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家父亲与博士后女儿的“心灵鸡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家父亲与博士后女儿的“心灵鸡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9月,知名作家蒋光宇的两本散文集《厄运打不垮信念》、《把木梳卖给和尚》同时出版,他的作品文笔清新、观点睿智,一上市就荣登各大书店排行榜。

而在同一时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他的女儿蒋天滢则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坦普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被美国著名院校――宾州大学聘用,成为了博士后。

许许多多被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困扰着的父亲们也许会问,是什么让这位作家父亲和他的博士后女儿获得了这样共赢的人生呢?

“本色”父亲:照看女儿幼小的心灵

我和妻子都是知青,高中毕业后下乡到盘锦,后调到营口工作,女儿天滢就是在营口出生的。

我至今还记得她出生时的样子:两条胖乎乎的小腿乱蹬一气,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注视着我,好像在质疑我能否成为一个好爸爸。那一刻,我突然对“父亲”一词充满了敬畏。由于女儿的到来,这个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变得具体而清晰起来。

“你看,她长的像谁?”妻子笑吟吟地看着女儿问我。

我端详着女儿,打趣说:“容貌像你――漂亮。智商像我――聪明。”

妻子笑了:“那以后,教育她的责任就由你来承担吧。人说聪明的孩子不好管,管好了是人才,管不好就走会向反面。”

妻子的话,引我深思。我想,既然是我把她带到这个世上,就该由我对她负责,把她培养成有高级思维和知识技能的人。想到这儿,我郑重地对妻子说:“中国有句古话,叫‘慈母严父’。这样吧,我们分工,你负责照管她的身体,我来照管她的心灵。我不敢说一定能把她培养成人才,至少能让她掌握知识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妻子用半是赞赏、半是同情的目光看着我:“那你的担子可比我重多了。身体好照管,只要细心、负责,别出差错就行。就是出了错,吃点儿药打打针就好了。可心灵看不见摸不着,万一出了毛病,可就不好治了。”

是啊,身体的病好治,而心灵要是出了毛病,可就难办了。我第一次做父亲,一点儿经验也没有,怎么能保证一点儿错不犯呢?

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借鉴前人的经验。

那段日子,我一有空就跑书店、图书馆,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都快成专家了。不过只是理论上的,一落到实处,就不知从何入手了。还是妻子聪明,她说:“你别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了,要我说,就两条:第一,自己做个好人;第二,教育女儿做个好人。”

妻子可谓一语中的,说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其实任何父母,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从每个孩子身上,都可或多或少地看到父母的影子。我希望女儿正直、善良、朴实、勇敢,首先成为一个有德的人,然后才是慢慢学习、积累才华。为此,我自己就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为了做好“本色父亲”,我虚心向妻子请教:“你说,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指出来,我一定改正。”

妻子也没客气:“你是有些不好的习惯:有时不守信用,明明答应好的事情,一忙起来就忘了。还有,你喜欢躺着看书,有时还边看边听音乐,一心二用。另外,你花钱没计划,每次去书店买一堆书,放在书柜里又没时间看……”

妻子数落着,我在心里暗暗叫苦。唉,这些习惯跟了我这么多年,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为了宝贝女儿,我也只能忍痛割舍了!看来,女儿天生是教育家,我还没教育她呢,倒被她先“教育”了!

“剪报”父亲:训练女儿的理性思维

虽然我和妻子各有分工,但女儿从出生到上学前,主要是妻子照看,从身体到心灵。

不是我不履约,实在是我这人嘴笨,讲故事干巴巴的,不像妻子声情并茂,所以女儿不爱听,嚷着要妈妈讲。当然,我也不能闲着,得做些幕后工作:每天从报刊、图书中选一个故事,由妻子讲给女儿听。后来女儿上学识字了,我就把文章剪下来,叫她自己阅读,遇到生字她就查字典。

那时,我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书店买新书。当时我月薪才100多元,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图书报刊上。几年下来,足够买台大彩电了,可我们家直到90年代还在看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但我从不后悔,因为那些图书、报刊带给我们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特别是对年幼的女儿,给她心灵以启迪、精神以滋养,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有人说,女人是感情的动物,缺乏理性思维。我也曾这么认为,但在我研究了许多优秀女性的成长经历后,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理性地看待世界、规划人生。我忽然意识到,其实理性是后天训练的,而不是由性别决定的。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对女儿进行理性训练。

此后,每次给女儿讲故事、读文章,我都会和她交流、探讨,锻炼她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有一次,女儿读了南丁格尔的故事,非常喜欢,特别是读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前线,精心护理士兵的情节。由于她的照顾,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她也因此赢得了士兵们的感激和爱戴,女儿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流着泪看完,一连几天都和我讲南丁格尔。

和许多女孩子一样,她只是沉浸在感人的细节中,却没有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于是我就引导她:“南丁格尔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女儿脱口而出:“她创建了护理专业。为了表彰她的贡献,已经把她的出生日――5月12日定为了护士节。”

我点点头:“你说得对,但她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你知道吗?在南丁格尔生活的时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女人很少受教育,也很少外出工作,社会上普遍认为妇女智力低下,除了照顾家庭,不能从事社会事务。而南丁格尔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妇女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她后来创办护理学校,为更多的妇女走向社会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才是她最大的建树。全世界的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这位杰出的女性。”

女儿望着我,一脸凝重:“爸爸,南丁格尔真伟大,我也要像她那样,投身医学。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挽救生命,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我拍拍女儿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有这样的志向,爸爸很为你骄傲。但中国有句老话‘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你现在还小,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所以不要急于作决定。等将来你长大了,再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定下一生的志向,那时就要坚持到底,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改变。”

后来,女儿又读了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故事,更坚定了她从医的决定。1996年,女儿参加高考,她希望报考医学院。从最初立志学医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四年的时间她没有动摇过,可见其执著、认真。我和妻子都支持她。

在备考的日子里,我依然给女儿选文章、做剪报。那时女儿常学习到很晚,妻子便做一碗鸡蛋汤给她补身体,我则给她读文章。女儿戏称这些小品文是“心灵鸡汤”。就这样,妻子的鸡蛋汤和我的“心灵鸡汤”,让女儿的身心得到滋补,最终如愿以偿,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

“信使”父亲:和女儿一起成长

1996年8月,18岁的女儿踏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望着火车渐行渐远,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还能为女儿做点儿什么呢?

我选择了写信。

或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以后只要提供经济保障就行了。其实不然。大学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开始,但独立的只是身体,心灵依然需要呵护。面对复杂的社会、纷纭的人际关系,她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烦恼,更需要父母的引导。但这个时候她们已经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做家长的要讲究方法、学会技巧。

为了赢得女儿“欢心”,我开始在写信上下功夫。我给自己提出几点要求:以做人、处事与立志为宗旨,用讲故事的方式,每封信集中阐明一个问题。

就这样,我和女儿开始了“鸿雁”往来。有一次,女儿告诉我,学校向在校生征集校园歌曲,我鼓励她参加。因为她是搞自然科学的,而我希望她能加强对社会科学的学习,注重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积累,以弥补人文底蕴的不足。

女儿听从了我的建议,写了一首歌去参赛,没想到获得了三等奖,还得到100元奖金。我向她祝贺,告诉她:“你知道吗?其实你得到的最大奖赏不是这100元奖金,而是积极参与的竞争精神!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推行自由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你一定要把这种积极参与的竞争精神坚持下去,成为一种终生习惯。”我还借机教育女儿:“竞争要有成败泰然的平常心。胜利了值得庆贺,失败了也值得纪念。人往往从胜利中学得少,从失败中学得多。”

随着这一封封的书信,我和女儿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后来,不仅女儿,还有女儿的同学也给我写信,商讨遇到的问题。我的信经常在她的同学间传阅。一次,女儿在信中说:“我们同学都说你的信写得好,你为什么不拿去发表呢!”

女儿的话触动了我。我一直从事党政工作,写作并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只是没有尝试过文学创作。但我不是常鼓励女儿积极参与竞争吗,自己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我找出以前的信,选出一篇拿去投稿,没想到文章很快就被采用了,还获得了征文二等奖。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乘胜追击,一连给女儿写了几封信并改成文章,都陆续被采用,印成铅字发表了。

我的文章频频见诸报端,最高兴的是女儿,她打电话向我祝贺,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爸爸,你将来成了大作家,可不要忘了,是我给你提供的素材呀!”

作家梦,对于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知青而言,离我太远了。但是现在,女儿让梦想照进了生活,让我的人生又多了一层意义。我暗下决心:给女儿写更好的信,给报刊投更多的稿,力争为女儿、为更多的孩子写一本高品位的书!

“留守”父亲:心和女儿一起飞

2001年8月,女儿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被美国坦普尔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亲朋好友纷纷向我们祝贺:她顺利通过签证、拿到全额奖学金、所学的免疫专业是前沿学科、导师赫赫有名,而且是硕博连读……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骄傲。

送女儿登机那天,我一直送她到安检口,目送她恋恋不舍地远去。我感觉眼里热乎乎的,心里默默地说:女儿,飞吧,不管你飞得多远,我们的爱永远陪伴着你,还有我们送你的礼物――被国旗包着的一瓶泥土。这一小瓶泥土,象征着有大美而不言的大地。这一小瓶泥土,有的取自北京,有的取自长沙,有的取自沈阳,有的取自营口,有的取自盘锦……它记载着祖辈、父辈、还有你自己的人生轨迹,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女儿到费城后,给我们打电话报平安。几天后,她发来第一封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国家、种族的人和平相处。大家都很自律,严格遵守制度,我们实验室有直播各国的电话,但大家只是工作用,从不用它打私人电话。这里的考试也与国内不同,虽然规定两个小时交卷,可什么时候交完全由自己决定。而且没有老师监考,都是靠自觉,但是没有人作弊。因为一旦被发现,在美国就很难混下去了。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信誉的国家,没有了信誉,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机制的作用。”我马上给女儿回信,赞扬她的信写得好,不仅文笔流畅,而且寓意深刻,抓住了美国社会的本质。

当然,女儿的留学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她的班上,有一位前南斯拉夫女同学很歧视中国留学生。一次试验,她不慎弄坏了一台很贵重的仪器,却嫁祸于女儿,跑到导师那儿告状。导师没有调查情况就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女儿,受到冤枉的女儿非常震惊,当场据理力争。同学们都责怪她太鲁莽了,搞不好会影响导师对她的看法,以后关系难以相处。女儿心情很不好,于是写信给我。

我告诉她:“你做得对!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对歪风邪气的抵抗,但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你这样做,或多或少会有损导师的威信。但既然已经发生了,也不必责备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没有脾气,有选择地偶尔爆发一次,只要处理得周全,后续工作跟得上,也无可厚非。”我建议女儿去找导师好好谈谈,讲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是对导师不满,而是针对颠倒是非的做法作一澄清。

第二天,女儿去找导师沟通思想。那位导师为人正直,并没有为难女儿,在调查清楚事实后,还向女儿道了歉。

此后,那位同学没再找女儿的麻烦。我告诉女儿:“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吧。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些外国人歧视华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偏见,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谁敢歧视丁肇中?谁敢歧视杨振宁?关键在于自己。抓住人生中最宝贵的这几年,学习美国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增强自身实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了。”

2006年8月,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被导师推荐到宾州大学做博士后。伴着女儿成长的足迹,我也在收获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像女儿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位“大作家”,但看到女儿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觉得,女儿就是我最优秀的“作品”。

责编/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