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益营销:如何名利双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公益营销”就是企业抛开以往单纯为销售而销售的营销模式,转而从公众的利益和情感出发,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并且具有社会公信背景的平台,让公益为营销作背书,实施公益化的营销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为社会、为消费者多做好事,让人们记得你做过的好事从而记得你的品牌是一个“热心肠”。
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尝试各式各样的公益营销方式,有成有败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公益营销最核心的价值在哪里?企业在做公益活动的时候一方面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公益活动达到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品牌美誉度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公益营销的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多赢,既要赢形象、赢口碑,又要赢机会、赢市场。
对于公益营销,企业要做到名利双收实现多赢,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要有一颗“公益心”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没有社会发展就没有企业发展,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如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会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支持,也会使企业非常容易在公众中获得高信任度和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品牌来讲是一笔无形的巨额资产,会让品牌产生更大的魅力,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摩托罗拉刚进入中国时为了与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加强沟通,提出了“做社会好公民”的公益营销目标。为教育事业捐款、为灾区捐款、为抗非典捐款等,并在2005年其发起了旨在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以减少环境污染的“绿箱子环保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都向世人展示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益心”。
摩托罗拉也借此赢得了社会大众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现在,摩托罗拉每年还会拿出全球销售额的1.5%交由摩托罗拉基金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这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国通信业巨头每年都会两份报告,一份是上市公司年报,另一份便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利乐公司经过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的食品包装企业巨头,是最先为液态牛奶提供包装的公司之一,也是牛奶、果汁、饮料和许多其它产品包装系统的大型供货商之一。为了在中国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利乐在环保等各种公益活动方面不遗余力,公司将“循环利用、资源再生、优秀的企业公民”这三项指标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公益营销活动。
2009年开始,利乐联手功夫巨星李连杰开展“我爱牛奶”公益推广活动,取得了显著的公益营销成果,推动了中国乳业的复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5月世博来临,周迅作为联合国在华机构的第一位亲善大使,以及世博会中唯一的环保大使,通过OURPART平台,积极团结热心环保的普通人群,并联合利乐等关注环保的企业团体,共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利乐与OUR PART合作,倡导再回收再利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受到各方好评。利乐在公益营销中借助了明星效应,使得公益营销的影响力更加广泛而持久。
利乐通过借力公益环保和明星效应,赢得了公众的眼球;又通过与牛奶捆绑营销,推动了乳业复苏。由此在公益营销的道路上大放光彩。
企业要时刻保持一颗“公益心”,将公益行为的价值最大化,与消费者联系起来,让消费者在公益活动中感受产品和自我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公益营销的道路。
2 让公益成为―种习惯
关于公益慈善,马云说过一句话:“慈善不是比谁更有钱,谁比谁捐的多,而是比谁更关注弱势群体。”这对于公益营销的实质也是一个提示。公益营销不能太过注重营销效果,公益效果更关键。这一点的把握也体现了企业的“利”与“义”的平衡度。公益营销,首先是公益,所以在公益营销当中要把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放在第一位,且要重视这种责任的持久性。企业公益不是上市活动,不能对大众心智进行猛烈的狂轰滥炸,它需要持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赢得人们的好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和信任。
公益营销的效果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试想,在每一次重大灾害来临需要援助的时候,人们总能看到某个品牌的身影,你可以不是捐助最多的,但每一次都能挺身而出、雪中送炭,人们自然会记住你所做的一切,并支持你的品牌。只有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才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持续不断的信任和好感,并最终达到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度。赢得品牌忠诚度,也就赢得了产品销量的增长。
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希望工程,并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1993年至今,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在可口可乐公益事务部的电脑里,存有捐建的52所希望小学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并与28个装瓶厂紧密配合,一同为这些希望小学持续服务。可口可乐这种一以贯之的公益举措是其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也是其一直以来被大众喜爱和接受的原因。
3 公益营销也是需要有“谋略”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捐助事业,公益活动必须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品牌的存在,触摸到产品的质感,让消费者在意识中把品牌与公益行为牢牢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有价值的公益营销。所以,公益营销也是要讲求“谋略”的。
在中国,宝洁是知名度最高、大学毕业生最向往工作的跨国企业。原因何在?
在中国的公益营销项目中,宝洁尤其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在教育上的公益赞助,大抵遵循以下三项思维逻辑:
第一,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宝洁相当多的教育赞助项目,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大学,那里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
第二,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的认同。
“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
第三,关注中国下一代,将品牌影响力对准未来消费者。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宝浩等跨国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公益营销。宝洁公司的成功案例说明了,即使是做公益营销也是需要有“谋略”的。
4 淡化商业痕迹,引导第三方进行评价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自己夸自己100个好不如别人说你1个好。第三方的评价和肯定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舆论影响,从而使品牌的美誉度得到提升和稳固。这就是所谓的好口碑,它远比企业自我宣传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国内一些深入民心的企业就是将公益行为渗透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公益行为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形象,从而引起消费者共鸣,实现营销的目标,成为全国强势品牌,完成了其他企业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当年,在央视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拥有红色罐装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香港加多宝集团一鸣惊人,捐出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一个并非世界五百强的本土企业能够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向同胞兄弟姐妹倾囊相助。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采访。电视、杂志上对加多宝的王老吉凉茶做了专题报道,网络上网民们甚至发出“封杀王老吉,买光超市的红罐王老吉”、“从此以后,喝饮料只喝王老吉!”的号召,并得到网友的疯狂响应,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一时间名声大噪。显然加多宝把这次公益举动转变成了一个事件营销,但精妙的策划让人们短时间内忽略了炒作的嫌疑。这里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的话都不是加多宝公司的人说的。王老吉凉茶正是凭借着这场浩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第三方舆论势力完成了公益营销的成功飞跃。
其实,加多宝的公益之举从2001年就开始了,已连续7年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一位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是加多宝集团将“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公益活动也成为了王老吉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也符合王老吉品牌的“草根”定位,王老吉品牌的亲民路线为其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其“企业公民”理念,成为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个新坐标。
由此可见,公益营销如今已成为各大企业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营销手段,这种营销手段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掌握的。不管企业大小,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谋划和安排,后续跟进有效的传播,都可以借此实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公益营销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美国一项对469家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调查表明:资产、销售、投资回报率均与企业的公众形象有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对企业内部来说,能有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公民行为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没有从事过公益事业的公司相比,频繁从事公益事业公司的员工忠诚度大约高出25%。而超过75%的员工之所以选择为目前的公司工作,部分原因在于看重该公司对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承诺。即企业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使其更加忠诚于企业。
总之,企业从事公益营销,当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产品或服务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参与社会公益,进行公益营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加分公司的公益成绩,就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根据。
公益事业本身就具有建设社会和谐平等的责任,公益营销也是企业家商业谋略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公益营销的行列中,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营造创造更多双收的名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