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风里,听“桥头人家”讲述救人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风里,听“桥头人家”讲述救人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见到杨烨是在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桥头,他的铁皮房子里。这是2002年的3月26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身体瘦削、额头颇多皱纹的杨烨接受了笔者采访,那不易察觉的内心深处在回味着58年的沧桑生活,慢慢地,这位刚强的男人双眼里涌出大颗大颗的泪珠,在春日的映照下晶亮晶亮的。

救人就这样与自己结缘

杨烨过去是河南省第二纺织器材厂的工人,曾当过厂里机修班班长,机修工务段段长。凭着一身过硬的机修技术,他拉扯着老婆和一个女儿艰难度日。

杨烨年青时很有把子劲儿,去全国各地搞安装时在招待所里靠着蛮力打走了两个流氓,救下了被流氓欺负的少女;为救一个女工友和她刚出生的孩子,杨烨捋起袖管,让医生一下子抽走了300毫升鲜血……

但杨烨真正干起救人这个“专业”,还是缘于自己的一次轻生。那时,他在厂里年轻气盛,因为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就常和领导争吵,有一次还当众摔了杯子,领导指着他的鼻子威胁着:“我要开除你!”杨烨理直气壮地顶撞道:“你敢,你要开除我,我就死给你看!”不过,领导没有开除他,但找个机会给了他一个处分。杨烨感到很伤心,他一个人跑到黄河边,转了大半天,当他最后下决心要跳下去时,一个人拉住了他,给了他一次生的机会。

那次被救,让杨烨明白了一个理儿:想轻生的人,其实内心是特别矛盾、特别脆弱的。关键时刻,只要有热心人拉他一把,多数人会醒悟过来,勇敢地面对生活。杨烨说,他有过轻生的念头,才能特别理解轻生者的思想,跟他们容易沟通。

为了救人,杨烨找到一个能救人的地方。12年前,他在河南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桥头10米远的地方搭了一个简易的铁皮房子,携妻带女住了进去。为了糊口,他在铁皮房子里摆了个烟摊,由妻子照应着,自己则每日在黄河大桥上溜达,寻找救人目标。十几年来,杨烨占尽“地利”,已救了73人。

要教会更多的人救人

由于住在桥头时间长了,过往行人称这里为“桥头人家”。杨烨救人多了,在当地也有了点名气,桥上桥下只要有人轻生,就会有人跑来喊:“老杨,快去,那边有人跳河了!”他起初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二话不说撒腿就往出事地点跑。但后来一件事使他伤了心,他决心唤醒他人的良知,让更多的人去参与救人。

那是2001年3月,那天一大早,老杨还没起床,就有人跑来敲门,那人气喘吁吁地说:“老杨,快起来,桥上有人跳河了。”杨烨睡眼惺忪,忙问:“在哪儿?”来人气喘吁吁:“在大桥的北头,我吓得跑过来叫你。”老杨大吼道:“混蛋,你为什么不拉住他?”那人断断续续地说:“我又不是救人的。”杨烨发疯般向桥的北头跑去。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一桥跨河南、山西两省,全长2000多米,桥的北头就是山西境内,等到老杨跑过去,那位轻生的人已被滚滚的黄河水冲走了。然而,那位报信的人完全可以将轻生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但他没有这样做。

那一天,杨烨痛苦极了:为什么许多人跑过来喊我去救人,而他自己不去救呢?杨烨告诉笔者:“我不怕跑路,不怕出力,问题是这样一折腾,好端端的生命瞬间就没有了。”

从此,杨烨在自己救人的同时,也引导着身边的人去救人。在杨烨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学会了救人,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在家里召开一次“救人研讨会”。

杨烨的老伴刘莲英几年前患了脑血栓,经及时治疗,生活能够自理,就这,她也曾救过两个人。2000年的夏天,有一天杨烨不在家,有位妇女要跳河,刘莲英慢慢走过去,在跳河人面前假装跌倒了,大喊“救命”,想跳河的妇女把她扶起来送到了铁皮屋里。进了屋里,刘莲英就不让那妇女走了,直到劝服其放弃了自杀念头为止。

杨烨的女儿今年22岁,她已经救了4个人。1999年,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川村一个叫宋波的11岁男孩在黄河上溜冰掉进了冰窟里,她用父亲专制的救人竹竿把那个小男孩钩了出来。

杨烨一家是“救人之家”,杨烨救人成功也有老伴女儿的一半功劳。因为轻生者多为女性,他一个大老爷们与轻生者沟通起来极不方便,于是,老杨负责“救人”,而妻子、孩子则负责“救心”。

救人也需要知识

杨烨告诉笔者,救人第一需要力气,其次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智慧,要说服一个下决心寻死的人不去死,不会讲理能行吗?劝说轻生者走活路,是杨烨十几年积累的知识。

今年3月25日(即笔者采访杨烨的前一天)晚上10点多钟,杨烨又像以往一样借着路灯的灯光到黄河大桥上巡视,他发现大桥北端在山西境内的第四个桥墩上有一人站在栏杆外痴痴地看着脚下流动的黄河水。老杨凭感觉这人要跳河!但多年的救人经验告诉他,此时不能慌张,更不能喊叫,否则那人会跳下河去。他哼着曲子,装着悠闲散步的样子慢慢走过去,离那人两米远时才看清是位姑娘。杨烨很随便地问她:“姑娘你在看什么啦?”那姑娘没有搭理他,把头扭向一边,一只手去抹脸上的泪水。乘这个空儿,老杨双手猛地抓住那姑娘的双肩,硬将她隔着栏杆抱到了大桥上。但刚一落地,那姑娘又朝栏杆外的桥下扑去,嘴里大骂杨烨“流氓”。老杨顾不上这些,拦腰将姑娘抱在腋下,一口气跑回他的铁皮屋里。到了屋里,刘莲英和女儿又是端水,又是递上热毛巾。可那姑娘不领情,拼命向外冲,冷不丁将堵在门口的杨烨撞倒在地,她自己也摔倒了,老杨一翻身抓住姑娘的后脚跟,在老婆和女儿的帮助下又将那姑娘架回屋里。这一回姑娘可没劲再折腾了,开始以泪洗面,啼哭不已。刘莲英和女儿端来糕点,又冲了一杯奶粉,让她吃喝,杨烨见此怒道:“我是这里的治安管理员,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今天不讲清楚,我把你送到派出所去!”

想不到这一招还真灵,那姑娘一头扑在刘莲英的怀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起来。那姑娘刚满20岁,家在洛阳,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热恋中的男朋友,可去年,男朋友到三门峡来打工和别的女孩好上了,春节也没回去。姑娘到三门峡找到那小伙子想问个明白,不想小伙子说他压根就没有爱过她。涉世未深的姑娘哪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姑娘说完后,刘莲英又给她做了一碗面条吃。老杨正准备安排她和女儿一块休息,那姑娘说要去厕所,可刚一出门就没命地往黄河边跑。这里的黄河河岸很陡峭,只有一条小石阶路,老杨只顾追那姑娘,不想一脚踏空就滚了下去。杨烨气得不得了,他爬起来将那姑娘狠狠地往肩上一扛,爬了百米长的坡才扛到小屋里。一进屋,杨烨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妻子和女儿忙给他擦身上的血,那姑娘站在一旁也吓呆了。刘莲英拉住那姑娘的手说:“你再想不开,可就把我家老杨折腾死了。”坐在地上的杨烨余怒未消:“真要死,你就去别处死吧,我可真救不了你啦。”那姑娘闻言,“扑通”跪在了杨烨面前泣不成声,“我再也不想死了,我要为你们活着。”那一晚,他们和姑娘谈到天亮。笔者赶去时,杨烨的女儿正送那姑娘回洛阳,在阳光下,那姑娘虽然憔悴,但脸上布满笑容。而站在桥头的杨烨却流下了老泪,他说,这是高兴的泪,因为这个姑娘终被他救了过来。

救人不图报

笔者问杨烨:“你救过那么多人,他们一定会记往你,有人来感谢你们吗?”老杨感慨地说:“只有两个人。”老杨认为,这不奇怪,谁愿意把自己自杀的事到处宣讲,又有谁愿意时常触及自己的伤心事呢?杨烨救人从不问他们的姓名、地址。有些人临走时主动给他留下了电话、住址,他都给藏起来。在笔者的一再要求下,他才翻出部分被他救过的人留下的联系方式,他一再叮嘱笔者,可以打电话问问情况,但千万不能将他们的真实姓名和住址写到文章里去。老杨说,他们都年轻,这样产生了负作用,多不好哇。

杨烨救人从不图回报。他曾救过两位同时想轻生的姑娘。几个月后,那两位姑娘为他送来1700元钱,临走时,姑娘说,如果他不收下,她们就不上车。老杨哄着她们上了车,又专门跟司机交待不要让她们中途下车。司机以为这两个女孩子是杨烨的闺女,老杨就把实情对他说了,司机很是感动。车启动了,老杨又把钱从车窗里塞给了姑娘。

救人不图报,杨烨为救人还贴进了不少钱财,许多人救上来后身无分文,杨家人不仅管吃管住,还得买张车票送上路费。

在杨烨的救人生涯中,救活了不少人,也从黄河水里捞上来不少死人。活人他可以劝说教育送其回家,死人只好运到当地派出所。去年八九月份,杨烨捞上来两具女尸,一人戴着白金项链和金戒指,另一个手腕上还戴着欧米茄手表,老杨一生中虽没有买过这些东西,但他知道这几样东西很值钱,他专门把这些东西交给派出所,并登记在案,便于将来死者的家属来领。很多旁观的群众说他傻,说如果老杨偷偷地把死者的东西留下来放在家里,谁也不会知道。杨烨坦坦荡荡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我老杨为救人肯把命舍了去,能看上这点钱财吗?”

爱心真情暖天涯

老杨刚强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千般柔情,每一个经他救起的轻生者向他讲述着自己的不幸时,老杨都会落下同情之泪。

十几年前,杨烨救上来的第一个轻生者是山西省运城地区的一位农村妇女,她生了两个女孩后没有再生下男孩,就遭到丈夫和家人的打骂,胳膊和腿上整天都带着伤。她实在受不了了,就准备抱着孩子从桥上投河自尽,让杨烨给救了。那几天,杨烨一家人也陪着那妇女流泪,后来通过当地妇联将那妇女接回了家。在杨烨救过的人中,既有干部,也有生意人,还有受伤害的“女”。被救上来的人,都到杨烨桥头这个小屋里倾倒“苦水”,杨烨陪他们流过泪后,还要想方设法说服他们勇敢地活下去。

笔者采访时,杨烨的老伴刘莲英流着泪说:“老杨还救过我呢。”前几年,刘莲英得了脑血栓,虽然凑钱买来了药,但却交不起打针的钱。为此,老杨常在自己的身上练习,学会了打针。他给老伴打了三年针,输了三年液,终于让妻子站立了起来。谈到这时,坐在旁边的杨烨鼻子有点酸,眼圈红红的,但他仍微笑着说:“我救了那么多人,还能不救自己的老婆吗?”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杨烨这个名字,也知道他是“桥头好心人”。他的“职务”也越来越多,有“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南路政员”、“三门峡涧河派出所义务治安员”、“三门峡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家庭医院卫生员”等。这些都是不发工资的职务,但老杨干得卖劲,同义务救人一样,他感到自豪。

杨烨这个专职救人的“桥头人家”真算得上是个清贫人家。为给年轻人留个位置,他主动下岗。老伴也是早已病退在家,单位效益不好,上万元的医疗费也报销不了。女儿上了两年公安学校,待业在家。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自食其力,活得也很实在。杨烨常把自己当作活教材教育那些家境甚好的轻生者:“我都能这样有滋有味地活着,你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