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梦回雪域 大象无形,至情至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梦回雪域 大象无形,至情至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片大地上,不仅保留着张建平所有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也饱含着他对于自由与生命力的全部理解。

绘画是一种对现实的记录,也是一种对思想的表达。在他的画中,还有人与自然的对话,生命与时空的交流,以及爱与梦的延绵不息。“看过的山和天,才知道什么是辽阔与苍茫。”纵身在他乡,永存向往。

张建平的父母是第一批进藏大军中的一员,身不由己中把他生在了那儿,他在雪山、灵塔、经幡、草甸、牦牛、酥油、糌粑中长大,十多岁前没有离开过。因此,他有比旁人更强的身体、更韧的品性。

说句实话,不好给他的画分类。但不妨问一句,何须要归类呢?有人说他在画肌理,仅仅以为他画的是肌理,只能说明你没有读懂他的画。从来,对一个画家而言,心象是生命深处的述说。他描绘,因为心中想倾诉;他歌唱,因为心里有潮起潮落。

他画过莽莽群山、猎猎经幡、茫茫草甸、壮壮牦牛,他并不满意自己,他知道,这只是的表象!他扪心自问:雪域从哪里来?经幡从哪里来……在亦真亦幻的睡梦中,他梦到过混沌初开的造山运动,梦到过雪锁冰封的晶莹世界,温情与震撼、粗砺与豪迈、妩媚与绚丽,常令他魂不守舍。

那天,他在纸面上用斗笔泼洒出一片火焰,才意识到找到了内心表达的方法。“火――是有爱、有活力、有智慧的强大能量。是完全能够收服和塑造所有即将诞生的物质的圣言。”凭着那个梦,凭着对这片神奇土地与生俱来的认定,他刨开表层的浮土,看到了天雷地火、洪荒方定的元真世界,并把它画在了纸面上。那狂热的红,混浊的黑,惨淡的蓝,时浓时淡、时密时疏、时润时枯、却在升腾沉降的较量中,释放出一种不可名状的能量。无论排山倒海似的对峙,还是短兵相接般的裹挟,对于形成于几百万年前的断层来说,图像留下的只是历史纵线中横的瞬间的一个片断。那无数次的撞击、挤压、沸腾、溅落、喷涌、堆积,生命从这里开始,所有的痕迹肌理都展示出生命体诞生、发育、成长的信息,既混沌又清晰,既完整又分离。如果说,他描画出了物的肌理,显示的当然不只是结果,更证明和展示着过程。境由心造,画由心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就会主宰画面,而成为明晰的意象。

至此,他好像打开了一个极富的矿脉――把画笔指向冰川。那巨大的冰川肯定潜藏着很多故事:在记忆中,是不是有一抹早起的金黄映照过凸起的冰坳?那一片在隆冬中被封冻的湖水,涌动过的波涛像被凝固成晴空中的片片层云?而不知年岁的那道冰川,挤压经年的断层更容易被读成千年大树,记载风霜的年轮?有多少种生命,就有多少种生命的式样。他笔下这些绘制冰川的画图,泛着蓝色的寒光,巨大的褶皱岑寂、冷峻、清寒,阳光下晶莹透亮,阴霾中沉郁绵长,其实他描述得格外真实。只不过好像不停地在变奏,使描绘显得更加丰富。

他是用直觉在画自己想画的画。直觉是生命中的情感、经验、理念汇聚的焦点。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锻成了他洞察的智慧,思索的浪漫。有人会觉出这样的画有一种对传统挑战的意味,然而更多的是,它那特有的写意风格和意象图式,仍然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沃土中,而让人感到熟悉和亲近。

看他作画,会觉得他特别认真。一张画,时常画了又画,一定要画出原初的感受。一首诗中这么说“其实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啊,就不会这般可口”!

iTalk对话张建平

iTalk:为什么要画雪域?

张建平:这和我从小就感受高原的气息有关系。我的父母是第一批的大军,不经意间把我生在了。因此我从小就受高原那种气息的影响,喜欢蓝天,喜欢白云,喜欢那里的草地,喜欢那里雪山和牦牛,牦牛对我来说,是一种代表藏族人的耐劳,抗高原、抗缺氧的动物,体现人的那种精神。

iTalk:如何走上画画的道路?

张建平:1969年我从回到四川,后来在内蒙当兵,也是搞文艺,在部队画电影广告,画幻灯,也练就了我的一些技巧。所以,回到地方以后就开始真正拿起笔。最初画画只是从儿时产生一些朦胧的东西,并不能系统地把它画出来,表现这些的形式也很朦胧。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我拜在赵蕴玉老师的门下。那时候老师传授了一些技巧、思想,再加上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开始慢慢形成现在的风格。

iTalk:可以说画画是你表达对情感的一个重要出口吗?

张建平:从2000年起,我基本上每年到,2007年曾进去五六次,就是不断想去回忆儿时的一些东西,把它抓回来。因为儿童能表现纯真的东西,现在很多你想表达又表现不出来的东西,装是装不出来的,画也画不出来。因为我确实感受,很多人看我的画就说“你这一看就是表现的,你肯定去待过”,我说:“我是在那生人,长在那个地方”。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拿起笔一画就能表现出牦牛的各种形态。比如说画的山,就跟他们内地画的山水画,写生回来画的山不一样,他们画的多多少少带内地山的那种形状,一看就不是的风景,我的画一看就是的山。

iTalk:这种所谓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建平:在,你要到了藏北,那个地方给人的感觉才叫大气磅礴、豪气。你要在内地,比如说四川的山,对来讲只能说是个小山脊。到了才能感觉到天有多大,有多蓝,云有多高,以及山的那种气势。那个地方真的能锻炼一个人的心胸。你要是在内地呆久了,就要到去锻炼一下,看一下那里的山,你的心胸就会很大,你看到天,心就会飞得很高。所以我觉得我就适合的天,的山,的任何地方。的东西代表了神秘,不管宗教、艺术、思想等各方面,很多人只了解它的皮毛,包括很多当地人也不能完全把它理解。想把所有的东西表达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iTalk:为什么会选择以牦牛作为主要绘画对象?

张建平:以前就画山山水水,1997年开始画牦牛,那时候画得不是很成熟,虽然头脑里有这些印象,但是表现不出来,怎么画,技法也达不到。因为我喜欢那种大气,牦牛给人的感觉就是,牛是很温顺的,不会向人去索取。以前我没打算画,我只画、四川的山水,可觉得山水的表现太小家子气,很秀气,却不能表现我的需求。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李苦禅画鹰,我画牦牛。我就画这个主题,把中国几千年留下的笔墨,朝写意的方向发展。藏北的大山是很少有树的,一画树就像川西草原的山景,没有雪域苍凉的感觉,就表达不出气势宏大的意境来,所以我就只画冰天雪地的高原、星罗棋布的牦牛。草原,不管是春夏秋冬,很远看到的小黑点都是牦牛,不管再热,再冷,风吹雨晒。很多事情需要表现,把神圣的东西,圣洁地表现出来,是不容易的事情。

iTalk:除了牦牛还画什么?

张建平:我有时候画经幡,蓝、白、红、绿、黄,过去叫风马旗,最早苯教的经幡,蓝代表蓝天,绿代表草地,白代表白云,红代表太阳、火焰,黄代表土地。我画的元素,这些元素的本质非常纯洁,而我的绘画之所以到达现在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托于这些元素原始的纯洁,而不是说我画得很好。不过有一点就是,绘画时我非常诚实,尽量把我内心想要呈现的感情和想法表现出来。

iTalk:怎么看待绘画的风格?

张建平:画山水,学古代四王,照他们的摹本画,你画得再好也无法超越,画彩墨画得再好也超不过张大千,所以必须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古人的东西你可以汲取,可以吸收,可以把他的东西拿过来,你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要提高,发扬自己的风格。包括很多中国画要创新,你看很多画展都提创新两个字,真正他们画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很多东西。我最崇拜的书法家是日本的井上有一,他是当今日本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已经去世了。我用IPAD下载很多他的画,发现书法还能这样写,他所表现的逻辑就是不管你怎么说,你说你的我画我的,写我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创新。书法没有规定我怎么写,绘画没有规定我怎么画,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我自己,画我高兴,画我的意境,绘画讲意境,书法也要讲意境。

iTalk: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张建平:绘画是讲用心,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思想修养不一样,他看的绘画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中国大写意不是乱画的,是有章法的。大写意讲布局,绘画也要讲布局,整体的布局,局部的布局,色彩的布局,线条和点面块都要考虑到,包括最后落款、印章,都是有整个大的布局。绘画首先要静下来,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不行。

iTalk:在追求静的过程当中,你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张建平:静,这个东西很大,也可以说很小。比如说这个静,我要表示就是把一种画达到出神,超越自己的一些东西,因为我以前在生意场上真的是有点浮躁,老静不下来,根本没办法看东西或去学习充实自己。所以现在我就通过绘画,我把所有生意上的事情弄断,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境由心生,静不下来心来就没有办法达到一定的超越,只有沉静下来才能够冷静地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