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苏州童谣成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苏州童谣成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苏州人的大量涌入,各地方言一拥而入。与此同时,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更使能听会讲苏州话的年轻人、孩子越来越少。在这种趋势下,苏州话的衰落,便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味道了。我对本班幼儿“使用苏州方言情况”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幼儿会说普通话。绝大多数的幼儿日常交流主要使用普通话,只有少数的幼儿与祖辈交流时使用苏州话。很多幼儿用方言交流感到困难,说起来有点别扭。有的幼儿居然听不懂苏州方言,这个小范围的调查显示,在普通话推广工作日益深入的今天,孩子对普通话的熟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长辈,这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孩子们对苏州方言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根本听不懂苏州方言的含义,这多少令人有些惋惜。苏州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语言,如果消亡的确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方言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其背后蕴涵的文化价值,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最终目的传承的是一种地方文化,我们有责任弘扬它。怎样让苏州方言与民间童谣结合的更出彩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体验方言趣味,感受苏州童谣的特点

方言比普通话更具有诙谐、幽默、生动的特点,学说方言有别于语言活动和英语教学,它是一种富有游戏性、趣味性的感知和体验活动。童谣,顾名思义,是儿童传唱的歌谣。童谣的发端相当早。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在周文王与周武王的时代即有童谣。后来民间也多有童谣流行。也就是说,有儿童之处,就应该存在着童谣。那么,苏州童谣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清新活泼的韵脚

童谣十分重视韵脚的音乐性,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语言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童谣的美。如:《风凉嘟嘟》、《一箩麦》、《黄天源的糕》……这些童谣韵律感很强,体裁也很丰富,深受幼儿的喜爱,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朗诵童谣儿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风趣幽默的情致

童谣中所传唱的,绝大部分人事物都是引人发笑的,这就构成了童谣风趣幽默的情致,让儿童在欢快的气氛中接受苏州方言。如:《点点脚背》……这些童谣幽默风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的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简短工整的形式

童谣的形式都比较简短,却又不失工整,绝大多数的童谣遵循“齐一式”,即各句字数一致。

(四)朴实平直的语言

童谣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基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童谣的语言自然要浅显易懂,方便儿童记忆。如:《炒黄豆》、《金锁银锁呱啦一锁》、《摇啊摇》、《头》等。

(五)宽广不拘的内容

童谣传唱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农民收获的场景、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包罗万象,涉及生活各个层面。如:《苏州小吃名堂多》、《大丰收》等。

二、广泛搜集整理,挖掘课程特色

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

(一)内容搜集原则

1.趣味可读性

孩子年龄小,富有趣味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短小精悍的民间故事,都是孩子的最爱,这些内容是我们搜集的主要对象。

2.经典健康性

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故事、童谣、游戏经过了时间的洗礼成为经典,这些都成为我们的首选。同时,我们注意内容的健康和有益,去除幼儿难懂的、或不太健康的内容,筛选经典有意的内容。

(二)内容搜集途径

1.根据文献资料进行搜集

文献资料是我们进行内容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来源,我们调动了园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购买、借阅、复印、查阅等多种形式,搜集了较多的苏州民间文学素材,给我们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发动家长共同搜集

我们积极利用广大的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我们共同搜集。为了提高搜集的有效性,我们还通过家长会使家长明确搜集的意义和方法,他们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搜集工作中,为我们搜集到了不少有较高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苏州民间故事集》、《苏州史志》以及“苏州儿歌”、“苏州民间传说”、等。

3.协调园内教师共同搜集

我们向各班教师请教班级已开展的、有意的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活动,

虚心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各班老师又有自己的关系网,获取的信息面更加广阔。同时,每位老师都有过童年的游戏生活,在互相交流中回忆、搜集到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童谣。

三、多角度开发,让童谣走进校园

根据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整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突现浓郁的趣味性。

(一)儿歌童谣趣味朗读

苏州儿歌童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丰富、生动。儿歌、童谣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文学体裁,因其琅琅上口的韵味,易于学习、识记。因此我们选择流传甚广的儿歌童谣让幼儿学念,感受苏州方言的韵味,增添童年的乐趣。

案例:《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碗?烂泥碗。什么筷?毛竹筷。吃不了,往回搬。嘿哟嘿哟搬得欢。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问答歌,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其短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朗读时采用师生问答、同伴问答的方式,更增添了朗读的兴趣。

又如案例:《九九歌》

这首九九歌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冬季的冷对于人们及植物、大自然的一些变化。

(二)民间童谣游戏体味

传统的游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幼儿在边玩边念儿歌中学习了苏州方言,又别有一番趣味在其中。

案例:游戏“炒毛豆”

两名幼儿互相握住双手。一边用苏州方言念儿歌:“炒、炒、炒毛豆,炒好毛豆翻跟斗”一边念儿歌,一边按儿歌里的内容进行动作游戏。

琅琅上口的儿歌加上别有趣味的方言朗读,又结合有趣的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边念边玩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和韵味,也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游戏中,采用边玩边念的方法,更具有直观形象性,幼儿也更能理解含义。

(三)方言童谣区趣味交流

在幼儿充分感受苏州方言韵味的基础上,让幼儿用方言自由交谈,以促进幼儿运用方言的能力。但是,坚持用普通话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流,因此,我们划出一块区域让幼儿自主交流,以“方言童谣屋”为名,规定幼儿在该区域可以用方言交流,跨出该区域仍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仅与规定相吻合,同时能提高幼儿的变通力。

孩子们对“方言童谣屋”很感兴趣,非常喜欢去那里跟同伴和老师用方言交流。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许多材料,包括有关介绍苏州的图片、画册、地图,还有很多角色游戏材料,孩子在“方言屋”上能借助材料自由地用方言与同伴、老师交流。 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即方言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的作用正在被大家得到理性地认识。我们通过大胆尝试、不断探索,认为用适宜的方法对幼儿园孩子渗透方言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活动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学说方言只是民间童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深入地把活动继续开展下去,使苏州方言与童谣结合的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