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用药“大排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用药“大排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小到大,凡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人,谁能保证永远从不生病呢?又有谁这辈子就没吃过药呢?不过对于小宝宝而言,生病、吃药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哟!因为宝宝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用药时不仅在品种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就连服药方法、注意事项也和成人大相径庭,需要格外当心哦!

作者简介:刘薇,女,儿科主任医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于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刊载健康科普文章60余万字,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抗生素类药物,那些你很冒险的梦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干扰病原微生物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之

,不知道挽救了多少宝贵的生命。但爸爸妈妈可不能自己随便给宝宝购买和服用此类药物。

――青霉素类

常用代表药物一一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类)、美洛西林(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等

属于繁殖期杀菌药,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

适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脑膜炎、中耳炎……

应用须详细询问既往用药史,且必须做皮试,过敏者严禁使用

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应在医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以带宝宝离开

不要在极度饥饿时注射青霉素,以防空腹、低血糖诱发晕针等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常用代表药物一一头孢拉定(一代)、头孢呋辛(二代)、头孢曲松(三代)、头孢呲肟(四代)

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

每一代头孢菌素的治疗作用均各有侧重,比如三代头孢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肺化脓症和脓胸,肾脏及尿道感染等

使用前应做皮试,过敏者禁用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不同的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范围不同,且仅对细菌感染有治疗作用

――大环内酯类

常用代表药物――红霉素、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生长期抑菌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抗菌谱相对较窄

主要治疗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为青霉素过敏的宝宝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茵中的敏感菌株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毒性低,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不需要皮试,但仍存在一定的过敏性

使用时应当注意宝宝的年龄,遵医嘱必要时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氨基苷类

常用代表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属于静止期杀菌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联用作用强大、效果显著,可治疗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杆菌、痢疾杆菌以及结核分支杆菌所致的结核病

容易产生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脂肪性腹泻等副作用

宝宝使用时必须由儿科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确定用药方法、剂量和疗程

育儿温馨提示

TOP1:抗生素的药物剂量务求精准

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可不是一片或两粒这么简单的事儿,而是要根据小家伙的真实年龄、实际体重、体表面积来计算抗生素使用的剂量,以免应用过量或剂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TOP2:使用抗生素慎防过敏

肌注或静脉使用抗生素时,凡是需要皮试的,使用前必须给予皮试,妈妈还应当牢记宝宝曾经对哪些食物或药物过敏,到医院就诊时要为医生提供准确、翔实的过敏史。

TOP3:抗生素不能自己乱用

在给宝宝选择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加之抗生素往往属于处方药,应由有资质的医师开具,因此妈妈不应自己到药店随意购买抗生素给宝宝服用。

TOP4:抗生素的使用小提示

在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时,既不能随意服用,也不能无理由地中断治疗或者不断更换正在使用的抗生素,这样做都属于滥用抗生素,往往会造成治疗不彻底、不顺利或耐药。

TOP5:抗生素的适用年龄

只要查明了病原体、明确了患病部位,就可以结合宝宝的实际年龄和体重选择恰当的抗生素,即使是新生宝宝也没问题,但应掌控好用药的剂量、疗程的长短,以防蓄积中毒。

退热类药物,不是秘密的秘密

退热类药物是解热镇痛药的俗称,是组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因此,严梏亲讲,这类药物又可以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但它的抗炎作用与激素并不相同,在宝宝高烧时可以临时使用,以便协助快速退热、降温。

退热药物橱窗

――水杨酸类

常用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能影响血栓的形成

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还能抑制凝血酶元形成,延长凝血酶元时间,造成凝血障碍

有时存在一过性耳鸣、听力下降,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造成瑞氏综合征

有发热及脱水者更容易出现毒性反应,流感及水痘宝宝不建议使用

――苯胺类

常用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较弱,抗炎作用极弱

一般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偶见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不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过敏性皮炎等表现

长期大量服用,尤其是本身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

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全的宝宝应避免使用

吲哚类

常用代表药物――布洛芬

具有强大的镇痛、解热作用,抗炎作用稍弱

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

神经症状如头痛、嗜睡、晕眩,少见耳鸣,偶有皮疹、哮喘发作、白细胞减少

血友病、凝血障碍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者,用药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加重

用药后可加重哮喘,心功能不全用药后可致水潴留、水肿

吡唑酮类

常用代表药物――安乃近

退热镇痛作用强而快,作用较为持久,抗炎作用较弱

长期使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严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有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皮肤过敏表现,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

一般仅用于急性高热、病情急重,无其他有效解热药情况下,可用于紧急退热

个别情况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育儿温馨提示

解热镇痛药不是万能的

爸爸妈妈往往特别关注宝宝的体温,经常要求医生给宝宝使用退热剂,“别让宝宝再烧了”,却忽视了导致发热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在作怪,而使用退热剂不过是权宜之计哦!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

给宝宝使用退热药首先必须精确掌握宝宝的体温,一般腋下温度超过38.5℃,或者本身有过热惊厥史、腋下温度已超过38℃的宝宝,间隔4至6小时可以重复使用退热剂。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途径

给宝宝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比较常见的为片剂(含泡腾片)、水剂(含糖浆)、颗粒剂、滴鼻剂、栓剂、注射剂、贴剂等,分别通过口服、肌注、静脉、外用等方式应用。

解热镇痛的使用小技巧

服用退热药前必须给宝宝测试体温,服用退热药后则一定要给宝宝少量多次饮温水,以便让宝宝多排汗液或尿液,将体内的热量带走,千万不要捂被,以免因排热不畅而引发惊厥。

解热镇痛的适用年龄

6个月以上、体重适龄、脏器发育基本成熟的宝宝均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个别药物因容易造成大汗、虚脱,适用于1岁以上的宝宝,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宝宝需慎用解热镇痛药。

消化类药物,没那么简单

消化类药物主要包括止吐、止泻、助消化、调节微生态等若干类药物。呕吐可见于任何年龄、多种疾病的宝宝;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列宝宝而言极为常见,可以简单地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消化不良则属于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消化药物橱窗

止吐类

常用代表药――维生素B6

属于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

能减轻呕吐症状

过敏反应较为少见

一般在肠道中的微生物即可合成维生素B6,但其量甚微,生理需要时可以从食物中额外补充

以酵母菌、动物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

――收敛止泻类

常用代表药――鞣酸蛋白

在胃内不分解,可在小肠处分解出鞣酸,使肠黏膜表层蛋白凝固,形成保护膜

能减少渗出、减轻刺激及肠蠕动,有收敛、止泻作用

有时有胃肠道刺激性,可出现恶心、呕吐

不能用于有发热、便血症状、罹患细菌性痢疾的宝宝

肠梗阻、胃肠胀气、严重脱水者禁用

助消化类

常用代表药――多酶片

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用于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和胃蛋白酶缺乏或消化机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破坏,服用时不要把药品弄碎

容易吸潮,一旦药物外观发生改变,切勿使用

相对比较安全,但70℃高温失效,且对此药过敏者禁用

――微生态调节类

常用代表药――乳酸菌素

是由乳酸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

除自身对人体有健胃、整肠等保健功能外,其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有益物质

偶见皮疹、头晕、口干以及消化道反应

对乳制品敏感者慎用

可使尿色发生改变,并可能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

育儿温馨提示

细心的妈妈可能已经发现,在给宝宝止吐时能选择的药物并不多,这是因为有些止吐药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用药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扭转痉挛。

在给宝宝使用止泻药时同样要慎重,有些止泻药收敛作用很强,但对于感染性腹泻而言,如不及时使用抗生素,而单纯使用止泻药,则会造成毒素吸收,引发高热等中毒症状。

蒙脱石散在服用前需要加水调制成“混悬液”,此时加水偏少会严重影响效果。此外,有的药物要求饭前空腹服用,有的药物应当饭后嚼服,有的药物是肠溶片或胶囊,不可嚼碎!

宝宝贪吃,容易积食,于是有些妈妈喜欢经常给他喂食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许多药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不能总吃哦!

微生态调节剂有的是活菌制剂,在存储时需要避光,置于干燥低温处(冰箱冷藏室中)或室内常温保存,服用时应注意控制水温低于30℃,并与抗生素间隔开,以免影响药效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