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引入的同时,我国的许多产业也出现了技术进步缓慢,缺乏核心技术能力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只有厘清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内在关系,加强FDI的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学习;人力资本

一、 相关研究回顾

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揭示了外资的流入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只有在进口消费比率、储蓄替代效应、吸收能力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索罗模型(Solow,1956)认为,FDI增加了资本积累,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了有限的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是技术与知识提升的结果,没有技术进步,则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Gupta和Islam(1983)的研究发现,FDI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没有明显作用。Saddi(2005)实证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FDI对经济增长是不起作用的,其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缺乏和人力资本缺乏;Abramovit(1986)认为,东道国获益于FDI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Dunning(1986)指出,国内的技术积累推动了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随着技术的积累,会带动国内各产业加快技术进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出口;Chen(1995)认为,外资企业的出现使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从而迫使国内企业增加研发(R&D)投入,从而提高其技术能力;Salisu(1996)认为FDI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在外向型国家其作用的发挥要比内向型国家更强一些;Blornstron(1994)、Mina(2004)、Laure(2004)认为,FDI要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技术引进国必须有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U.Walz(1997)把FDI纳入包含内生技术进步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认为跨国公司在R&D基础设施完备的发达国家研究设计新产品后,再通过FDI在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从而产生跨国间的技术外溢;Alfaro等(2004)对71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具备健康的金融市场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才更突出;Borensztein和Gregorio等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具有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否则促进技术进步的效果不大。

赵玉娟(2011)以服务业FD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服务业FDI对中国最基本的作用效应――资本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覃毅、张世贤(2011)利用2000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FDI在行业内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认为,我国各行业中的FDI对同行业和上游产业中的内资企业产生正的行业内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后者比前者更为显著),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存在突出的行业特征。夏业良、程磊(2010)采用2002年~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认为FDI存在直接溢出效应,使企业的技术效率大致提高6.28%,但不存在间接溢出效应。胡立法(2005)对国内金融市场在FDI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起到强化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沈坤荣等(2001)构建了FDI与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认为,FDI技术扩散的发挥程度与人力资本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

二、 FDI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由于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相当一部分投资转化为东道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FDI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在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FDI正逐步成为外资的主导力量。随着外商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86年,我国FDI的实际利用金额仅为22.44亿美元,而到2006年这一数额达到694.68亿美元,20年的时间增长了近30倍。2008年FDI的实际利用数额又攀升至923.95亿美元。2010年达到1 057.35亿美元,2011年1月~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 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呈现出逐年迅速增长的趋势。

一般来说,FDI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技术溢出效果,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投入品的成本,随着垂直化的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FDI往往会选择当地企业为其产业配套,而国内企业通过产业配套,吸收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缩小与先进地区的技术差距。然而,大量的调查显示,从总体来看FDI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却难以实现我国产业和企业的持续技术进步。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FDI和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目前, 据统计,我国上百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是劳动生产率不到美、日的1/ 20,英、法、韩的1/1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低水平重复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截至2003年底,外国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数已达33.5万件,并且在高新技术领域占压倒优势其中,外国专利在计算机领域占70%,在通讯领域占90%,在芯片领域占90%,在生物技术领域占87%,在超导领域占75%,HDTV(高清晰电视)领域占90%。可见,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关键技术大多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和控制,难以实现技术自给和自主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影响十分有限。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

第一,FDI和技术进步不存在协整关系。 技术进步是无数个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共同结果。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技术能力背后体现的是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波兰尼(1975)把知识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日常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知识是缄默的,难以被知晓、掌握和传递,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来明示,只能通过某种独特的意会方式加以传播。所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获取创新知识的做法往往难以奏效。另外,技术知识除了具有上波兰尼所说的默会性特征外,它还具有较强的嵌入性、分散性和复杂模糊性。因此,技术知识和各种诀窍难以通过购买、模仿等方式得到,而只能够通过企业自身内部知识的长期不断积累来实现。一般来说,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FDI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和硬件条件等,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产生巨大的生产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供给,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先进的技术也随之转移到了引进企业的手中。大量的事实证明, FDI是仅仅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升级的重要原因,但FDI和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不存在某种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并不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趋势。

第二,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目前,大多数理论实证研究表明,流入发达国家的FDI普遍存在技术外溢现象,而对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存在“二律背反”现象。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与发展中普遍存在缺少核心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科技对外依存度过高,主要依靠拼自然资源外延式发展等问题。我国FDI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出现相应程度的技术进步,在于我国企业技术存量知识不足,吸收、学习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匮乏可以通过技术研发费用的投入量及其研发成果数量等指标来衡量。长期以来受各种各样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对FDI的技术溢出,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能力。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相对落后,企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我国企业在利用FDI过程中,普遍存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一直偏低的问题。因此,企业技术能力低下,大大制约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果。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才日益重视加强和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增强企业的微观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中心环节。

第三,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和约束。FDI的技术溢出效果如何往往会受到知识输出者的意愿、知识接收方的意愿、知识交易双方的学习努力程度、各自的知识存量、知识传递方式,知识吸收方式,知识交换双方的激励机制、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科技水平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日益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们正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幅度的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追求低资源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同时,实现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由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技术保护,因此,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企业必须靠自己,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企业很难获得市场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改变,发达国家在进行对外技术输出时,往往意愿不足,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加强对关键技术和知识的保密,输出的不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知识,甚至是本国淘汰或相对落后的技术。发达国家对技术知识的垄断和保护给我国企业的知识吸收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我国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单纯的依赖所谓FDI的技术溢出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无疑是不可能的,甚至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阻碍我国企业的长期技术进步和发展。

三、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的路径

1. 培育金融市场,提高东道国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和学习能力。金融市场可以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资金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东道国的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培养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一般需要支付较高的薪酬,为了购买新技术和硬件设备往往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支出。如果东道国企业不能及时筹集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则FDI技术外溢效应就会受到影响。良好、有序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供融资的便利条件,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创业期的管理者提供各种管理知识和经验,有效的帮助企业减少各类经营风险,改善投资效率,增强FDI的利用效果。如果不具备健全的金融市场,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利用外资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2. 加强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发明和创新是内生的,创新所导致的技术进步和知识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加强FDI管理,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培养大批具有研发能力的知识型人才。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较快培养出大批具有研发能力的知识型人力资源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消费己成为家庭收入中的最大支出,我国已成为向海外输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今后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体意识,充分利用外资企业所提供的有利平台,加快本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加大我国人力资本投入,有选择地吸引高质量FDI流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与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 自主研发,加强企业吸收和学习能力。微观基础良好是宏观经济发展稳定的前提,增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需要企业自身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研发是企业积累自主知识和增强吸收和学习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大量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企业层面的R&D产出弹性约为0.05~0.60, 而产业层面的R&D产出弹性约为0~0.50之间(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2005)。对于世界尖端技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赖于外国的R&D溢出。我国企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该加大R&D经验储存,增进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针对世界高尖端技术,集中有限的R&D资金和最优秀的人才,投入到重点战略性产业中,以获得更大的边际效益,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4. 加强创新环境和制度建设。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政府通过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引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政府采购体制等相关的政策支持,可以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涉及到科研链和产业链,诸如企业、科研院所、大学诸方,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政府应当加强支持和引导,运用经济杠杆等有效手段,使企业能够把握自主创新以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覃毅,张世贤.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效率影响的路径――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11).

2. 夏业良,程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7).

3. 胡楠.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战略与管理,2004,(1).

4. 袁兆亿.产业研发能力培植与保护途径研究.南方经济,2004,(12):47.

作者简介:陈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