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近年来旅游者数量、规模的急速增长,在各个景点景区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日益增多。本文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入手,全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并就如何引导和管理旅游者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管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增加人生体验。但是,随着近年来旅游者数量、规模的急速增长,在各个景点景区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日益增多。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旅游者在景区景点游览参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游览参观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随地便溺等,污染公共环境。第二类是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参观过程中,违反旅游景区(点)有关规定的行为,如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画,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违章野炊、露营,不听劝阻任意喂食、投打动物等。第三类是旅游者在游览参观过程中不注意自身形象,如在非吸烟区吸烟,在公共场合打赤膊、坦胸常怀,讲黄色段子、宣传封建迷信等。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因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而造成景区污染与破坏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最根本的危害来看,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污染景区环境,造成景观质量下降。例如,我国西南省区的大量岩溶洞穴类旅游景点,其中有大量对旅游者有强烈吸引力的石幔、钟乳石、石笋等自然奇观。尽管有禁止抚摸的告示,但总是有好奇的旅游者会时不时的用手触摸,这不仅会在景物上留下痕迹,也不利于石灰岩的生长,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导致这些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的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如违章抽烟、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可能会引起火灾。

其次,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旅游者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破坏旅游环境气氛,进而影响其他旅游者的游览质量,降低游兴,如随地吐痰、随地便溺等。

最后,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往往会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如随意喂食、投打动物、违规操作游艺器械等行为都可能给旅游者自身带来意外伤害。

三、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道德感弱化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外出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自由自在的追求享受,所以在旅游参观的过程中就会抱有懒散、放任、随意的心理。尤其是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在一个周围人都不认识自己的环境中旅游时,道德的约束力就会降至最低点。由于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目光的监督,旅游者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少了许多顾忌和约束,就会暴露出人性中潜在的恶的一面,于是就出现了平时在家、在单位完全不会出现的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讲脏话、讲黄色段子等行为。这可能就是我国文化传统中“他律”强于“自律”的重要体现。

(二)占有和从众心理

看到美好的事务希望占为己有,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的普遍心理。对于旅游者而言,花钱外出旅游,消费的是无形的旅游产品,从中只能获得一种体验和感受,得不到实物的东西,得多是带走几张照片,因而就会有一种求补偿的、占有的心理。例如一些爱花者会偷偷的摘几朵花带走,带不走的就用手摸摸,甚至在景观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而且很多旅游者在景区游览过程中的行为都是很盲目的,看到别人干什么,不管其行为对与错,就也会学着去做。如在景区一樱桃树旁边,明确标有“禁止随意采摘樱桃”的警示语,在某一时间段内,如果看不到有人摘樱桃时,所有从樱桃树旁经过的旅游者都不会动手去摘,但只要有一个人动手去摘,那其他看到的游客即使无意采摘的也可能会随手摘几个,这就是旅游者的占有和从众心理在作祟。

(三)教育传统缺失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这一结构层次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忽视社会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公共意识淡薄,从而忽视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和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就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环保愿望难以形成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差,旅游者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不文明行为。

(四)景区管理不足

景区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之一。在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设施不足,游客容量超限,服务不到位,导致旅游者在游览中被迫违规。如垃圾桶间隔较远,厕所指向不明,排队时间过长等因素极容易使旅游者产生“不合作”心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五)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的真正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但当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数量非常有限。直至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者数量和规模才急速增长起来。由于旅游者外出旅游经验不足,缺乏旅游的常识和旅游技巧,不知道在旅游目的地或景区景点内,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导致在旅游的过程中会发生乱划乱刻,不尊重目的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等不文明行为。

四、旅游者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旅游者在景区游览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固然与旅游者的素质偏低有关,但同时也与旅游景区管理不完善有关。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他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在景区游览时的责任与义务,不知道在景区应该注意什么。因此,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应该为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提供信息,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使旅游者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文明旅游。

(一)服务性引导与管理

服务性的引导和管理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法。旅游者既是被管理者又是被服务者。这种管理方法是基于旅游者都有公德心、责任心和羞耻心等人性中善的考虑,通过引导游客的行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常见的服务性管理措施有以下三种。

1、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立引导标志

要确保旅游者在景区中文明旅游,景区必须为其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如布局合理、造型独特的垃圾箱,使旅游者便于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内。在景区内明显位置摆放和悬挂美观醒目的旅游引导标志,配置有亲和力的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达到使旅游者自觉维护秩序和环境的目的。

2、明确导游的环保职责,发挥引导、监督作用

导游人员的职责不仅包括讲解、组织协调和安全提示,还应承担结合景物向旅游者宣讲环境、生态保护知识的职责。旅游者在景区游览过程中的行为,会受导游言行举止的影响,故导游通过其讲解和行为示范,可以直接的监督、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因此,旅游景区在对导游人员进行培训时,应注重对其环保意识的培养,从导游的讲解词创作到导游的环保知识的普及,都应成为景区对旅游者行为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

3、社区居民、景区员工的示范引导

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的言行会深刻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同时景区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旅游者尊重环境,遵守景区规章制度。如黄山除了垃圾箱布局合理外,黄山的环卫工人总是不辞辛劳,默默无闻的跟在旅游者身后,捡拾其丢弃的垃圾,甚至为了捡拾旅游者丢下悬崖、山谷中的白色垃圾,黄山的环卫工人在悬崖上打了130多个吊环,用绳子吊着在山崖间捡拾旅游者丢下的垃圾。看到这样的情景,绝大多数旅游者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文明旅游。

(二)控制性引导与管理

景区对旅游者行为的引导与管理,仅靠服务性的方法对旅游者的行为是难以构成威慑力的,还需要控制性的方法来确保对旅游者行为的更好管理。控制性引导与管理的方法主要是指,景区应将旅游者在景区内游览时应有的行为制定成详细、明确的管理规则和惩罚措施,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保证实施。规则一经确定,景区管理人员就要严格按规则办事,对游客违反管理规则的行为必须要按规定就行惩处,决不能盲目迎合游客,不能规定的是一套,操作起来又是一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综合运用服务性和控制性引的方法对旅游者进行引导与管理,使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真正的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禁止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尽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从而通过游客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实现文明旅游。

参考文献:

[1]李萌,何春萍.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26-28.

[2]彭淑清.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98-105.

[3]廖四顺.游客不文明行为研究[J].北方经贸,2008(8):111

[4]惠春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2006(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