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咀嚼有余味 百过良未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咀嚼有余味 百过良未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文体互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普遍现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体现出了诗歌与小说的结合运用。聊斋先生运用小说这种文体,营造出了一种奇幻瑰丽的意境。聊斋志异中不仅有由诗歌脱化而来的创作,还有对诗歌的创造性运用。这使得聊斋志异作为小说在某方面有了诗歌余味无穷的特征。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意境

文体互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中诗歌作为强势文体,对其他各种文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说亦不例外,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即是一个重要的例证。《聊斋》构筑了一个奇幻瑰异的“假象”世界,把传统文言小说的特质与诗歌的艺术精神相融合,这使得《聊斋》拥有一种余味无穷的诗化意境之美。中国传统观点一般视小说为“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①这种心态下,小说一直为文人所轻视。蒲松龄秉持的却是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创作心态,他对《聊斋》的创作,自诩如“三闾氏感而为骚”,②把小说视同了可言志的诗一般,把自己毕生的“情”与“志”寄托进了这一本《聊斋》。同时蒲松龄认为“天地之常变,人事之得失,两相征验:一念善,即应景星庆云;一念恶,即应飞流孛彗;一念喜,即应和风甘雨;一念怒,即应疾雷严霜。”③这种整体合一的思维就使得创作中人、事、景的融合统一成为必然,哪怕是小说创作。所以,可以说蒲松龄是秉持着一种作诗的心态在创作小说,这使得他的小说充满了诗的特质,以“小道”之姿体现出了诗之“大道”的意境深远。

(一)

阅读《聊斋》,可知其整体意境,本身就包含着对传统诗歌意境的传承与开发,有不少篇章更是直接脱化于前人诗作。

宋真宗赵恒曾有一首《励学篇》④,言: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诗本身浅显易懂,旨在劝戒,却没什么优美意境。可是,经由聊斋先生的妙笔翻新,内容相仿的《书痴》一文却焕发出了一种灵动和瑰丽。书痴郎玉柱深信赵恒这首劝学诗,“实信书中真有金粟”,自认“‘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⑤每日“昼夜研读,无间寒暑”①。终于,古人诚不欺我,书痴郎玉柱“踏地陷足”①,得“古人窖粟”①;“梯登高架”①,得“金辇径尺”①。尽管窖粟“朽败已成粪土”①,金辇“则镀金而非真金”①,郎玉柱的人生理想在某种意义上借助于书得到了实现。但若仅如此,小说较之诗亦无奇特杰出之处。所幸,聊斋先生让书痴“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翦美人夹藏其中……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笑曰:‘妾颜氏,字如玉……’”①展开了一段奇幻瑰丽的人神之恋。这使得《励学篇》中干涩的说教豁然变得意味深远起来,充满了一种光怪陆离的神幻之美。这表明《聊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诗歌意境的超越。

(二)

中国传统小说一向有运用诗歌的习惯,《聊斋》亦不例外。同时诗歌在《聊斋》中所占有的位置相对来说要更为重要,文本中的小说与诗歌有着十分密切的依存关系。这使得诗境与文境在文本中相互交织,浑融为一种使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意境。

《公孙九娘》所述故事发生在于七一案后,当时“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数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⑥ 一片血雨腥风中,在冤鬼集合的鬼村“莱霞里”,公孙九娘与莱阳生的爱情艰难发生了。两人一见钟情,成婚当晚,九娘口占两绝:

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⑾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起缕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两首绝句,前一首“描写屈死地下的冤魂终于得以与爱人结合的欢悦”⑦,但是“十年露冷枫林月”,九娘冤死阴森地下已有十年了,这段不期而来的爱情又能给沉冤的芳魂多少慰藉?“忽起缕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表明哪怕新婚燕尔,九娘依然满怀怨愤,美好爱情也不能掩饰心中的刻骨仇恨。两首诗满蕴着凄切之气,幽冷荒寒的诗境与开篇的“碧血满地,白骨撑天”的阴森恐怖何其相似。似乎也预示着莱阳生与公孙九娘最后的各奔东西、公孙九娘的“千里柔魂,蓬游无底” ⑧。诗歌与文章情节的完美结合,使这篇《公孙九娘》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满布着悲戚的意味。

《连锁》中的人鬼之爱,可以说是诗歌成全的。杨于畏独居于泗水之滨,“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⑨,孤寂凄冷的夜晚里,杨生听到了“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⑧的吟句。虽只两句,但哀楚的诗句恰与凄冷的夜晚环境想和,对独居于此的杨于畏造成了些微触动。这两句诗同时也是连锁的初登场,这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出场方式为连锁更添神秘。次夜,“伏伺墙头”⑧的杨生续出了“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⑧的诗句,也正是这两句续作留下了神秘的连锁。两人此后吟诗酬和、渐生情愫。外貌瘦怯的连锁,在内在的才情上,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爆发力。两者在对诗歌的欣赏上有着相似的审美,剪烛西窗的夜话、书香琴韵的弹和,相爱的人鬼,演绎出的是高山流水的人生。这里,蒲松龄将爱情升华到了知音。可以说,《连锁》一文“诗,即是爱;爱,即是诗。” ⑩

可以说,蒲松龄深得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真味,《聊斋》是一部诗意蕴藉的小说。同时,“《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液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 ⑾诚如冯镇峦如上所说,《聊斋》整部描述的虽都是鬼魅世界,但每篇自有其独特的境界。

①《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1.

②《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7月,134.

③《蒲松龄集》,[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新1版,56.

④《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1453.

⑤《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485-487.

⑥《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156-158

⑦《聊斋志异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167

⑧《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156-158

⑨《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105-107

⑩《意境:诗歌意境的拓展与升华》,辛晓玲,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45卷第5期,63

⑾《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586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7月.

[3][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新1版.

[4][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5][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6]山东大学蒲松龄研究室编,《聊斋志异研究集刊(第三辑)》,齐鲁书社,1982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