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待我长发及腰 用iPad上课可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待我长发及腰 用iPad上课可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11月25日,笔者有机会参与了由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南京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南京市弘光中学的徐志耀老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闵洪全老师、第三初中孙晓光老师分别做了《光影韵,语文情》《渐露曙光的中小衔接之路》《墨韵书香》的讲座;另外,弘光中学的何欣老师开设了一堂运用iPad进行的《一起踏秋去――寻访钟山秋韵》公开课。下面即是笔者对“用iPad上课”环节的记录与反思。

课例简述

为了更好地记录寻访路上的点滴,更好地“与小伙伴们”分享,弘光中学在“文化寻访课程”中充分借助iPad这一先进的电子教学手段,将之与文化寻访的主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行者手记》为主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展现了语文的特色。

每一个主题的《行者手记》,老师们都会提供大量的图文资料,提醒同学们“从这里出发”,并且都附有相应的“寻访提醒”,包括电子地图、交通路线提醒、景点介绍等。学生们则通过iPad的拍摄、录音等功能,记录“在路上”的寻访所得,并根据事先的分工,制作视频或PPT交流寻访成果。

本次,何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分享的《行者手记》是《一起踏秋去――寻访钟山秋韵》。

课上,何欣老师以《金陵晚报》等南京本土媒体对秋日钟山美景的报道作为导入,用iPad现场展示了《落秋暮 结伴踏秋可好》等图文资料。

全班同学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八个小组,分别从秋风、秋景、秋画面、历史等方面入手,配合着斑驳的城墙、石像和庭宇,点缀起历史的厚重,还有秋风飒爽中漫步的人,三三两两、悠闲宁静,选择其中最钟情的画面寻访、记录、展示、交流。

这八个小组分别是“每一程都精彩1组” 、“每一程都精彩2组 ”、“秋风秋景1组”、“秋风秋景2组”、“深秋历史1组”、“深秋历史2组”、“秋日人情1组”、“秋日人情2组”。

每一组均派出两位同学汇报,并由本组一名成员点评视频或PPT制作及汇报情况。

其中“每一程都精彩”的两小组汇报,均采用视频展示。学生们一路上拍摄秋景,不管是琵琶湖潋滟水波,还是树树皆秋色,抑或一地斑斓的落叶、石像路上宁静行走的人们,均被同学们用iPad摄入,让人愉悦的是,在两组同学的镜头里没有“悲秋”的味道,而且视频的配乐很是欢快,倒真正应了“每一程都精彩”的主题。两组同学的iPad展示都很出彩,唯一遗憾的是第一组点评的学生只有草草一句“我们小组的视频很好”,第二组展示的学生将所有要说的话,均呈现在视频上,文字原本精妙,但学生现场的配读却不甚流畅,有些磕磕绊绊,破坏了视频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

何老师现场在iPad上做了点评,并同步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iPad上,他及时指出这两组同学在视频取材上的优点,对学生在解读以及点评上的缺失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秋风秋景”两组同学,均采用PPT的形式汇报展示,一组名为“待红叶满枝,我们一起赏秋,可好?”通过秋风中的景致,验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只是这一组的孩子操作iPad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汇报时PPT的呈现与学生的口头表述总是不能同步。本组学生点评时诚恳地承认了这一点,何老师也为他们“不虚美、不隐恶”的点评表示赞赏。另一小组名为“秋”,引用了大量的诗文,来表达自己对秋尤其是钟山秋景的喜爱。何老师对两组同学引用诗文增加文章文采的做法均表示了肯定,并对两者的异同做了分析,他指出所引诗文必须能与自己的文章气韵相符,所以在诗句的选择上也必须下一番功夫。

“深秋历史”组,分别对“石像路”、“美龄宫”等做了简介,第一组采用的是PPT展示,第二组是视频展示,与前面视频不一样的是,这一组视频进行了先期的音效处理,视频中即有同学的配乐朗诵。不过“深秋历史1组”的孩子,他们PPT文字不是原创,所以在断句上出现了问题,甚至有个别字念错了。本组同学的点评是:“百度的内容太多了。”当何老师的点评同步出现在各位同学的iPad上时,大家都笑了,因为何老师的点评竟然与1组孩子的评价不谋而合,可见查找资料是必须的,但是原创更是可贵。

“秋日人情”组的同学特别可爱,他们的镜头下均有“最美的人”――穿婚纱的新娘,当然两组也有不同:1组的孩子侧重于一个热心的保安,他主动为同学们介绍相关景致;2组的孩子侧重于一个无名画师,告诉大家“高手在民间”。何老师对孩子们选取的视角均表示赞赏,尤其对“画中画”的创意拍案叫绝。

课后,来自于全市各区县的40余名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们分成四个小组,对何老师的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雨花分校的教研员戴锁清老师、宁海分校的特级教师王德庆老师、江苏教院附中的王生福老师、金陵汇文中学的朱佳伟老师分别发言,他们认为电子化手段的运用是教育的大势所趋,而何老师的课则展现了这一手段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表现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几位老师也均对课堂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最后,来自南师大的教育专家汤振刚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对何老师的课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评价,指出这堂课中所展现出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并通过对课堂上问题的分析指出了电子化教学发展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几点思考

在没有听何老师的这节课之前,笔者对于用iPad(或“电子书包”)上课形式是比较陌生的,听完之后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新的授课方式让学校“收集学习过程”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汤振刚教授所言,学校对学生的成长点滴有“收集”责任,但是历届学生如过江之鲫,学校实在无法对每个孩子的学习历程进行“汇编”,但是如果学校只是记录了学生的“成绩”,未免太可惜了。iPad进课堂的最大意义,就是将这一点“可能”变成现实。

依托“苹果”强大的教育系统软件,弘光中学“文化寻访”课程的初衷“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灵阅读文化”的痕迹能一一珍藏。以“行者手记”为例,弘光中学语文组的设计是:11月中旬,钟山访秋;11月底,门东“老味道”;12月,一起逛南博;2014年一月中旬至二月底,石城雪霁;二月初至二月底,秦淮灯影……这一系列的文化寻访的过程与成果,只有借助iPad这一电子化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不虚美、不隐恶”,让语文公开课课堂“真实化、家常化”。众所周知,现在不少的语文公开课,在经过多方打磨后显得很精致乃至精美得失真。但是用iPad上课时,很多内容不能被老师事先“预设”或“掌控”,如本节课上何老师的点评都是现场输入系统,同步出现在每一位同学的iPad界面上,这就使得课堂“真实化”了。换一种角度来看,对老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专业功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所以,何欣老师在这节课上“语言干净、动作简练、评价到位”(汤教授语)的精彩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新媒体时代,这种授课方式成为生活化作文的实现路径。今时今日,我们已进入了不可阻挡的“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思”,还要顾及我们语文教学的写图、写声,以及“以图写,以声写”。iPad进入课堂后,也将大量具有生活化的素材引入,同学们在写图、写声的时候,更好地将生活融入,从而有效实现“生活化作文”。

用iPad上课,必将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上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但是诚如南京雨花区语文教研员戴锁清老师所言,这样的课既需要学校的“本钱”也需要教师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语文的“本色”,小组学习的形式是否会淹没了学生个体?

当然,这些担忧并不能抹杀“用iPad上课”的优点甚或阻挡无纸化教学大势,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用iPad上课课堂更生动活泼、维度也更立体,更有生命力(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发展)。行文至此,不禁笑问一句“待我长发及腰,用ipad上课可好”?

[作者通联:南京市虹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