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我一双慧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我一双慧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教育者,你有一双智慧的耳朵吗?你能倾听到孩子内心的发声吗?在师幼互动中,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教师又该如何成长?

关键词:倾听;成长;承担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2012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教育者有几点建议:“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询问和聆听幼儿对自己事情的意见”“尊重和接纳幼儿说话的方式,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由此可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对其成长与发展有多重大的意义。

那么,教育者又该如何倾听?怎样才能听到孩子真实的发声?师幼互动中,两者又是如何达到共同成长的呢?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经验和见解。

一、耐心地倾听,与孩子产生共鸣

大部分的师幼互动是从交流、倾听开始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倾听,与孩子产生共情,才有可能正确引导幼儿,提升自我。

案例一:“我没有全家福”

背景:8:00,晨接活动,大班。

男孩乐乐早上从家里来到幼儿园,看着别的小朋友把全家福照片从书包拿出交给老师,脸上带着些许的焦急。乐乐跑到何老师的面前,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没有全家福。”何老师正在整理照片,有点心不在焉地应道:“别人有,你怎么就没呢?待会上绘画活动时,看你怎么办。”乐乐看着忙碌的何老师低着头跑开了。

旁边的王老师喊住乐乐:“怎么没把全家福的照片带来呀?”乐乐看看王老师,走向前小声说道:“我没有全家福。”王老师蹲下来拉着乐乐,应道“哦”。乐乐忙说:“本来有的,弟弟把我要带来的照片撕烂了。”“那真是太可惜了,你的全家福一定很漂亮。”王老师安慰道。“是啊,全家福里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和弟弟,待会画画时,我要把他们全部都画出来,下次我一定会把全家福保护好。”乐乐说完就开心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是贯穿在一天的活动中,短暂的交流,小段的互动,就能加深孩子与教师的情感。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才会张口说。教师的全神贯注,能鼓励孩子讲出心中的想法,教师的共情回应能鼓励孩子自己找到解决事情的办法。

二、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如果你认为一个孩子是调皮捣蛋的,给他贴上了调皮的标签,他总会展示他调皮的一面。如果你认为一个孩子是文静聪明的,给他贴上了安静听话的标签,他也总会是听话的。这就是心理学中所提到“自我实现预言”的危害。

案例二:“这不是我的错”

背景:15:40,游戏活动,大班。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选择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下棋的,开小吃店的,开超市的,画画的……突然建筑区里传来了一阵哭声,刘老师闻声而去,看到建筑区的地板上全是凌乱的积木,萧萧抽咽地诉说:“文文把我的房子弄倒了!”文文双手抓着衣服的一角小声辩解:“不是我!”“一定是文文,他总是搞破坏,上次我的房子也是他弄倒的,刚才就只有他在这里玩的!”萧萧大声地控诉。

刘老师叫文文来到面前,问道:“能告诉老师发生什么事了吗?”文文低下头小声地说:“不是我的错。”“房子倒了,萧萧很难过。”刘老师说了一句。“房子挺漂亮的,可惜一下就倒了。”文文回应道。“嗯,你一定不是故意的。”“我就想摸摸,后来,有人撞了我一下,我就不小心把房子推倒了。”文文急忙解释。“哦!”刘老师还是淡淡地回应。“我要跟萧萧说对不起,希望他能原谅我,但我不是故意的。”文文说完就跑开了。

一旦标签贴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很难去解开这个束缚,案例中,萧萧并没有亲眼看到文文推倒“房子”,但却从他平时爱搞破坏的行为中得出结论,这也许和文文的日常表现,教师对待文文的态度有关。

教育者需要给予孩子更多说话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让孩子直面问题,有技巧地引导孩子打开心灵去尝试解决难题。

三、敢于承担,贴近孩子

孩子会“说错话”“做错事”,老师也一样。有意思的是,幼儿园的孩子很乐于帮助教师“纠错”,老师有智慧承担“错误”吗?只要有,我相信教师与幼儿会真正地成长起来。

案例三:“太阳也有黑色”

背景:9:15,教学活动,大班

吴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在巡回指导绘画时,吴老师发现茵茵在画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太阳,吴老师提醒:“没有黑色的太阳哦!”茵茵抬头纠正:“今天太阳公公不开心,太阳也有黑色的。”吴老师恍然大悟,立刻赞扬:“你画得很好,把太阳的心情也画出来了,很特别。”茵茵开心地点点头,继续创作。

用心倾听孩子,能让师幼走近一点;用智慧倾听孩子,能让师幼成长一点。愿有一双慧耳,能把孩子的心灵世界听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胜利.论语.北京:中华书籍,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