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学化创新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学化创新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衡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尺度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教学质量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工作的科学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科学化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 耗散结构 教学质量 科学化创新

我国高校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迈进了大众化阶段的历程。几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尺度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把高校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纵观历史和高校现实,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1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校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大部分教学研究型高校过于强调教师的科研任务,而放松了基础教学工作的管理,致使教师普遍认为科研是“硬指标”,教学是“软任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

(1)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其次,教师对科学的前沿理论的教学不够重视。

(2)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轻化程度不断加大,而相应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自身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管理干部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思想观念等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3)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多年来,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一直遵循着多年来的旧模式,缺乏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实践脱钩,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课程体系不能充分反映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二是教学管理模式陈旧,过于强调统一化、标准化;三是管理制度陈旧,管理者工作方式不够灵活。

(4)扩招后生源质量的下降对教学质量提出更大挑战。高校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的扩招,无形中降低了生源质量,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更大的挑战。从总体上看,当今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是好的,但学生个人主义观念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讲索取,不讲奉献,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是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间接原因。

2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学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高校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必然也有其系统发展规律。只有以科学化的方式努力探索教学质量管理和高校工作新举措,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概念:“熵”。“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的,它被用以描述系统由于内部个体因子随机运动所造成的无序性及其程度。熵值越小,说明混乱度越低,系统越有序,反之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定律预示一个孤立系统内部总是从有序状态自发地向无序状态演化,最终会陷入极端混乱状态,使系统完全失去原有的功能和效率,成为一个毫无生命力的死的结构。

1969年比利时统计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在熵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即一个开放系统可以不断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获得负熵流,从而有效控制、中和系统内部熵增的规模与速度,实现系统的正常生长和有序发展。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了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

熵定律被爱因斯坦认为是整个科学界的第一法则,它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和验证。我们知道,高校系统和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客体及其内部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满足形成耗散结构的充要条件:首先,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次,系统远离平衡态;再次,系统构成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关系,而是呈现出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干扰的网络式关系。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高校教学科学化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根据熵增原理,任何组织管理的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在运营过程中,都会伴随有效能量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物质与信息交换,系统势必会走向混乱和无序。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只有当这个交流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保持工作效能不断改善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负熵值的持续增加。

3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学化创新的探索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学生、管理手段、创新方法都是新时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耗散结构理论最根本的路径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工作系统内部熵增速度,同时尽可能限制系统外正熵输入,促进负熵输入,抵消、降低系统内部熵增速度,减小熵变。这里的负熵流,我们可以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反馈机制、创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考虑,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推动。只有负熵流的输入大于系统内部熵增的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有效增加其竞争力。

3.1 探索办学体制和教学体制“双改革”的新思路

办学体制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必须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体制和教学管理体制,否则很难适应社会,更谈不上符合社会市场的教学改革的质量建设。实行市场经济的办学管理体制,首先是要实行“政校分开、权力分割、导办分离、职责分明”的办学体制;其次是要实行“有偿培养、经济核算”的经费管理体制。而改革现行教学体制,首先要打破旧的教学管理体制;其次是推行新体制,尝试推行真正的学分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计划范围内的课程和自己喜欢的教师授课,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第三是引进评价机制,引进“人才评价、质量评估”的教学管理新机制。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来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无疑会扩大系统外负熵流的输入面。高校应在壮大自有师资队伍、提高整体实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对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予以重点倾斜。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以老带新、以优带差的互帮互助型的教师梯队,强化团队意识,凝聚师资队伍。同时,人事管理的体制改革始终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建立“优胜劣汰、多劳多得,激励为主”的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 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完善知识理论体系。合理的人事制度可以加强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同时也减少人才的流失; 二是要在教师队伍中不仅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同时要注重科学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应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如果教师没有前沿知识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因为他传播的始终是陈旧的东西,无法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学校除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名校长期进修培训外,还要鼓励优秀青年专业课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单位带薪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促其成为“双师型”教师。

3.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

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以鼓励为主的激励制度,期望理论认为:个人在某一种行为之前,总要对行为可能产生的奖励以及这种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等问题进行评估。可以考虑定期表彰和奖励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引导教师增加对教学的投入。同时,注重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然而,对部分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学校应该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采用私下分情况给予教学“警示”的方式,督促这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4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动态的开放组织系统之上,文化必须能够自我适应、自我学习、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必须注重高校(下转第62页)(上接第4页)校园文化和氛围的整合,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加强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的思考和学习,形成优良的校风,而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好的教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教师乐教善教,使学生乐学善学。

4 结语

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国家的进步和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着高校的命运和发展,也关系着每个学生的素质和发展水平。加强高校师资队伍、探索当前形势下办学体制和教学体制“双改革”的新思路、建立有效的激励反馈机制、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识,改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形成以质量为本的高校教学工作新格局,必然会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教育体制和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更高、办学效益更好的高等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