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二者关系的分析是民营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目前的研究中缺少关于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对治结构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内外融资比等多方面分析了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得出资本结构能够影响治理结构完善的结论,提出民营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资本结构,以实现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双重优化。

关键词:民营企业 资本结构 治理结构 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对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其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研究匮乏,缺少对民营企业这一特殊组织形式下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就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

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结构,因为债权人的索取权和股东的索取权之和等于企业期末的价值(StephenA.Ross etc,2002)。所有者及其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达成均衡,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机制,落实契约条款,最大限度地激发经营者优化资本结构的积极性(李小萍,2003),由此可见,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于资本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一)内外融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从整个企业角度定义的,如图1所示: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取的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实现的融资行为,内部资金可以通过企业相关部门在内部进行流转。

民营企业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引起不同的委托关系,外部融资中的股票融资会引起股东和内部股东之间的股权关系,发行债券或向银行贷款会引起债权人和企业内部人之间的债权关系,而且由于外部融资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会引起一系列存在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这就使得民营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层有更多的机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大道德风险的可能。由于外部资金的介入,还会导致民营企业控制权的分散或在某种条件下的转移,这就会引起各利益集团对控制权的争夺,从而影响企业治理结构的设置与变化,即企业对融资结构和相应的资本结构的控制机制形成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

按照融资优序理论,内源融资是放在第一位的。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主要包括:一是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这是民营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融资渠道;二是折旧资金,民营企业的折旧不需变现,可以加以利用;三是内部集资,民营企业可以向内部职工集资;四是盘活企业内部存量资产,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筹资方式,而且主要适用于民营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的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比,融资成本较小,并且内部融资产生的问题较小,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的内部融资可以由公司总部统一进行分配,在公司内部进行纵横融通使用,可以加强民营企业成员之间的联系,完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

(二)股票合约的民营企业治理机制

股票合约的民营企业治理机制主要体现在股票的所有者—股东拥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股权融资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来实现。内部控制是股东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通过投票选举公司董事会,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将企业日常经营的决定管理权委托给经营管理者来实现的(潘敏,2002)。民营企业股权的安排对治理结构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股权结构上,而且还表现在股东的性质(或身份)上,因此,本文分别分析股权结构和股东的性质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1.股权结构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股权结构是指各股东在公司股份中所占的比重。一定的股权结构体现着不同股东对剩余分配权进而对剩余控制权的配制,并通过激励、接管、权争夺及监督等治理机制发挥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治理结构(李小萍,2003)。

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和监事会:股权结构决定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选和激励,从而对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股票所有权集中程度越高,治理机制就越有效。股东监督民营企业要付出成本,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其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同时如果在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中,有大量的“有廉价投票权”的股票,其治理机制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监控者的缺位、治理成本提高;而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治理成本越低。并且股权集中度过高时,控股股东有可能出现过度操纵公司,剥夺董事会独立经营管理公司权利的行为。

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很多都是家族式,所以家族股所占比例较大,股权集中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但是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采取发行股票融资方式的民营企业的数量远远少于国有企业,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缺少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的家族领导体制存在固步自封的现象,担心一旦上市会造成股权分散,从而丧失对公司的领导权力,因此,一旦民营企业上市就会存在独揽大部分股权,形成了“家族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控制权在经营绩效较差的情况下,也难以实现有效转移;同时在民营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企业的高管都是“自家人”,这样就难以发挥股东和经营者的制衡作用。

股权结构与经理:股权结构对经理的作用是监督和激励。一般来说,当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时,股东能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股东监督民营企业要付出成本,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其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经理为人,大股东由于持有数量大的股权而具有监督的动力;而股权高度分散则不利于对经理的监督。就监控成本而言,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的监控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收益却相差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股东们的“搭便车”问题,不能有效对经理实施监督和激励。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逐步进行家族股的减持,引进其他股东,如机构投资者,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以优化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