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乡偶书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乡偶书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题】

在2011年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5首诗歌中,《回乡偶书》(其一)是新增的一首,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共同感受: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故事】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的春天,太子宾客贺知章,回到了他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他三十多岁时在长安考取进士后,就一直留在长安担任各种官职,兜兜转转,如今告老还乡时,他已经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了。

回到家乡后,贺知章每天除了饮食睡觉外,便常常拄了拐杖,到门外去闲逛,看看家乡的风土人情。

离他家不远,便是越州著名的镜湖。贺知章常常立在湖岸上,眯着已经昏花的眼睛,长时间看着眼前的湖水。他离开家乡五十多年,如今家乡所见到的人物和房屋街道,都和记忆中的有很大差别了,唯有这眼前在春风吹拂下泛起波纹的镜湖水,还是他当年记忆中的模样。

这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样来到了镜湖边。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跑过来一群孩子,他们见到拄着一根长长的龙头拐杖、长着长长花白胡子的老爷爷,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贺知章很喜欢小孩子,他摸摸这个孩子的小脑袋,拉拉那个孩子的小辫子,慈祥地问他们是谁家的孩子?上学跟先生念书了没有?都念了什么书?

孩子们见这位老爷爷这么亲切,渐渐地都不再那么紧张了,有个大胆些的孩子便开口问道:“老爷爷,你是谁呀?来这镜湖边上干什么?”

贺知章笑着说:“我姓贺呀,我很喜欢这镜湖的水,所以来湖岸上看看风景,吹吹湖风。”

见到贺知章说话态度很是和蔼,孩子们胆子渐渐都大了。他们叽叽喳喳地问:“贺家爷爷,我们以前没见过你,你从什么地方来这里哪?”

“我就是这越州的人呀,我的家,就在湖岸那边的那所房子里。”说着,贺知章提起拐杖,指了指自家院落的方向。

一个孩子却摇了摇头,认真地说:“贺家爷爷,你骗人!”

贺知章问:“哦?你为什么觉得我是在骗人呢?”

那孩子说:“嗯……因为我知道那所大房子是谁家的,我妈妈跟我说,那是贺家的房子,贺家出了个贺老爷,年纪轻轻,就到长安去做了大官。皇帝很喜欢他,请他给太子当老师,教太子读书。贺老爷很年轻,可是,你却是位胡子都白了的老爷爷。”

贺知章呵呵笑道:“我就是那位贺老爷,我曾经很年轻,可是,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我就变成一位老爷爷了。”

见到那孩子还半信半疑地望着自己,贺知章微笑说:“你们听,我说话不是和你们一样的越州口音吗?”

后来,贺知章感慨万分地写下了《回乡偶书》(二首),来抒发回乡后的感慨。

【诵读】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偶然写下来。 鬓:耳边的头发。 衰:指鬓发稀疏、斑白。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诗意素描】

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鬓发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能认识,笑着询问我:“客人你从哪里来?”

【写作借鉴】

诗的前两句里面含有对比,“少小”对“老大”,“离”对“回”,“乡音无改”对“鬓毛衰”,所以,儿童才会相见而不相识,才会把我当作客人询问。诗歌明白如话,但平白的语言下,却涌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久别回乡的激动、人生易老的感慨,这也是这首诗千百年来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类句撷英】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大意:快接近家乡了,诗人反而更加胆怯了,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或可怕的消息。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大意: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人事无常,变化太多了。只有门前镜湖里的水没有改变,还流着和以前一样的水波。

【博闻馆】

唐代官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这个词,由唐代诗人韩愈最早使用。唐代对官员的退休年龄、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能享受原俸禄的一半以上的退休金,而那些有功之臣则经皇帝特批后可获得全部俸禄。唐朝时规定普通官员七十岁退休,但这一规定执行起来却比较灵活,不够七十岁但身体差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而尽管年过七十,身体好的还可照样任用。

(岩 石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