评估一直是企业培训的重点,传统反应评估的设立主要集中在培训师上,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新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它将学员作为培训的中心,通过设计与学员相关的问题,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努力引导学员了解培训的最终目的,从而增强学员学习的使命感与针对性。

图 新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学习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培训员工对培训内容了解的程度,员工心态的学习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信心与决心,在培训的过程中专门对培训知识的有效运用展开讨论,并组织学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案,提升学员知识运用的信心。

加强行为评估,为了使培训中的员工将培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寻找哪些行为有利于业务成果的实现,哪些行为需要鼓励员工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行为评估的着眼点是目标的制定,即企业从培训中所期望的结果实现。

将培训所期望的成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有利于增强培训的目的性,提高培训的效率,通过培训目标的设立,确立培训的方向,减少培训成本,而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公司实际以及企业高层的期望。

二、 人力资源培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形式走过场,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问题、经营业绩不好或产品发生问题时才想到培训,临时安排培训工作,并强调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从培训过程中要效果,以满足短期需求或眼前利益;有的甚至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培训安排不好。认为对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责,高层领导者只是按计行事,面对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培训的不支持态度,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自然也是应付差事,使得培训的实施是走过场,对于这样的培训状况,培训的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企业员工没有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利益驱动机制,当前企业可能存在员工能力与岗位不符、能力与收入不符等问题。

2.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培训时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培训目标不明确,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培训需求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战略目标各岗位工作要求、所需知识技能和员工素质业绩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以确定培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哪些内容,什么时间地点和怎样培训?确定培训需求要从组织、工作、人员三个方面考虑。

3.培训缺少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支持,重理论轻实践。要增强培训的效果,单凭培训时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培训师和员工仍限于过去一贯使用的方式方法,无法摆脱已成定式的思维模式,还没有熟练把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很少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实践的机会,这样就是学到一点理论知识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培训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员工在经过理论学习后从事实践,从而巩固培训成果并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培训。

4.培训评估方法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培训成果转化不足。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培训完成之后的效果,培训评估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评估企业员工培训采用考试、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进行,内容不全面,企业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使得有时候考试、问卷只是流于形式、留于表面,实际效果不佳。培训评估的内容仅仅是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只关心培训,没有深入到员工的行为态度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多少上来,不关心培训的转化工作,这样的培训工作是不完整的。

三、国学及其对培训的影响

国学包含的内涵博大精深,主要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强调了经世致用性,其思想的包容性及开放性已广泛应用于各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宣言》中说: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中国先哲们睿智的思辨传统,深邃的人生哲理,深刻的将影响着培训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哲学思维能力。

员工的知识、学问、技巧可以短期内取得,但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胸怀、境界、眼光等需要靠长期的修炼才能养成。如《孟子》强调品格的塑造,提醒职场中的员工要注重品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善待身边的每一份资源,与他人共创和谐与共赢。《三字经》、《弟子规》等,对基层员工的人格培养和完善也有很大帮助。儒家文化能使员工养成浩然正气,塑造完美人格。阅读《论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修养,获得工作的智慧。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在职场中做到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理智信”是员工的生存之本。《四书》是儒学中的原创经典,可让员工了解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中庸的思维模式,促进道德修养,启发形成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成为职业发展的精神食粮。老子、庄子等道家的处世哲学与管理智慧博大精深,可以帮助员工洞察人生哲理,获取精神自由,同时能提升高层管理者的思辨能力。《忍经》、《六祖坛经》等佛家经典是帮助员工修炼心灵的经典之作。《易经》的内容可以增强员工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并可以从中学习领导管理的艺术与学问。而《孙子兵法》、《鬼谷子》等经典的军事战略和商道思想已证明对中国文化及一些国外企业管理层产生影响。在竞争激烈、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学习国学可以让员工的修养得以提高,并潜移默化地让员工的工作态度得到改变。通过学习,建立起彼此信任、忠诚团结、和谐互助的和谐文化氛围。因此,利用国学经典中的积极因素来对待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国学思辨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方法

1.培训需求的积极程度决定培训有效性

《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奇一偶谓之数”。从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中,可见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辩证法。

培训本身是双向型的,单位和员工任何一方没有从本质上配合,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单位制定科学实际的培训方案外,激励员工自发、积极地学习欲望也是很重要的,员工若能从自身找到问题与不足,主观能动以及强烈地学习欲望是决定培训成果大小的主要因素,即双方互动原则。单位的因素靠科学管理和有效投入相对好解决,而员工的因素往往更棘手。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以及员工的“追求层次、目标”的高低决定着“需求培训的积极程度”。而“需求培训积极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培训成果的大小,积极程度越高,接受和吸收培训的成果就越大。要想得到培训成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在激发员工求知欲,而激发员工的自发欲望又必须考虑如何提升组织在员工心目中的满意度以及有效科学的晋升与绩效考核制度等。要找到员工的根本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所达到的实践效果,才能实现有效培训,即支出培训成本提升了单位综合竞争力,员工实现了追求目标,并在提供的平台上得到实践,增长了知识,在心态上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既提升员工的技能,又改变工作结构,任务和环境,确保培训的结果能够真正指导实践,培训有效性因此而大大增加。

2.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以人为本”,首次最深刻、明确、丰富地表述了民本思想内涵。应运而生了诸如以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民水君舟”等思想为代表的民本、人本主义思潮。想要取得持续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在内部展开明确的、有目标的培训和开发创新活动。决策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员工当作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在培训期间,决策者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担当各种角色,向他们传授管理经验和战略思维,也充分地表达了决策者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单位管理者为员工设定好职业发展通路,把任职资格体系与员工培训结合起来,让员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单位事业的成功相联系。还可以有条件地轮岗和交叉培训,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打造一支可持续学习和成长的队伍,探索一条适合提升竞争力的培训之路。又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义”,他们把“义”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受此影响在培训中贯彻诚信原则,对员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来赢得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3.培训中加强有效的非物质激励

《论语》开篇就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快乐学习的精神、学乐精神。事业办得是否真正成功,要看大家工作得是否快乐,许多组织都从学习型向快乐型转变。所以我们培训也应采用一些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员工在快乐中学到东西。

孔子《论语》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老子也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谐,已成为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主旋律“和为贵”,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只有人与人的真诚沟通,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在文化激励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沟通激励,这在培训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培训之中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促使员工保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培训中加强员工沟通培训可以使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使企业内部更加的和谐,更有助加强团队建设。除此之外单位管理者和员工也要加强沟通,耐心倾听、互相尊重、合理解释,真正去了解员工,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为单位创造价值。

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吸取国学经典思想中的“义利”价值观,明确组织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通过国学培训和宣扬,把“义”与“利”的平衡战略化、制度化,成为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培育员工与管理者的公平心、安全感、归宿感,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逐步提升各级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用企业文化去激励员工,让员工有自豪感,把单位的发展与自身的成就放在一起,并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培训,使员工在这个和谐的大文化环境之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工作才能,为单位创造利益。

4.把国学经典思想与员工培训过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用国学精髓塑造员工、用专业知识武装员工、用国学智慧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在企业培训中可以加强员工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让其成为员工培训的必修课,学习国学精髓,让国学文化去影响员工的思想,进而去塑造员工的思想,让员工与单位在思想上融为一体。创造国学学习氛围;与单位文化活动相结合。 对国学的思辨可以学习其中的大智慧,并且也可以将它应用于企业培训之中,以国学中的《弟子规》为例,全本虽然只有1080个字,看似不显眼,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就是在教导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也不要害怕困难,应该迎难而上,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这是十分必要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就是教导人们别人的好品德,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赶上,这也在侧面上培养人们竞争力的职业素养,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在企业培训中加强员工对国学的学习,并且时刻督促其身体立行,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员工自身的职业素养。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国学文化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它、运用它,才能将它作为思想方法应用于员工的培训中进一步提高组织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超逸. 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管志杰.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改进[J].北京:现代企业教育.2005.

[3]王家尧.《道德经》的组织经营管理之道(1)[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4]慧祥.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5]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M].东方出版社,2008.

[6]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8.

[7]徐芳格.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马忻.企业培训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

[9]郭传华,王春华.建立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J].科技信息,2009(2).

[10]Carla Costa.Laurence Chalip.Christine green.Reconsideringthe role of training in event volunteers’satisfaction[J].Sport ManagementReview,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