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克里斯.韦伯:美国股市的“带头大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克里斯.韦伯:美国股市的“带头大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送报纸男孩的掘金史

16岁那年,克里斯韦伯被女朋友甩了,心情非常低落,加上凤凰城热得都快能在人行道上煎蛋的鬼天气,韦伯只能呆在家里读书。虽然他已经阅读过大部分的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但对资本市场方面的书却没什么兴趣。那是1971年,股市自从1966年开始就持续低迷,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韦伯的父亲从1942年起就投资了一家共同基金,正为低迷的熊市而苦恼。

韦伯的父亲开始寻找另外的投资机会,并读了一本叫《如何从货币贬值中盈利》的书。这本书建议投资者去买金银以及一些不易贬值的硬货币,比如瑞士法郎。但他没这么做,仍然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股市,只留下很少的资金在那本书里面提到的其他投资方式。

这时韦伯也开始读这本书,并带给他意外的启示,这本书让韦伯了解到什么是货币,以及货币如何发展得最好。而此前一本叫《如何在金币中获利》的书也让韦伯了解到,金币的故事其实就是文明繁荣与衰落的故事,以及到底是谁拥有了黄金,并且黄金从来都是从衰落的国家流动到成长中的帝国的。

当暑假结束的时候,韦伯已经忘记了甩掉他的那个女孩,并被货币这种“神秘的知识”完全迷住了。韦伯确信,美元相对于黄金、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的汇率会降低。这时他意识到了全球货币体系。本质上,国际货币体系在1944年到1973年之间,给予美国政府能够印刷可以跟黄金一样被广泛接受的货币的权利,这项特权没有其他任何国家曾经拥有过。

韦伯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时机,也幸运地处在变化中的城市。韦伯勇敢地跑到当时亚利桑那州的州长JW的办公室里,红着脸告诉他关于黄金的想法,州长笑着同意他的观点,并建议说“继续持有你的黄金”。

韦伯跑到银行,取出他靠送报纸攒下的650美元。当时,美国公民持有黄金是违法的,但是可以拥有钱币或者稀有的金币。韦伯第一次买这种钱币时,只用了12美元(不到一盎司黄金)。

1 00倍收益的投资

那个夏天的8月15日,尼克松总统突然宣布,在工资和价格控制下,准备关闭“黄金窗口”。他剪断了黄金和美元最后的联系,国际货币体系开始陷入混乱,美元对其他强势货币的贬值真正开始了。在那年12月,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贬值,相对黄金贬值了85%。

韦伯在那天晚上的广播里面听一个交易员Rene谈到了杠杆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保证金用1美元买到4美元的黄金。没过多久,韦伯手里面就有了差不多2000枚Oid British Sovereign。

就在一个月后,黄金价格开始掀起风暴,到70年代末的时候,达到800美元一盎司,Old British Sovereigns涨到快300块1枚,差不多是韦伯最初购买时价格的100倍。

4周赚10倍的传奇

20世纪80年代早期,韦伯又把全部的投资都放在美国国债上,其中一半是三个月的短期债券,一半是长期债券。

幸运的韦伯在1980年4月遇到了一位债券投资专家,这位专家和他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那时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的利率都在涨,而且短期债券的利率上涨得更快,这种现象是不能持久的。当时美国的短期债券利率已经达到了20%,与银行拆借利率水平相当。而当时的长期债券利率只有13%。这位专家对韦伯说:“美联储正在想方设法解决高通胀的问题,一旦超级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的利率就会下跌。而且短期债券的利率会比长期债券利率跌得更快,也就是3个月国债的价格比长期国债的价格涨得快。

在这位专家的指点下,韦伯做起了国债期货骑墙交易,买多短期期货的同时,卖空同样数量且同月到期的长期期货。那时美国还并没有任何一位投资人从事过这种同一时间买卖同一金融产品的交易。

随后而来的1980年E5月,卡特政府果然出手打压通货膨胀,并且力度很大。于是韦伯的这笔交易在4周内,从400美元飞速涨到了4400美元。他的这一投资震惊了金融界,使得替韦伯操作该交易的证券公司在此后20多年里,一直将此作为经典案例向新晋的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讲诉。

之后国债便成为韦伯投资组合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持有了大量的2004年~2009年到期的美国长期国债,回报率大约在10%左右。

趁早摔跤换来的宝贵经验

中国作家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对于一名成功的股市作手来说,也许这句话得改成:摔跤要趁早。因为摔跤早,那时本小,损失不至于太大,但却能汲取宝贵的教训。韦伯就是这么“幸运”地“趁早”摔跤了。

1974年的8月,19岁韦伯的一个朋友在听了他在黄金投资上的吹嘘后,慷慨地拿出2万5千美金委托韦伯理财。于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便把这2万多美金的全部,都砸在了黄金期货上。

但就在紧随其后的两个礼拜内,黄金的价格下跌了12%~15%。更郁闷的是,那年19岁的韦伯还没学会止损与控制风险这样的概念,他选择了加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爆仓。

多年后韦伯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太糟了!30多年过去了,我仍能感觉到这件事对我的刺激!我和这位朋友最后一次通电话时,他问我:韦伯!你还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吗?”

韦伯也很快从这次惨败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之后的每一次投资之前,他都会问自己:我所做的这一项投资的最坏可能是什么?永远把最坏的可能在投资前就想出来,并形象化。

1999年,一位投资人给了韦伯更好的建议,并且强化了韦伯在上述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那就是无论市场处在多么复杂的情况,也无论你的内心有多么贪婪,永远在资产最高价或买入价的向下25%处,设置你的止损点,全部退出。韦伯后来将这一规律总结为“跟踪止损”。从此以后,韦伯再也不靠他那引以为傲的第六感进行投资了。

这时候韦伯也开始从他做投资的父亲的教训中继承一些经验。韦伯的父亲和韦伯一样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有金币,但他父亲并没有退出,而是将金币一直持有到了2001年,最后不得不在金价触底的时候卖出,损失了一大笔钱。韦伯告诉自己:“绝不能在一个长达20年的熊市里,一直幻想持有的某一种资产价格会反弹。”

韦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住在佛罗里达州,那里有很多大资本家和富翁,网络泡沫兴起的时候,这些人几乎都进入了市场,于是有人问韦伯对高科技市场的意见,当时他给的意见只有一句话“25%止损”。于是这个人就把自己资产的一半按照韦伯的意见来操作,在市场下跌了25%的时候全部退出了。而另外一半却持有到了2002年。

在亚洲的基建股中淘金

1992年韦伯从《哈佛商业评论》上读到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德鲁克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世界生产基地正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转移出来,转移到中国和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番言论引起了韦伯强烈的兴趣,于是1992年年末,韦伯亲自飞往科伦坡验证德鲁克的判断。

到了亚洲,韦伯大吃一惊,他看到亚洲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投资机会比比皆是。但是聪明的韦伯却看到,亚洲国家和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不完善,公路、水源、电力设施和通信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于是韦伯大胆地投资了亚洲的基建股,其中最成功的股票就有香港的合和实业(00054,HK)。

在1995年韦伯沽出基建股时,有人问他:“是市场不好了吗?”韦伯回答道:“其实我没有一个明确的退出机制,我只是觉得已经赚了足够多的钱了!足够后半辈子的生活!”

韦伯全球机会报告

虽然没有取得过任何一个经济学学位,且没有为任何一个华尔街机构工作过,但委托韦伯理财的大亨包括了纽约市有名的地产开发商、瑞士亿万富翁和世界数一数二大制药公司的继承人,甚至还有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和美联储高宫。

2000年开始,韦伯放弃了代人理财,改写投资报告,并开始了全球各地的游历,拜访世界各国的投资大师和著名投资人。

从2000年10月开始,韦伯开始给对他感兴趣的投资人撰写系列报告,他将其命名为“韦伯全球机会报告”(Weber Global Opportunties Report),而且很便宜,只有200美元。如果按照他的建议进行投资,那么2000年的收益将是5.8%,2001年是33%,2002年是20.1%,远远好于道指甚至标普500指数。按照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韦伯也会给出8%~50%的止损,通常情况下是25%。

有朋友问他: “你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旅游,而且还看了那么多书呢?”韦伯说:“除了投资以外,这些是我仅有的一些会做的事了。”

韦伯喜欢投资方面的挑战,喜欢接触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而他的荐股信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投资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规避老鼠仓,自己不会投资推荐的产品。但韦伯对这一行规不以为然,他说:“我把自己的投资告诉别人,别人才会相信我。”

2007年11月,他建议大家全部清仓;2009年3月,他认为投资的机会来了……如果听从韦伯对大势的判断,相信投资者就可以避开金融危机了……之后他又提出了“贵金属+现金”的投资组合,贵金属是为了防通胀,而现金则是“通缩之王”。

韦伯说,他未来看好DIA(道琼指数ETF),并给出了10%的止损。当然还有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