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听,古瓷在说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古瓷在说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盏、手枕、花瓶……这些冷冰冰硬邦邦的瓷器在李鸿基的手里,仿佛焕发出一种魅力,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古代的那些故事。

在李鸿基的家中,造型古朴的木质的展柜最为耀眼,最下面放满了关于收藏研究的书籍,而上面小隔间则摆放着他的藏品。一个单独的玻璃柜,摆放的是李鸿基重点把玩的对象―宋瓷。瓷器静静地伫立在展柜上,高贵而优雅,在射灯的照射下披上了柔和的光芒,散发出玉质般细腻而柔软的光泽,斑驳的纹理爬满器身,细密却不杂乱。立柜对面的物品则显得有点凌乱,大约二三十只锦盒层层累积着,几乎有半个人那么高。这些都是李鸿基的宝贝。

谈起这些宝物,六十多岁的李鸿基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因为古瓷可以养精神,精神状态会很年轻,越看越年轻。”每一个瓷器对于李鸿基来说有着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透过指尖接触到瓷器那一刻娓娓道来。“宋瓷本身会说话。当年那个刻工如何将它刻出来,窑里烧了多少个才烧成这一个,每个成品,不歪不斜,都有个故事。抚摸着它们,我仿佛在和古人对话。”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中国陶瓷史》一书中说:“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造型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有很多窑厂,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每个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汝窑为魁,含蓄蕴藉,美不胜收,乃帝君之傲,藏者之梦。定窑、湖田窑清秀,耀州窑刻工犀利,精比琢玉,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龙泉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民间风采,都是艺术发展的精品。宋瓷凭借其深厚文化内涵,让一大批收藏家痴迷地追寻它的身影。李鸿基便是其中的一位。

艺术世家,师出名门

李鸿基加入收藏行列已经有将近四十年,他是东莞清代名园―十亩园的第四代后人。李鸿基在家中排行第五,大哥和二哥非常喜欢音乐,而第四个哥哥则是一名油画家,毕业于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后来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在几位哥哥的艺术熏陶下,李鸿基十六岁考到了广东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和广东著名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康伯”的扮演者龚锦棠是老同学。他最早也演过话剧,后来遭遇,改行当了中学音乐老师。后被送去了人民艺术学院学习作曲。“”被打倒后,李鸿基又回到剧团。一年多以后,文艺创作研究所把他招了过去专门搞音乐创作。“那时候有太多时间了,几个小时就可以写完一首歌。”闲来没事,李鸿基便开始逛古董市场,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玩古董。这一玩,就玩了将近四十年。

李鸿基喜欢收藏的基因大约来源于父亲。“我的父亲很喜欢收藏,他收藏了许多瓷器、玉器、字画等。因此我可能受了家庭的影响。”而真正领着他走上收藏之路的应该是他的师傅伍基。伍基1930年代的时候在广州的古玩店当学徒,由于眼力好,40年代便自己开店当起了古玩店老板。据说伍先生当年很有名气,中南局书记金明、大文学家郭沫若常来请教他。伍基性格直爽,据李鸿基回忆,老先生买古玩从不讲价。眼力老辣的伍师傅看上任何器物,问好价格,如若合适,马上数钱,绝无二话。要是价格不合适,便马上放下,也不留恋。大约在伍先生的古玩世界里,价格终究不是一件太要紧的事,一切随缘。

已为人师的李鸿基深知,在古董的行当里,跟对了老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旦跟错了人,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和赝品为伍。李鸿基与伍基的这段师徒关系一直维持到了伍师傅离世。前些年李鸿基在东莞一次高端展会上与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担任过陶瓷评鉴专家的丘小君重逢,两位老友共同回忆起与伍基一起看市文物总店内柜的藏品,一起喝茶、吃饭、谈古瓷收藏及鉴赏的往昔,当丘小君得知伍先生已经离世,惋惜不已。现如今谈起自己的老师,李鸿基心中满是敬意和感谢。“伍师傅为人正直可亲,他教我看古瓷的造型,看釉面的光泽及足部修胎等,讲得很细致,我很感谢他教我这么多。”

“我不是卖家,我是收藏家”

收藏宋瓷对于李鸿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门生意,“因为我不是卖家,我是收藏家”。在他的眼里,这些存世数量逐渐稀少的宋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远远大于它买卖上的价值,是无价的。而它们,更是李鸿基亲手一个个淘宝淘回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想要“淘宝”,可不是只需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那么简单了。当年的李鸿基四点多钟天还没亮就起床,骑上自行车,提着个手电筒直奔中山八路天光墟。由于广州接近香港,全国各地的古董商贩都聚集此地。那时候刚刚打倒“”,市场还不开放,人们也都不敢玩古董,李鸿基也只能是和朋友偷偷摸摸着玩。也可能正是由于市场低迷,所以在当时还能以较为便宜的价格淘到不错的东西。李鸿基淘起宝来可是不含糊,常常拿着手电筒一个个巡视,当遇到喜爱的精品时更是会精神高度集中,陶醉在观赏宝物的乐趣里,有一次还因为太投入而将随身的挂包弄丢了都没有发现。

对于那些打着手电筒一件件精挑细选的瓷器,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我的儿子一样宝贝,如何舍得将它们卖掉?”在李鸿基的众多收藏中,有一个特别宝贝的宋代建窑金盏。据李鸿基介绍,建盏在宋代成为了皇家贵族追求的宝物,也是文人争相题咏的珍品。北宋皇帝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以及书法家蔡襄所写的《茶录》中都有明确指出,建盏是最适合点茶和斗茶的茶器。而其中曜变是建盏之最,建盏在各种曜变中都能感受到它的律动与自然的变化,乃盏中宝物,数千万只烧制的建盏中只能烧成一两只。李鸿基手上的这只金盏,更是难能可贵。其釉面平滑,釉质莹润,盏内呈雾状,侧光将金盏转动来看,当即产蓝、黄、金、紫、白、棕、黑七彩耀眼光芒。此盏的成分与黑釉成分相同,亦无文献记载,极为罕见,被李鸿基视为至宝。有人出价过百万求李老师转手,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卖。“这个东西如果卖了我就再也见不到第二件了。”

看到让自己心动的物件时,李鸿基坦言他的心会小鹿乱撞。十多年前的一天,偶然从朋友手上看到的一个耀州龙纹枕,这恐怕是李鸿基心跳得最厉害的时候。“耀州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其刀刻犀利,明快生动。流畅典雅”,李鸿基介绍。他的指尖顺着龙纹的走势比划着,仿佛想找回古人下刀时的思路。“宋代耀州刻龙纹的物件本来就很稀少,而这只完整的耀州瓷枕是三面刻龙,而且每一面的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刻工犀利,落刀毫不含糊,一边一刀流畅明快地刻出了如发丝般飘逸的龙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龙枕最终到手。买下后的第二天就有一个专家希望李鸿基转手给他。后来又有个古董商,为了得到这个枕头,不惜“五顾茅庐”,每三个月便登门造访李鸿基。“我告诉他我这个是自己买来玩的,你不要问了,我是不会放手的。”正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不用心爱之物获利,这也是李鸿基作为一个收藏家的坚守。

收藏不昧良心

“我所有的工资,作曲编曲的稿费,大部分都用来买了古董。”为了这些宝贝,李鸿基一个人做三份工作,可即便是如此,李鸿基却总是捉襟见肘。对此,李太太并没有太多的怨言。李太太原本拜入李老师门下学音乐,后来嫁给了李鸿基之后,受他影响也爱上了宋瓷收藏,现如今两夫妻一起玩。由于本身是学美术出身,之前在美院学国画,爱上宋瓷之后又拜师学艺学习瓷器修复。现如今,李太太判断瓷器修复部分的能力亦让李鸿基称赞。当谈及宋瓷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时,李老师笑着说:“宋瓷,让我和太太更加和谐。”

李夫人说:“他喜欢的东西就很快认定。”十八年前的一天,李鸿基在一个店里看上了一个内有刻工的北宋青釉龙泉蒜头瓶,十分喜欢,心里已经认定,便带太太来看。李太太也是个爱宝之人,一看也十分欢喜,就是觉得有点贵,便挑起了瓶子的小毛病想让货主降价。没想到李鸿基并没有站在太太这边,反而说太太不对。“你这就外行了,这么漂亮的瓶子,这个价钱不贵。”护宝心情可见一斑。为了将宝贝收入囊中,李太太并没生气,反而向娘家借够了钱,将宝贝带回了家。“还是因为喜欢,因为如果你当天不买,隔天就没有了。这东西很少,为了宋瓷这个爱好,借点钱也要买回来!”

常人看来,收藏宋瓷对于靠拿工资维生的李鸿基来说似乎有些奢侈,常常让他囊中羞涩,遇到心爱之物却买不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没办法,只能是心疼,三天晚上都睡不着。”而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副会长以及各种专家顾问的头衔也并没有给李鸿基带来任何额外的财富。对此,他却有着良好的心态,安心收藏。

然而,当一个所谓的古瓷器专家并不是没有发财的机会。收藏家,专业人士,如若人品不好,就可以打着专家的名号招摇撞骗,与一些不良商家沆瀣一气。李鸿基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诱惑。曾经有一个卖家找上李鸿基,希望他为他手头上的一个宋代的瓶子背书,以便他以高价卖出。他承诺付给李鸿基老师25万,只为买李老师一句话。“讲一句话都不行,良心过不去,我这个做不到。”类似的诱惑不止发生一次,而另一次诱惑更达到上百万,然而李鸿基表示这个根本不用犹豫。“我们玩古董,我觉得这样不好。为什么别人对我那么尊重,因为我不作假,不骗人。”

现如今,李鸿基的生活里已然离不开宋瓷。每天早上,他都忙碌地出现在与行家的喝茶聚会中。几个把玩宋瓷的好手,齐聚一堂,聊聊古瓷的行情,各地的新发现,遇到新物件,也会一起上手掂量掂量,从釉面到修脚,从色泽到修拆,细细品鉴。“瓷器的品相讲究‘精真新’,好的瓷器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一般我们行家看瓷器的光泽柔不柔和,叫宝光,新仿的东西光泽刺眼,叫贼光,和老东西不同。另外还要看胎质硬不硬,修脚底部是否有力,如此反复观察辨别瓷器的年代。与这些行家不断交流,判断力很容易提高。” 而聚会除了鉴赏真品,另一项重点则是分辨各地仿品。通过交流,李鸿基可以大量的了解到各地仿品的来龙去脉,甚至连当地是谁做的仿品都一清二楚。“因为我有几个徒弟。我要教他们什么是假东西。但是我不会利用这个却骗钱,这个是铁定的。”对于徒弟们,李老师自豪地直言:“跟了我是走运的,要是跟了些骗子就麻烦了,那就一辈子买假货。”

宋瓷对于李鸿基来说,就是一个玩伴,其中的乐趣并不与任何利益得失挂钩。“玩嘛,玩得高兴就好。”就像李鸿基所说,现在的他什么都不缺,每天仔细享受着和心爱的宋瓷度过的点滴。“现如今我最大的烦心事就是我太太还不会开车!”李鸿基笑着说。

李鸿基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博专家、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岭南书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对话李鸿基]

“做收藏要谦虚”

记者:请介绍一下当下宋瓷市场的走向?

李鸿基:关于宋瓷当今市场的走向,我要特别提到今年香港春拍苏富比、佳士得这两家国际顶级的拍卖公司业绩。香港春拍苏富比将一件“克拉克旧藏定窑大”拍出一亿五千万港元的天价。而香港佳士得春拍将宋代陶瓷艺术精品《漱玉供菊》专场放在香港拍,此专场有宋代官窑、定窑、钧窑、耀州窑、建窑以及龙泉窑等,拍卖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这两家国际顶级拍卖公司今后重点面向亚洲,中国。这次我与几位藏家亦走进展场与拍卖场,场面气氛热烈,更感受到藏家对宋瓷的喜爱,并看好它的前景。从投资角度上说,投资宋瓷应是没有风险的,只升没降。因宋瓷不能再生,但别买到赝品。在宋瓷,我更看好建窑及龙泉窑。几年前在英国一件兰兔毫建盏就拍出一千万高价。建窑它的毫变、曜变是非常让人看后难以忘怀的。建盏已经升值了十多倍了。龙泉窑亦是个名窑,几年价格上升不得了,作为长线投资我建议可选择收藏建窑及龙泉窑,因为它还能找到,有很多上升的空间。

记者:如何看待最近兴起的私人博物馆?想要自己搞一个吗?

李鸿基:我们也去看过一个私人博物馆,很可惜其展出的大部分是仿品。其实这个现象主要是不够谦虚,做收藏要谦虚,有钱拼命买,越买越多,抱着“我不怕撞不到一个真的”这个错误心态,本身也不去研究,就很容易买到大量的赝品。有些专家给他们写书,也是昧着良心的。我自己没有搞博物馆的打算,现在已经搞起来一个宋瓷会,现在大概十个人,大家都是有修养,有财力、有好藏品的精英,在网上互相发东西,互相交流。

记者:今后的收藏目标是什么?

李鸿基:这些年的研究和收藏的重点都放在了建窑、龙泉窑上,建窑和龙泉窑现在升得很厉害。现在别说古董,关于古董的书也涨价,有些方面专业的古董类书籍就根本已经绝版了。所以资料很重要。我现在正在和我徒弟筹备写一本关于建窑的书,已经写了七八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