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行车安全不但要求驾驶员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论述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行车安全的关系,并提出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 心理因素 行车安全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世界上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大约有30万人,我国就占了1/3,就是说,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约有10万人①。一幕幕的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引人深思。要想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较少因驾驶员心理因素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心理因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对整个安全驾驶影响更大,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1.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行车的安全。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心理及生理系统的每个部件都要处于最佳状态。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车安全。人有喜、怒、哀、乐,在处于兴奋期、精力充沛、智力开阔、反应灵敏;而在疲劳、情绪波动,处于精神不佳状态时,智力抑制,反应灵感度减弱。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能否安全行车,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好坏关系极大。当人在受到某种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映。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比一般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有:盲目自信、思想麻痹;表现惊慌失措,图省事,怕麻烦,控制能力弱。事故的出现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因此通过以上分析能从事故发生的本质上认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对于驾驶员平时能注重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增长消除事故的信息,抛弃“撞大运”的思想,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2.为了实现安全行为,必须注意驾驶员处理特点,采取措施,从本质上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素质,才能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减少和避免信息的“丢失”。由于驾驶员处理信息存在着个人问题的差异,有的属于生理机能原因,有的属于经验多少的因素,但是处理信息的特性是共同的,所以在行车中,驾驶员应排除各种干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处在一个心情愉快、全身放松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应迅速,判断准确,遵章守法,不疲劳开车,文明行车,树立“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行车理念,升华自己的行车境界。

3.驾驶员安全心理的塑成,与人的道德、健康程度、知识水平、经验性格等诸多因素有关。要做到安全,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食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监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4.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的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二、如何使驾驶员在行车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车辆行驶更加安全,克服心理阻碍,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1.驾驶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逐步完善自己,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车辆交通安全,克服赌气心理,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遇上这些情况,就必须控制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

2.驾驶员要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注重心理健康,从驾驶员与车辆的系统观点认识事故的实质,正确认识事故出现后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和预测行车事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系,为消灭事故增加信心,建立科学的依据。

3.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从切实改善驾驶员心理机制,增强自我疏导,排遣能力和道德评鉴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品格。

4.严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正确的驾驶操作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为此对所训驾驶员进行严格的训练,严格要求,掌握车辆运动规律,提高自己独立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遇险而不慌,在长时间的行车中,难免遇到险情,在遇到险情的一瞬间,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寻找解除险情的办法,避免束手无策、酿成大祸。

5.强化管理意识,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抓安全工作中,各级管理机构多方形成合力,树立全员抓安全、全面抓安全、长远抓安全的观点,使驾驶员懂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庭的幸福,使驾驶员牢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以人为本,加强安全责任感和教育,让我们驾驶员朋友成为一支文明、安全行车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蔡乐善.《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和安全驾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

06年第6期: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