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大民生的理论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要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型?首先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也就是说,在过去的8年中,我们民生新闻在中国新闻改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应该说引领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潮流,不论是在社会效益或是经济效益还是对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民生新闻的兴盛让媒体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重新找回了方位感。因为我们过去以官方话语居多,媒体与民生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应该说民生新闻特别关注百姓社会,让我们广大的观众同时找回了民生的方位感,但是民生新闻也保住了民生的三化问题,内容退化的问题是我们多次提出来的。第二,民生新闻对象的边缘化,意味着民生新闻关注点的偏离,公民将由精英们淡出社会的主流之外。第三,民生新闻报道的肤浅化,我们只满足于事件报道,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公共意见的关注,丧失了公民对了解政治意见的机会。这是人们在批评总结民生新闻报道的“三化”。那么围绕民生性的问题,如何提升是湖北经视在这个时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大民生本身不是新的提法。湖北经视以此作为主题作为专项研讨并作为整个频道的定位,这在国内是第一家。从报道上来看,大民生之大是作为《经视直播》这个栏目转到整个频道的大民生定位,这是一个大:第二个大,我以为是将民生转向国计;第三个大是在对事物的报道中更多地渗入了媒体的责任和媒体的深度解读。
对于这样的转变,我想从理论上进行四点解读。一是从市民生活报道转向公众生活报道。从本质上说,大民生是对小民生新闻的一种扬弃。对民生新闻的本质主流要继承保留。在内容层面,强调一些带有共性的和普遍性的事实,避免了“鸡零狗碎”这样一些报道。比如国民的幸福感问题、国民的生存生活问题,这就远远高于传统的民生新闻。第二个转向是从单纯的消息报道转向大民生的视野解读,既要展示事件又要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解释事件背后的生成原因。这是民生新闻提升的一个重要转向。我们不满足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琐事,我们要解读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要回答民生新闻事件背后的为什么,这就是深度。将民生事件和国家政策结合,培养老百姓的公共意识,这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途径。第三,从单向受众传播转向搭建公共话语平台。与公众对话,重视民意表达,是大民生转向的重要内容。传统媒体注重自上而下的精英式的电视新闻评论,而民生新闻则注重普通百姓自下而上的平民话语议论。“大民生”新闻着力营造公共话语空间,努力构建沟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因为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便于交流。公共视域下的“大民生”新闻,就是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人文的视角、更宏观的高度,关注所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并努力搭建公共话语平台,从而塑造百姓的公民意识,协调公共生活,化解矛盾冲突。第四,从民生事件报道转向民生公共服务。“大民生”新闻的公共服务性体现在:从一家一户的小事中跳出来,向公共话题、公共领域发展,通过议程设置、组织策划等方式,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职能,以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行凝练和提取,从而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予以解决。大民生,从日常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民生事件走向民本内涵,开展多层次的民生公共服务报道。首先是提供与公民有关的政治层面的民生服务;其次,提供与个人发展有关的观点、法律层面的民生服务:第三,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层面的民生服务。目前,民生新闻主要集中在第三层次,应向第一、二层次延伸、扩展。
对湖北经视往大民生的转变,我以为他们在三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第一就是时政与民生的接轨,表现在经视直播这个栏目上,在原有事件新闻、民生新闻的基础上增加时政内容。第二,对话与交流共生,湖北经视在大民生这个视野下,通过代表心声、提案追踪两个栏目可以感受到代表声音的放大。第三,报道与解释的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