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主原则”与作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主原则”与作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为主,教师为导,教材为主要依据”的原则,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长期教学实践高度概括而成的。运用这个原则指导语文教学,指导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对于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一、主体的分析

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反映。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则无从谈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问题在于“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冷静分析教学对象的现状,从而对症下药,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主体的现状如何呢?普通的现象是: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差,且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尤为突出。其实,兴趣和能力往往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扭转,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结合学生的心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能力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这个因素却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的。因此,问题又落在分析造成能力低下的诸多因素上。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向不是指其写作水平不如小学生,而是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能适应初中作文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对时、地、人、事的叙写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在文章中运用联想、想象、抒情和议论去深化主题。这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难点,这也往往导致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思维的物化。问题就出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一点上,这是症结之所在。以议论文写作为例,表现为对论题分析片面、推理不严密、结论模棱两可等。因此往往文不对题、论证不合逻辑、议论苍白无力。初中生,从生理、心理特征看,正处于逐渐成熟过程。小学阶段,他们所接触的各类知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感性思维或者是较简单的从感性到理性思维,至于从理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则处于尝试阶段,处于开始起步阶段。这就适应不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作文写作。因此,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问题,还关系到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作文与教材

“教材为主要依据”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教材,不能舍本逐末,应由教师说了算,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作文能力。现行语文教材依文体编成单元,系统性强,有利于教与学。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切忌把课文作为孤立的篇目加以讲解,而应事先依据大纲,借助教参,了解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篇目间的联系,并在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明确指出:作文训练将依照单元文体进行。然后采取由详而略,由讲谈到引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由感知、理解到掌握,运用单元范文的写作技巧。在单元教学的总结阶段再次强调知识点,讲解写作技巧。如果只孤立、抽象地罗列那么几条,不但学生根本学不进、记不住,而且会使他们丧失兴趣。久而久之,总结作文写作特点变成了“书头戏尾”“老生常谈”而索然无味,令学生厌烦。写作技巧的讲解,必须紧密结合课文本身,对课文具体章节、词句加以分析、印证,同时以学生作文与之比较,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促使他们从范文中吸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的自觉性。

“教材为主要依据”不能理解为“教材是唯一依据”。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内容却是无限的。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素材,又往往与学生作文所要反映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依靠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才能使学生作文不至于在课文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因此,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扩大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了两种杂志《读者》和《青年文摘》。这两种杂志思想健康、体裁多样、篇幅短小、风格迥异、文气清新,迎合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可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这些文章比较新鲜、亲切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中还可悟出如何采撷生活中的素材,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三、勤导巧导

“教师为主导”,即指对学生作文要引导,但不能包办。前面对主体的分析已得出结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是初中学生作文的症结。因此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加以引导。

例如,在讲解议论文时,要着重说明作者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写与那样写有何优劣之分?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推理严密、全面,言之有序是怎样来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实际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议论文的写作,讲明这实际上可以看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向人宣传某个观点,但总不能用几句话就把观点强加于人,而总要找出理由,想尽办法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论证,观点就是论点,把这个宣传过程文字化就是议论文,从而打破了学生对写作议论文的神秘感。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因此,在作文训练中除完成必要的大作文外,我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成完成周记,有时由教师出题,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命题。体裁一般要求扣紧单元文体。教师的批改有具启发性,既不草率,又不包办代替,不能变批改为修改。我曾经出一道作文题:《逆境与成才》。某学生第一次写作时,在列举大量逆境成才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我的批示了一句话:“饥饿的非洲科技为何不发达。”学生第二次在周记中重写此文时,结论又变成“逆境成才比较容易成才,顺境成才难。”我又批示:“思维未果,先不忙于写作,注意分析。”该学生第三次重作时终于悟出道理:“逆境与成才不是必然关系。环境是客观因素,人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起作用。逆境成才有消极影响,但也可激发人的斗志,关键在于人如何认识、对待环境。”这种写作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慢节奏的引导往往比直接灌输正确答案效果好得多。

教师下水作文也是一种引导方式。散文单元作文时,学生因感到难以从日常生活,从身边小事中去发掘题材而无从下笔。于是。我在布置作文题后,故意声明自己将以《公厕今昔》为题材作文。学生哗然,认为不可思议。后来,我在讲评作文时,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学生评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决了如何挖掘题材及如何通过联想、议论、抒情,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等问题。学生第二次散文写作时,水平就大不一样了,有的文章简直令我自叹不如。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教师都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然而异途同归,运用教学理论,反复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