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教市场五大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备受关注的“虐童事件”,将早教这一持续热门产业再次拉回公众的视野。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经营机构“似乎都在遵从着某些规则”,从具体表现上看,可用“五大怪”来概括。
第一怪:办学理念“国际化”
一流的——国际名师亲临授课,国际知名早教机构中国分支;
二流的——国际名师的亲传弟子创办、国际知名早教机构合作单位;
三流的——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早教理念、国际专家力推的早教课程、风靡国际的早教内容……几乎每一家早教机构的自我宣传中,都特别强调“跟国际接轨”。客观来说,这期间不乏少数“真货”,但“水货”无疑更多。
据业内知情人士爆料,超过90%的所谓“国际化”早教机构其实跟“国际”毫无关联。而之所以打国际牌,主要是为迎合因为家长对“国际”的崇拜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现状。客观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早教观念及相关研究要早于我国数十年,但从实际落实来看,也仍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并没有产生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举例说,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子女取得“成功”的父母也有各类书籍问世,而这些书在西方也引起一定反响——能跟西方所谓成熟的早教理论分庭抗礼,也从另一角度说明西方理论体系的不完备。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西方早教(某个)理论的创始人还是所谓知名的早教机构亲自到中国来推广理念或体系,或者师从于某个国际名师或引进所谓的先进理念或体系,从理论上都说不通。
第二怪:收费标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课程不过是教几个月大的孩子学抓物、爬、坐、语言能力等,半年收费就近万元(以北京市场为例,平均收费约9000元),这还不算是最贵的。针对1岁左右孩子进行的“专业”(外国)语言培训,半年收费更高达1.5万元……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成了收费的通例。而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曾私下跟同行“诉苦”:“收的太少,家长就会觉得你来头小、水平低,就不愿把孩子交给你”。为了不给家长留下“来头小、水平低”的印象,早教机构努力提高收费标准。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指出,收费高仍然是利用了家长的从众心理,张家的孩子8个月就开始进入外语环境“耳濡目染”半年花了1万元,李家就专门找半年收费1.5万元的班给孩子报名。其实孩子的技能,比如抓物、爬行,完全可以在家进行,只要孩子发育正常,一分钱都不用花也能学会。
第三怪:入学年龄门槛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越早开发效果越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论风行,其结果就是“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三年前,人们提起早教(不是胎教),一般会认为至少从孩子3岁开始;一年前再说早教,年龄段“放宽”至1岁起;今年起,这个门槛已经降到了8个月甚至6个月。据业内粗略统计,仅在北京,就有超过80%的早教机构设有针对6个月婴儿的早教业务。
孩子是不是“越早教育越好”?有关专家给出了不同意见。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贺永红就不支持对婴幼儿过早进行智力和运动的开发。她认为,首先,过早的干预反而会影响孩子对注意力的培养。其次,给超低龄孩子上运动课也存在危险,如果保护措施不当极易使婴儿受伤。最主要的是,“越早开发效果越好”理论的提倡者本身就是早教从业者,其目的可想而知。
第四怪:“极限、高危”成噱头
培训6个月大的孩子做运动,内容包括前翻、双杠甚至平衡木,据说除了可提高孩子的体质外,还有“预防长大晕车”的效果,五花八门的训练内容正在呈现“极限、高危”的趋势。有关人士介绍,这类训练方法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曾在西方国家出现,但直到今天也没有被主流社会接受。而培训机构旧事重提,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噱头。
第五怪:无证教师占主流
据一份山东学前教育工作的通报数据显示,该地83%的一线幼儿教师在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下上岗,部分机构招聘幼儿教师的条件仅仅是“有耐心,会唱歌跳舞”就可以。原因何在?济南某早教机构负责人高女士一语道破谜底:相比专业幼儿教师,这些人工资支出要低得多(约35%),因而聘任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成了早教机构的第五条规则。
针对以上种种,结合频繁出现的“虐童事件”,部分相关人士已经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出台早教行业准入标准,并明确行业归口单位,以此确立监管部门。同时建议早教监管部门设立准入门槛,从而进行规范监管。可以预言的是,由于这个建议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未来国内早教机构将“不会这么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