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理念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理念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们的教学要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营造出既适合自己才能发挥又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41-01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适应新理念,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活力呢?现在我结合数学科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儿童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种特别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就乐于去研究。数学教学要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致不高,若从一开始的例题出示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电脑展示):从前有一只猴王,得到了大小一样的三块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第一只猴子一块,第二只猴子见了说:"太小了,我要两块。"这时猴王想了一下,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第二只猴子2块。第三只猴子更贪了,它嚷着说:"我要三块。"猴王不假思索地拿起刀,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给了第三只猴子3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第一只猴子分得多,有的说是第二只猴子分的多,还有的说是第三只猴子分的多。经过一番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及时引导学生动脑分析,并通过多媒体教具演示,终于许多学生抢着回答:"是一样多的。"就这样争议一下子平息了,学生恍然大悟,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感受特别深刻,并且从中发现真理,统一了认识。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信手拈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为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动手操作――感知领悟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素材,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先鼓励每个学生用图表示出某个物体的一半。对于学生的图,教师先不急于评价,而是先出示一个蛋糕模型,让一名学生上前把它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将两份重叠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两部分完全一样。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个蛋糕的一半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 “1/2”,并读出了这个数。随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图形进行评价。接着,教师让学生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展示的作品中有很多情况,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折出了四分之一。”并且出示了图,然后教师让同学们对他的折法进行评价……从这个例子来看,学生在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实际――主动参与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当学生走进课堂时,他们的脑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所需学习的部分知识,并且对这些知识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同时,学生身处于社会之中,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仍是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一个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时钟,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时钟介绍给大家。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对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以及1时=60分等知识得到了理解和掌握。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合作交流――开拓思路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往往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提供一切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为学生准备长度分别是10cm、6 cm、5 cm、4 cm的小棒。让学生动手围一围,看看哪三根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三根不能围成三角形?在小组内交流操作结果,完成下表:

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观察、讨论、交流能围成三角形的几组小棒,发现了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几组小棒,又有什么发现?发现结论后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这一发现?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营造出既适合自己才能发挥又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