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守望,走向新生的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望,走向新生的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社会解构了一切:自然失去了神秘性的同時,也失去了人类对它的敬重,受到了史无前例地破坏;人们旧有价值观被不断地打破,在不受以往道德束缚与约束的同時,也不断地践踏着自己的良知;而个人的身与心之间早已不再联通、相隔万里。这是一个太需要守望者的時代,守望本初之心,守望美好而化,守望走向新生的希望。

现代社会解构了一切:自然在失去神秘性的同時,也失去了人类对它的敬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从“附魅”到“祛魅”的过程中,自然母亲受到了史无前例地破坏;人们旧有价值观被不断地打破,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观;人们在不受以往道德束缚与约束的同時,也无底线地践踏着自己的良知;人与人之间横眉冷对,人间不再是处处充满着爱;而人本身也更为可悲和可怜,被物质羁绊着心灵,被金钱和权力绑架着灵魂,身与心之间早已不再联通、相隔万里。

这是一个太需要守望者的時代,守望本初之心,守望美好而化,守望走向新生的希望。在这样的時代里,我们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而是需要坚守住内心本有的东西,坚守住内心自有的“道德律”,敬畏头顶的星空。我们需要怀着“守先待后”的心态,默默坚持,坚守着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等待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待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等待着新文明的到来。

西方文化讲究用“脑”,东方文化讲究用“心”。生命智慧的出发点便是人的初始心智。那么,人的初始心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道家将初始心智归结为“赤子之心”。赤子含德最全最厚,同時又与道之母体紧密一致,赤子正是道与德未离的最佳象征。所以,要“复归于婴儿”就是要复归于赤子婴儿健康自然之心。这个复归的过程,在本质上是要人们从丧失赤子之心而异化的心态中,再回归赤子之心的本源生机。所以,道家的赤子之心是自觉地消除物化之心,删除社会异化带来的人的异质性,是使人的身与心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儒家将初始心智归结为“四端之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把善行归结为良心的生命活力推动,而认为恶的产生是由于物物交夺而使良心走失的结果,这是把恶归结为环境与社会。所以,这是基于社会伦理——仁义礼智而生发出来的四种良知,是为处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充满爱。

佛家将初始心智归结为“缘起性空”。所以,事物与现象之用体现于“缘起”,而事物与现象的本来却是“空”性的,“空”不是“没有”,而是“不相在”——此時此地不在即谓之“空”,此時此地“相在”即谓之“有”。佛教认为,宇宙与人生间一切事物与现象都具有“一体性”,一即一切,至少是相互紧密相连的,一切“相”都是“空性”,因业力不同而呈现给世界的一个侧面,一个点,一个片段。所以,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众生平等。所以,佛家的初始心智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从生命哲学的取向和生命核心的意义出发,产生了关于初始心智的理解和看法。对后来之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生命智慧是从生命出发,探寻让生命内外、生命之间、生命整体平衡和谐充满爱的状态,吸收了三家之学的合理之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科学与人、自然、生命中的智慧,所以,生命智慧是对以上三种学问的一种内在的超越。而作为生命智慧的源头的初始心智,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显然,这种初始心智也是对儒释道三家所追求初始心智的一种内在超越。这种的初始心智的状态,是人类内心的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一种不被物化所污染,没有被异化的状态,是一种自在、自由、本真的生存状态。

我们经常会说:“等一等心灵的脚步”、“走了很远,却忘记为什么出发”、“带着心灵去旅行”等等,是因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离心灵越来越远了。我们很久没倾听内心的声音了,有太多的時候接受不到灵魂的召唤了。一个失去灵魂的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行尸走肉般地存活于世,生命意义何在?

守望美好而化,留存生命希望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危机深重,自然生命垂危。人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掘与肆意占有,资源超限损耗,环境日益恶化,逐步酿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现代人的无尽的物质追求,加上两个无限(无限地消费、无限地生产)的“乘积”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而无限膨胀,致使有限的地球不堪重负。随形而至的是人们心情变得浮躁,自在、自由、本真的生存状态已离我们远去。这造成了人类的精神显得极为贫困、虚乏,身与心的分离使人沦落为“物化”的存在。与之相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整个社会冷漠和缺少生命大爱。

如此残酷的现实,将使地球走向崩溃的临界点,人类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令人痛心的是,人类对于这样的现实不为所动,还在以原有的惯性向前,继续朝着万劫不复的深渊狂奔。纵观整个社会现实,有太多的需要我们去守望,守望内心的平衡,守望生命的大爱,守望自然的和谐……所以,这个時代里,最为缺少的就是守望,守望本初之心,守望内心的美好。

守望美好而化,留存生命希望。因为,美好而化孕育着人类走向新生的希望。守望是一往无前,坚守心中的美好而化的信念不动摇;就是怀着美好而化的心态去对待现实中的一切不美好。“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只要希望留存,人类就有可能走向新的文明,走向新生。

当然,守望不是我们一味地坚守着美好而化的理想而无作为,是将美好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付诸社会实践中,付诸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这种美好的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会使生命美好:人之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爱。让我们守望美好而化的坚定信念,默默地付出行动,静静地等待新文明的到来。

走向新生,开启美好未来

“种子”,是新生的希望。秋收冬藏,它经历酷寒的痛苦,在春天来临時,由一颗种子变成一棵树苗,进而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是生命的涅槃,是新生的开始,因为它摆脱了外在的束缚,使自我生命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人类文明的演进,正如一颗种子一样,有无穷的力量,有无限的可能性,蕴含着一切美好的希望。而文明的转化,如同种子破土而出,需要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走向新生。而种子每次生命形态的转变,就如同旧有文明死亡,与新生的文明开始。

人类文明新生的开始,始于人类的心性。人类心性从关注人的外在世界转向关注人的内在世界;从关注人本身转向关注人和其他存在之间的关系;从关注人这一存在转向关注整个自然存在。人们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关注人的内心及精神生命,关注人际及社会关系,关注人在其中的自然整体。从人之身走向人之心,从个人走向人类,从人类走向自然……

心性的新生,将使人类社会旧有的、危及人类大生命的社会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从根本上开始改变,带来生命的转化。生命的转化将带来文明的转化,旧有的带来人类自私、贪婪、无情、自大、产生“物化的自我”的工业文明开始死亡;同時,带来人类身心、人类社会、人类和自然平衡和谐充满爱的生命文明开始新生。

新的文明,是一个人类心性趋向平衡和谐充满爱而带来的文明。这样的文明让人类以敬天爱人之心,敬爱自然、融入自然,并以万物之灵的担当,合和天地人,让生命美好无限、生生不息。这是一个超越了人与自然自发的和谐阶段的文明,这是一个通过人的自觉和能动性促使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文明。新的文明時期,人类社会的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将有根本的转化,这些转化又将促进人类心性的转化,带来人类精神生命的转化。这将从根本上缓解和化解人和自然的冲突,使人和自然这一生命整体的生命危机得以化解,人类的生命将安宁地栖居在自然的怀抱中,充满爱地走向新希望……

生命智慧生发的根基是初始心智,这种的初始心智的状态,是人类内心的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一种不被物化所污染,没有被异化的状态,是一种自在、自由、本真的生存状态。这种本初状态是生命的本原和本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吸收“东方传统文化”“西方现代科学”以及“人、自然、生命”中智慧,能使心智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而现实社会,许多的“不美好”层出不穷,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守望。守望内心的美好而化,可以留存走向新生的希望。以美好而化的心态去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以这种美好的“病毒”去“传染”一个个的个体,当千千万万人都美好之時,就会实现人类社会就会呈现美好而化的状态。

在守望中,我们要不断地将美好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生产、生活和行为中去。不断地自我扬弃,使旧有的自私、贪婪、无情、自大、产生的“物化的自我”死亡;使人类身心、人类社会、人类和自然平衡和谐充满爱的新文明开始新生。这便是一个新時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