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手把手
为理解拍手叫好
徐 洁
天空中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漫天飞舞。(雨景的描写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人物的心情交代了背景。)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交代人物与地点。)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虐地打在脸上,或许这样我的心会舒服一些。(以“雨”的“肆虐”来衬托“我”的心情。)
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树木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都如仙境般迷人,可我却提不起精神去欣赏。(环境虽“迷人”,但“我”精神“提不起”,暗示了“我”心事之重。)
“你冷吗?”他关切地问。(一个“关切”地发问,打破僵局,开启下文。)
“不冷。”我回答说。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终于打破了沉默。(“我”的反问,打破了沉默。)
“哦!因为你不想说。”他不紧不慢地说。
“我生物才考了94分。”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低得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语言加动作的描写,很自然地交代了事情的原委。)
“嘿!还不错,满分是100分吧!”他半开玩笑地说。(“半开玩笑”是对“我”自责的理解,对“我”的鼓励。)
我一声不吭。
“难受吗?”他关切地说。
我闭上眼,眼前黑糊糊的一团,一不小心,我踩上了一块硬硬的石头,打了个趔趄,眼看就要跌倒了,突然,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扶住了。(动作描写,突出爸爸对“我”的关爱。)
“你不生气吗?”我问道。(女儿感动,问语体贴。)
“为什么要生气?我英语交过白卷,吃过鸭蛋,你和我比起来,算是小巫见大巫,女儿见老爸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平时对我严厉的老爸。我迷惑了。(“老爸”现身说法,进一步消除女儿的顾虑。)
“是呀,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念好书,将来有出息。你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道理。”(全是鼓励,出于理解。)
“谢谢你――老爸!”(女儿又一次被感动了,答语恳切。)
“谢什么?”他望了望田野和庄稼,满怀期望地说,“夏天到了,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老爸”因势利导,再次鼓励女儿。)
我凝视这初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世上还有什么比理解更珍贵的呢?“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我应该奋起直追。(引用古诗句,恰到好处。)
雨中的心灵是如此纯真!雨中的世界是如此清新!我,虔诚地,为理解拍手叫好!(篇末点题,抒情真切。)
总评:
本文叙写的是父亲理解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又自责的心情,女儿为父亲的理解而拍手叫好的事。事情再简单不过,但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女儿逐渐为父亲的理解所感动,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理解了人生,因而“虔诚地,为理解拍手叫好”。行文顺畅,感情真挚。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以及两处初夏雨景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态,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精评一条龙
理 解
练海昊
何谓“理解”?
英文中的“digest”(理解)是“消化”的引申义。虽然欧美的爱情、亲情片常常吸引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但我却觉得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中国人只会用“心”去引申这个词。常用“用心理解”这个词组,却不曾听说用“胃”去理解的。的确,“心”是理解的唯一器官。
“理解”与“忍耐”“信任”永远是同胞兄弟。理解之前你必须要学会忍耐,学会信任。我们并非圣人,总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当它“凸”出来的时候,你何不“凹”下去忍耐一下,理解一下?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少不了理解的“催化”。是理解让我们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是理解让我们心中洒满阳光,充满甜蜜。
理解不等同于了解。了解一个人只会说:“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怪异。”而理解一个人只会发出“他也有他的道理”的感叹。理解让我们不再因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理解让我们不再只看见黑暗与丑陋,理解让我们不再愤恨终日。
理解决不是单方面无止境的宽容,那样只会演变为退缩与懦弱。理解就像隧道,开掘的时候,两头并进;掘成的时候自然双向畅通――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都是必要的。而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也都是快乐的。
理解是人类社会建立的根基。“即使今天的文明已教会一些人用利益尺度来选择自己的同行者,即使你的人生更多的时候还得一个人孤独地前行,即使越来越多的欲望让你吃惊……”但我们也需要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能在理解中寻找到美好,体味到温暖,感悟到光明。
理解就像雪球,滚一次就会增大一圈。若停滞不前,总会有融化的一天……若说感情是酒,那理解就是那段漫长岁月,这酒因此才越酿越香。
别再躲在玻璃窗内观望这个世界,别再躲在防盗门内远离这个世界,也别再用冷漠掩饰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学会理解、忍耐、信任,用美好的心灵去真诚地与他人沟通吧,我们将会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理解万岁!”我想我会理解的。
同窗视点:
高乾同学:作者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本文要阐述的观点,且自问自答,先通过比较的方法,诠释了“理解”;然后从“理解”与“忍耐”“信任”的关系、“理解”与“了解”的不同、“理解”与“宽容”的区别等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论述,这样比较条理,读后便清楚“理解”是什么了。
教师评论:
冯汝汉老师:作者在开篇发出“何谓‘理解’”的疑问,然后通过排比句式形象说理,以层进的结构给予了回答,揭示了“理解”的意义,也深刻地指出了“理解”的基础是心灵。文章论述周密,说理透彻。作者不但指出“理解”与“了解”的不同,而且剖析了“理解决不是单方面无止境的宽容”;不但承认现代社会中隔阂、冷漠的存在,而且开出了良方:“学会理解、忍耐、信任,用美好的心灵去真诚地与他人沟通吧,我们将会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作者文思泉涌,文章内容丰满,结尾简洁有力,耐人寻味。在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在形象生动的阐述中把道理讲得很明白,透彻。
作文升格
【升格之前】
老师,请理解我们
张润泽
老师,也许您看了下面的话会生气,但请您不要发火,听一听我们的心声――老师,请理解我们!
老师,您知道什么叫理解吗?理解是一种品味,是对内心的诠释,是对心灵的呼唤;理解就像是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甘甜;理解就像是一团火,将寒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融化。
去年国庆节前,您给我们布置了那么多作业:练习册、周末练习、补充作业、背诵古诗、整理笔记……别的不说,单是那补充作业,就是满满的十多张讲义。同学们怨声载道,可您却说,不做那么多作业,成绩怎么会提高?
不久,元旦到了,学校让各班自行组织“元旦联欢会”。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元旦。满以为您会大发慈悲,让我们放松一下。可是――您却让我们自习。隔壁班的欢声笑语让我们羡慕极了,可您却说,这么贪玩,成绩怎么会提高?
上周星期一,我们盼来了有趣的电脑课。终于上课了,大家开心极了。谁知,还不到两分钟,您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把我们的欢乐赶得无影无踪,取代它的――是黑板上的“X、Y、Z”,以及您有板有眼地讲解,我们却是愁眉紧锁。可是,您却说,不吃“小灶”,分数怎么会提高?
分、分、分,同学们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老师,不是我们贪玩,不是我们不肯吃“小灶”,不是我们不肯做作业;而是我们吃的“小灶”太多,作业太多,我们玩的时间太少!
老师,不要总是用分数来看我们,请理解我们!
升格建议:
这篇文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1.选择材料必须紧扣中心。作者却用一个段落(第二自然段)解释了“理解”,虽然语言简洁优美,但对本文中心来说,无关紧要。建议删去此段。2.谋篇布局必须凸现中心。文章由“国庆节”到“元旦”,再到“星期一”,由远而近,向老师倾诉心声,很好。但每段的开头与标题“老师,请理解我们”读来有点不和谐,不能凸现中心。可在第三至五段的段首也加上“老师……”之类的呼告语,其表达效果就更好。3.有些地方的交代前后不照应。如第七段“不是……而是……”一句,三个“不是”与上文第三至五段没有一一对应;“而是”后面的三句与前面的三个“不是”也失去照应,其语序应调整。4.第六段的议论缺乏针对性。如果改成这样:“分数!分数!!一切为了分数!!!”这就成了“分数怎么会高”的自然延伸与评价,文章的主旨就会深刻得多。
【升格作文】
老师,请理解我们
张润泽
老师,也许您看了下面的话会生气,但请您压住心中的怒火,聆听我们的心声――老师,请理解我们!
老师,您还记得吗?国庆节放假前,您给我们布置了那么多作业:练习册、周末练习、补充作业、背诵古诗、整理笔记……别的不说,单是那补充作业,就是满满的十多张讲义。同学们怨声载道,可您却说,不做那么多作业,成绩怎么会好?
老师,您还记得吗?元旦前夕,学校让各班自行组织“元旦联欢会”。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元旦。满以为您会大发慈悲,让我们放松一下。可是――您却让我们自习。隔壁班的欢声笑语让我们羡慕极了,可您却说,这么贪玩,成绩怎么会好?
老师,您还记得吗?星期一,我们盼来了有趣的电脑课。终于上课了,大家开心极了。谁知,还不到两分钟,您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把我们的欢乐赶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黑板上的“X、Y、Z”,您在讲台上有板有眼地讲解,我们却愁眉紧锁。可是,您却说,不吃“小灶”,分数怎么会高?
分数!分数!!一切为了分数!!!
老师,不是我们不肯做作业,不是我们贪玩,不是我们不肯吃“小灶”,而是我们的作业太多太多,玩的时间太少太少,吃的“小灶”太多太多!
老师,不要总是用分数评价我们,请理解我们一颗颗未泯的童心!
升格点评:
升格文读来顺畅多了。其亮点主要有:1.中心明确,娓娓道来。开篇直接提出话题:“老师,请理解我们”;接着从作业负担、课外活动和技能课等方面列举事例抒写“老师,请理解我们”的心声;最后用“不要总是用分数评价我们,请理解我们那颗未泯的童心”一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中心。2.语言简洁流畅,运用自如。特别是排比手法的运用,把全文紧紧串在一起,读来酣畅淋漓,有助于表达“心声”。还有重叠词语的运用,为文章平添了无尽的回味,强烈地表达了当今中学生要求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