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导演阎建钢:要做流传品而不是流行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行20多年,他一直奋斗在一线。他喜欢悲欣交集的正剧,喜欢改编文学名著,喜欢关注大时代的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他强调电视剧的文化属性,希望在娱乐的同时不忘传达普世价值观。他就是《中国地》的导演阎建钢。
阎建钢有20多年的创作历程,访问中,当我用“精英”形容他时,他纠正我,“我不算精英,只是一个资深从业者”,说完用抱歉而谦逊的眼神看我。
20年的创作历程,他一直秉承低调的做事风格,他总结自己说:“我一直在关注生命主题,无论是生命个体还是生命群体。我喜欢正剧,喜欢悲剧性的题材。因为我的孩子也在看电视。现在很多人的历史知识都来自电视剧,娱乐本身也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和“普世价值”是访问中被阎建钢导演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总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却将目光聚焦于最普通最平民的人物。
“大时代,小人物”一直是阎建钢关注的重点。《中国地》正是这样一部平民史诗。对话阎建钢
Q:《中国地》和同类的红剧相比,非常另类。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部戏呢?
A:我最看重的恰恰是这部戏的平民视角。《中国地》的主角是一群最底层最普通不过的革根,如果没有战争,这群人可能祖祖辈辈都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存下去。但是有了战争之后,他们的命运便遭遇逆转,生活翻天覆地,许多东西开始归零。在这种剧烈的变化中,我最关心的就是这群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在保卫家园的抗争中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国民身份。
保卫家园是一种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开始只具备亲情责任感,而没有主动去承担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非常狭隘,只考虑眼皮子底下的事,从不会去观察宏观的格局。但是当残酷的现实接踵而来,在他们身上不断碰撞出血与泪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惊醒――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保护自己家那点弹丸之地,那么这个民族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
Q:怎么样去定义英雄呢?
A:英雄不是一个恒定的概念。从华夏子孙有文明史那天起,一直到今天,英雄的血脉始终没有中断,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强弱的表现。
为什么我今天要强调英雄主义,因为中国当代缺乏这种爱国情怀,国家意识,英雄主义精神。当代社会提供了太多功利性的偶像,大量的选秀、选美诞生出的明星,这种不劳而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才会有郭美美。但是,这一代年轻人或早或晚会成为社会的支柱和中坚分子,只要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就定会有这种英雄的情结。作为 个国民,你的国民意识或者说你的爱国情怀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国民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人。不见得非得是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出你的爱国情怀,比如在事件、海峡两岸关系,以及汶川地震等等一些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中国这一代年轻人所进发的爱国热情令人欣慰。
所以《中国地》的诞生,绝不是为了迎合某个特殊的年份或者单纯去讴歌,它是我个人情怀的种展示。《中国地》的热播,我想说原因绝非观众对情节的追捧,一定是观众受到了精神层面上的冲击和感染。
Q:听说您要筹拍《赵氏孤儿》,您看过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吗?如何评价?
A:这个无法类比,两种完全不同的视听语言,我们不谈电影。
Q:阅读历史是为了关照现实,通过《赵氏孤儿》,您最想传达一种什么精神呢?
A:通过程婴,我想把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给开掘出来,比如“信”和“义”。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做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牺牲?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完成这种壮举,他为什么值得千古传颂?
当我们谈起中华文明的时候,常说“忠义”,“忠”一定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之下的产物,历朝历代的“忠”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者下的定义。但“义”不是,“义”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左右。如果说“忠”是每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话,那么义所体现的则是一种恒远不变的普世价值。
正因为如此,程婴才会被千古传颂。他可以为了“义”字,一诺干金,甚至抵上身家性命。这仅仅是一种道德自律吗?我觉得远远不够,它里面所蕴含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回过头来去思量和审视,用以关照我们今天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我始终认为,一部戏在商业营销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而且这种价值观必须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唯有如此,它才会超越种族、国界、文明,变成经典流传下来。对《赵氏孤儿》,我一定会有个人的认知与解读,但同时我会尊重所有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共识与共知。也就是说它的本意是不能篡改的,不要试图做任何颠覆性的创作,不要把自己的疑惑认定为观众的疑惑。一定要用认真、冷静、真诚的眼光去看待先人曾经用自己生命擦洗的“义”字的光芒,然后再去照亮我们今天的世界。
A:为何如此热衷文学改编呢?
Q:成熟的文学作品会提供比较好的基础。一部小说之所以经典,一定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有它的光芒。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可以改编,像意识流的小说最好不要碰。一部适合改编的小说,如果按照我的审美取向,它首先应该有一个饱满生动的人物,他的思想一定要有价值,他的人格类型能使之成为一个偶像――我说的偶像是种精神向导。这是我最看重的。
至于改编的手法其实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手法都是公开的,谁都可以用,高下取决于你的生活阅历和对生命的认知。
Q: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矛盾日益突出,您为什么不直接把目光瞄准当下呢?
A:浮躁已经是当代社会 种最为普遍的心态。不光是年轻人,我们这代人也很浮躁。比如说,很难有个创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能够踏踏实实用几年时间去打磨一个剧本。所以你很难遇到一个让你触动和震撼的剧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会经常改编文学作品。因为电视剧的商品属性赋予了它太多功利性的东西。“创作”这个词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只是在制作。我们只能产生流行品,不能产生流传品。
Q: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央视一黄”播出的,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平台?
A:因为央视作为一个国家主流平台,我看中它的传播地位和它的覆盖率,任何卫视都有自己传播不到的地方,可是央视它没有死角。
Q:有哪些看好的电视剧导演?
A:优秀的同行太多了。郑晓龙、陈家林、张国立、高希希、杨亚洲等等,最让我高兴的是一批年轻导演的成熟,像安健、刘江、郭靖宇、李大为等等,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他们的作品受到了上亿观众的追捧和喜爱,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吗?我深信,随着电视剧产业化的发展,会有更多年轻的导演脱颖而出。
Q:我们的电视剧怎样能把流失的年轻观众重新吸引过来?
A:作为一个导演,你作品的传播渠道很重要。在互联网之前,我们的传播渠道是依
靠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台。但是今天,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今天的电视剧市场注定是一个多渠道的市场,是一种复合型的多媒体形态。所以我们一定要照顾到每一种传播载体的个性手段和收视人群。先前的所有经验搁到现在都用不上了,我们必须从头学起,这对电视剧的从业者来说,任重道远。
阎家有女初长成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握好平民视角。阎建钢导演同样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心系家人的人,但由于平目工作繁忙,少有时间和女儿在一起。所以每一次的相聚,都弥足珍贵。
阎导像所有中国的父亲一样,希望把世间最好的东西都献给女儿,但宠溺的同时又怕惯坏了女儿,养成个刁蛮公主。所以他从幼儿园起就把女儿阎好好送到寄宿式学校,让她从小就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当同龄女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阎好好已经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且为自己把握方向。初二那年,一直在私立学校的阎好好在吃完晚饭后,向父母郑重地宣布,她想去公立学校试试。传言公立学校多么严苛,压力多么大,她觉得如果不感同身受地去体验一番,是人生的一种缺憾。推崇“家庭民主”的父母对于阎好好的决定面上支持,内心又有些担心,怕女儿不适应体制而受委屈。在这样一种全然陌生的生活中,她不断给自己定心,既来之则安之。她确实做到了,期末考试,她进了年级前30名,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然而,阎好好并非是一个死读书的孩子。虽然从小就跟父母在剧组里泡着,偶尔还在父亲的电视剧里露一把脸,但是到了少女阶段,正是虚荣心最膨胀的青春期,她却毅然放弃任何出镜的机会。她认为演员的自主空间太窄,而作为一个幕后创意人员,更能发挥她的能动性。于是乎,在学校组织的影视社团,她一人包揽编、导、制片人三种身份,被同学称为大拿。但是这个大拿任性且好强,不允许导演爸爸和制片人妈妈参与,全程自己操控。这并非自负,对于一个早已熟悉剧组生活和拍摄流程的好好来说她只是缺乏一个上手实践的机会而已。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一个校园中成长的花季少女来说,最难的就是怎么去拉投资。她想到自己私立学校特殊性――大多人是奔着出国去的,出国前几乎都要去“新东方”学英语,于是她便到“新东方”拉投资当对方问她有何回报时,她毫不怯生地回答,我可以向我们全校推广你们学校,并且在片中给予适当的软植,并且能承诺一定的生源回报。钱拉到了,电影拍摄也非常顺利,这让阎好好更加确认自己的职业方向――幕后――和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