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缘因素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缘因素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前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调整了欧亚大陆战略,将其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的三个周边地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趋于恶化。从冷战后俄罗斯西部、南部及东部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析入手,阐释面对恶化的地缘环境、俄罗斯为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所做的能源战略调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地缘因素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影响机理。

[关键词]地缘政治;石油;贸易格局;影响机制;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1—0064-05

当前,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行为准则——“领土不可侵犯原则”与相应的国际法规范下,裸地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资源的情形已不多见。为了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各国亦从对立与冲突的旧逻辑中摆脱出来,开始按照经济全球化的新规则寻求适宜的国际关系均衡点。而经济全球化,本质上依然是占据高势能经济地位的优势国家对全球或地区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进行控制和汲取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争夺的目标就是油气资源。事实上,全球能源博弈已经在经济全球化与能源政治化的恢弘背景下展开。几乎所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都成为了大国之间加紧争夺的战略目标,资源争夺与管线控制成为了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国际能源博弈的加剧使得世界石油贸易格局不断变化,而博弈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地缘政治因素。

目前,俄罗斯是石油地缘战略实施效果较好的国家,其复活的能源前景是莫斯科发挥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前提,如2009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10032千桶/日,但其消耗量仅为2695千桶/日,7337千桶/日①的可供出口原油量使其成为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大国。因而,决心利用国家的能源优势来复兴莫斯科在国际事务中支配地位的政府高级官员们,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和平与世界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在他的一部著作《石油政治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该国有能力将本国惊人的资源储量转化为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久以前俄罗斯还是一个被遗弃的冷战输家,似乎看不到复兴的前景;而作为欧亚能源紧缺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者,现在的俄罗斯正享受着经济的繁荣,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以俄罗斯为例,研究地缘战略对世界石油贸易空间格局的影响。

一、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演进的作用机理

石油贸易空间格局是原油贸易活动过程在地理空间流动中的投影,主要表现为石油自产地向消费地的空间流转,也是贸易节点内部、节点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为了便于直观地了解世界能源贸易空间格局全貌,本文以2009年原油贸易为例对贸易节点进行简化,并绘制了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图1)。

该图展示了世界原油贸易联系的大体状况,进出口中心、流向、流量的多寡,也展示了原油贸易的区域差异。当然,世界石油贸易格式不是静止的,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贸易格局会不断演化。其形成与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缘政治。

二战后,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日趋紧张,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成为产油国及国有公司与石油消费国及跨国石油公司较量中有威力的筹码。消费国对石油供给危机的恐慌,更加剧了石油作为政治武器的威力。在政治家眼里,石油是与国防同等敏感的要害领域。正是在这种思维逻辑的指导下,一些本应主宰石油市场运行规律的经济和财政因素,有时不得不让位于地缘政治考量。政治行为体通过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展开相互竞争和协调,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地缘政治优势。在地缘优势的获得过程中,伴随着贸易对象选择的变化、新输油管道的建设,也伴随着贸易量的波动,世界的贸易联系在变化,贸易空间结构被重塑。如在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汗管道(BTC)的建造过程中,不断演绎着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的地缘政治博弈。该管道的建造可以绕过俄罗斯与伊朗向外输送里海的石油,这自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绕过俄罗斯输送石油到西方市场可以削弱俄罗斯在里海及外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加强里海地区国家的独立性。地缘政治需求影响着管道的建造。管道建造成功可使贸易国间贸易联系需求变成现实,而且一旦建成后,既定的贸易联系就很容易继续下去,因为,管道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很高的成本,而运输成本却很低,一旦中断贸易联系,就会影响多方的利益。过高的“变迁”成本产生了贸易“锁定效应”。

二、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地缘环境

很多战略家认同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控制欧亚大陆就是控制世界。冷战时期,雄踞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是欧亚大陆头号军事大国苏联,不但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尖锐对立,更以其优越的地缘条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的巨大障碍,因而也成为了该时期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头号遏制目标。冷战结束,美国虽然暂时失去了对手,但美国深知,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不仅无意与美国共同分享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而且希望俄罗斯对“中间地带”的优先占有权被认可。并在某一天,俄罗斯可能崛起,成为美国在欧亚大陆这个全球最重要的竞赛场上的潜在对手。国家的行为或政策随着国际均势的变化而变化。前苏联的解体在世界地缘政治地图上留下了三条弧状的危机多发地带。美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其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的三个周边地区,并从那里对处于欧亚大陆内陆地区的国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一)西部地缘环境

美国构筑的第一条地缘政治防线位于波罗的海、中欧和巴尔干分布的“破碎地带”。这条狭长的地带上约有二十几个中小国家,民族成分复杂,教派林立,是民族矛盾与边界之争的多发地带,两次世界大战均爆发在此冲突带上。这条地带是美俄实现各自地缘战略的要津,也是美、德、英、法等大国实现地缘均势的棋子地带。

前苏联的解体使得位于此地带上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逐步加入了由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经历两次北约东扩,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6个增至26个。其防务范围也从西欧不断向中东欧扩展。北约东扩使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急剧恶化,失去了大部分盟友和近1000千米的战略掩护地带,出海通道也受到了钳制。波罗的海只剩下圣彼得堡、维堡和加里宁格勒三个港口;黑海仅剩诺沃罗西斯克与图阿普谢两个港口。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西欧国家往往要经过一些苏联解体后的新独立国家。其中俄罗斯输往欧盟国家的天然气绝大部分需从乌克兰过境,乌克兰成为这条弧形地带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决定某个重要棋手是否能进入重要地区,或在阻止它得到某种资源方面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一旦北约东扩到乌克兰,俄罗斯将直接暴露于世界最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前。所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阻挡北约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五千二百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但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由于执行投靠西方的政策,使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日益恶化。美国也是乌入约的支持者。

(二)南部地缘环境

第二条地缘政治防线是沿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经里海,到高加索这一弧形地带上。这一地区正处于“欧亚大棋盘”的南部。在这一地带上,高加索是俄罗斯的天然屏障。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高加索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焦点,位于高加索中心地带的格鲁吉亚,向东可以控制里海、中亚,向西直通黑海,向北可直达俄罗斯腹地,南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因此,格鲁吉亚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外,这里还是“能源大动脉”,控制里海石油的咽喉,仅有的几条不经俄罗斯就把里海油气运往全球市场的管道均取道格鲁吉亚。美国也将高加索地区视为潜在的世界能源储备地、解决“伊朗问题”的重要地区和美国武装力量的“前沿军事基地”。

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一直极力主张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赖斯在接受格鲁吉亚电视台专访时不加掩饰地说:“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坚决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方针。”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一项法案,允许格鲁吉亚在加入北约后,其军事设施成为美国更积极推进前沿阵地的对象。为加速北约东扩步伐,2007年4月,美国签署了一项《北约自由统一法案》,拨款1200万美元援助乌克兰、格鲁吉亚、马其顿和克罗地亚等国。把格作为从南方挤压、遏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基地的意图可谓昭然。面对美国的遏制,俄一直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寻求脱离格鲁吉亚,并在车臣问题上与其纠葛,俄格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格鲁吉亚则欲打“美国牌”以脱离俄罗斯的控制。可以说,各国政府都在执行能保卫或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政策。从国家的慷慨行为到种族灭绝,当需要论证国家每个行动的合理性时,人们就会想到国家利益。

同格鲁吉亚一样,这条弧形地带上,阿塞拜疆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所谓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阿塞拜疆不但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十分重要。它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的财富的大瓶瓶塞。如果阿塞拜疆完全被莫斯科控制,中亚各国就无真正的独立可言。阿塞拜疆如丧失独立,它本身非常重要的石油资源也将被俄罗斯控制。一个独立的、由不穿过俄罗斯控制的领土的石油管道同西方市场连结在一起的阿塞拜疆还将提供一条重要通道,使经济发达的石油消费国能进入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几乎同乌克兰一样,阿塞拜疆和中亚的前途对于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有重要影响。阿塞拜疆同样是美国支持的地缘支轴国家,该地区历史上属于俄(苏联)传统利益地区,美国一直没有机会介入。冷战结束后,美国觊觎并千方百计插足阿塞拜疆事务,打破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垄断。美国投巨资修建的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杰管道”就途经地处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而且,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进驻中亚,且在中亚驻军趋于长期化,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2003年4月,美国更是出台“新中亚战略”,将中亚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加紧渗透,积极物色人,增强其对俄的离心倾向。

美国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这样一条防线,不但能有效遏制俄恢复传统的地缘战略防线,还影响着俄对欧洲的能源供应。

(三)东部地缘环境

东亚与南亚位于欧亚大棋局的东部,冷战后,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各国普遍认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同时,该地区各国竞争与直接军事冲突相交织,朝核问题、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日朝历史问题分歧、南中国海海权问题,等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从结盟体系上看,美国和日本以及韩国的军事政治结盟十分突出;朝鲜与中国也在形式上组成军事政治同盟;同时,印度亦在该地区积极扩展自己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空间,因此,欧美其他各国也纷纷调整本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推进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国防于一体的全方位战略,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中、美、日、俄与东盟间相互制衡。当代美国最有名的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先生有如下分析:“欧亚大陆上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可见欧亚大陆东部的国际政治格局对美国的重要意义。亚洲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俄罗斯如果欲抗衡美国,与该地区建立积极的外交关系是其正确的选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亚太地区的多边主义趋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相关的机构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解决地区问题的责任。亚洲经济的增长不仅使该地区需要新的销售市场,而且也刺激了该地区对现代化技术和能源的需求。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亚洲地区双边和多边合作中一个迫切的议题。这种需求表明,俄罗斯可以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亚太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使其认识到远东地区要想摆脱落后,必须融入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而且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这一广袤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地位的上升,中日韩都表示出与俄能源合作的兴趣,东盟国家也希望利用俄罗斯的能源份量和政治份量来平衡美国、中国、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

总之,该地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该地区的发展会对俄罗斯,尤其是位于这一地区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不只具有狭义的国家边界,而且具有超越国家的地缘经济地位。如果俄罗斯看不到自身在东亚的位置,那么就会有丧失经济利益的风险,政治上也会得不偿失。

三、俄罗斯石油战略的外交与地缘考量

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尽管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大不如前,但国家永远都会在国际体系中努力增进自己的权力,抵消其他国家上升中的权力。拿破仑曾指出: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懂得了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面对美国的地缘遏制战略与自身地缘环境的恶化,不甘心做“二流”国家的俄罗斯也在精心策划夺取和占据重要的地理资产。从区域和国别的角度来看,综合政治经济及战略等各方面因素,欧洲无疑依然是俄罗斯石油外交的重点所在。回归欧洲一直是俄罗斯的诉求,在俄罗斯于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以欧盟成员国身份回归欧洲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借助于石油,特别是借重于俄欧之间的石油管道,大大加强双方的紧密联系。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俄罗斯确定世界地缘政治棋局的组成部分。“蓝流”油气管道是俄利用周边丰富的能源储备与欧盟、美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以南、黑海和里海地区展开复杂的地缘经济竞争的一张王牌,使其在欧的影响力增强。

无疑,对于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外交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多数独联体成员国进口能源占其能源消费的80%-100%,当然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借重于前苏联时期的油气管道,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至今依然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至于里海一黑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俄罗斯力图在异常复杂激烈的多边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充分运用“公司外交”的作用,发挥除了油气资源与管道,还有核能、电能等诸方面的优势,采用政治与经济相互交错的办法,捍卫自己的利益与影响。

俄罗斯政府在2003年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指出:“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特点,俄能源过境运输具有特殊意义。”俄罗斯必须有能力和手段,保证能源运输系统得到可靠的供应,有效出口并从中获益。避免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各种影响,稳定和可靠地出口能源,才能保持和稳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因此,新建完全由俄罗斯自己控制的管线,完善能源出口渠道,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和能源部门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俄罗斯的一张地缘政治牌。从中俄日原油管线博弈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将石油地缘政治与外交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开始的以大庆为终点站的“安大线”,到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而后折中到兼顾中日利益的“泰纳线”,最终变为目前的“远东-太平洋输油管线”。管线的变更有利于俄在能源贸易多元化与价格和供油量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中国、日本分别是俄罗斯与日本与中国博弈中的砝码,俄罗斯就是利用相互间的制衡关系,编织符合自身利益的地缘关系网络,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原油贸易的格局。

四、结论

从上述论证可以看出,俄罗斯正在使用自己的石油政治资本施展外交手段、建立盟友关系,以“博弈全球、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全力拓展石油外交,实现欧亚权力平衡上的转变。其能源外交的全面拓展不但可以给俄罗斯带来经济利益,还扩大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提升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地缘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世界石油贸易空间格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