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转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欧美国家的银行业,而我国银行业则未受较大影响,由于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不高而且较为依赖传统业务,因此能很好的隔离国外的冲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的竞争,转型迫在眉睫。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型

一、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做出很大的转变以适应入世所需的国际标准,同时应对外资商业银行的冲击。上个世纪以来,国际先进银行在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转型中取得重大成功。虽然本次次贷危机使得很多国外商业银行陷入了困境,但是转变仍然是全球银行的主旋律,尤其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更是迫在眉睫。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本次经济危机对我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本次危机,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扩张政策,随后随着天量的信贷投放完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量不足问题逐渐凸显;与此同时2009年11月以来扩张政策带来通胀上行压力迫使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连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造成我国银行业的资金短缺,因此传统的外延粗放的银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的经济背景

研究中国商业银行转型问题时不应当忽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只有深入研究了我国当前的银行转型背景才能找到最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的路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户需求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个性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的经济的大循环,各自业务运作方式不同,因此企业金融服务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由于个人财富的不算增长,中国的高收入阶层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无差别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大客户的理财需求,个人业务的个性化趋势同样明显。二是多样化趋势,由于现代企业竞争激烈,各个企业纷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出现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企业收购重组,成立企业集团,出现业务跨国跨区域经营;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其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广泛。对于个人客户来讲,随着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投资和储蓄行为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各种投资工具日渐丰富使得客户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了。三是市场化趋势,随着我国各种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客户可以根据银行的实力、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选择,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四是电子化趋势,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业务都从实体到实体和网络并行,银行的金融业务也不例外,提供安全、快捷、操作简便的网上银行业务以成为银行竞争客户的重要手段。

(二)资本约束的空前严格

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资本的约束就被成为压在银行头上的一座大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银行业告别了软约束时代,通过之前得股份制改革,我国大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银行的信贷扩张规模是空前的,这造成了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结果;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升级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可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是全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全天候的资本监管。2009年,银监会要求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和11%,这要高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

(三)资金的短缺及利率的市场化趋势

由于近年来,政府推行主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我国通胀上行压力日显,为了减轻通胀压力、抑制房价的上升并防止经济硬着陆,人民银行从2010年初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连续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1%,经济中资金则减少约6000亿人民币,流动性不足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阻力之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主要利润收入仍然来源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即存贷利差,而资金量的紧缺使得银行从传统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既定目标,2012年4月2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利率市场化可进一步推进,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可能大大提速。一旦利率市场化实现,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利率市场化将给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的中国商业银行的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有研究称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初期可能造成过激的市场反应,估计大银行的净利差会收窄0.25%~0.5%,中小银行的净利差会收窄1%~1.5%,四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将减少10%左右,中小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将减少30%左右。其次,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商业银行管理风险增加。利率的波动会给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带来更大的风险,对于风险管理不完善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这种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了。

(四)来自国际的竞争日趋强烈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这意味着银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全面竞争时代已经来临。从整体来看,外资银行的主要经营指标的增速超过同期国内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网点的扩张程加速之势,外资银行表现出强烈的抢占市场意识。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高端个人客户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有着开展高端客户服务的基础,因此吸引了较多高端客户资源。然而高端客户市场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实现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未来高端个人客户领域的竞争将是激烈的。此外,外资银行在国际声誉、激励机制、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着较大的优势,这将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流失人才也就意味着损失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增大,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的途径

根据本文之前得论述,在我国目前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银行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所以来的传统业务很难维系像过去那样利润的快速增长,我国银行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自身条件找到适合自己转型方式。目前,我国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主要有如下方式:

(一)中间业务是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业务中获得巨额的利润,这使得我国银行没有重视开展中间业务。但是在目前银行所处的环境来看,传统的以资产负债为主体业务的经营方式很难维持下去,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无疑是经过国外银行验证的合意的利润增长点。

就中间业务而言,其优点是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的资金,这使得在我国目前银行业流动性缺乏的背景下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尽管我国银行近来已经重视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差距仍然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0%,而一些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竟然达到70%,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比不高,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的大银行只有15~25%,而个别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0%。可见,对于我国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带动利润增长的业务。总之,我国银行要实现有资产、负债为主体业务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业务模式转变。

(二)积极的风险管理是转型的关键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还是消极的风险管理将直接决定银行的经营结果,虽然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是随着银行业国际化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的市场化,银行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必然的。积极的管理策略是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做出积极防范,对可能出现的最坏的风险损失结果采取最大限度的控制,它既考虑短期发展和收益,又关注长期风险隐患。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中资产业务中的信贷业务是盈利比较高又是风险比较大的业务,如果不对信贷规模加以控制造成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过高,就会对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压力,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要求银行及早的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加以控制,在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采取降低风险资产所占比例。

(三)混业经营将是我国银行转型的美好愿景

银行混业经营是指银行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可以经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它突破了分业经营业务模式的局限,借助金融创新手段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内涵,极大提高了银行业资金运用效率,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奠定架构基础。混业经营模式源自德国全能性银行,其后相继被美国、欧洲大陆和日本等国家金融业效仿,并由此推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从199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虽然在我国银行业仍然继续分业经营,但是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许多“混业经营”的尝试,如早在1999年7月,中国银行与平安保险公司全面合作;12月工商银行与华夏证券公司的联手等等,作为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尝试无疑会引起我国银行业对混业经营的探索。未来,政府的管制必然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放松,通过发展混业经营可以增强我国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银行盈利能力,混业经营将是我国银行转型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藤光进,刘琛.美国银行业经营策略的变革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2]周翔.英国四大清算银行的战略转型评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2(4).

[3]侯维俊.德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经验与借鉴[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5(8).

[4]潘功胜等.从德意志银行的兼并收购看其发展战略转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5]马蔚华.转变银行经营凡是:动因、目标与举措[J].中国金融,2010(19).

[6]杨淑娟,刘明显.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J].经济导刊,2011(8).

[7]魏国雄.积极的风险管理是银行转型的关键[J].中国金融,2011(10).

作者简介:

孟士清(1989—),男,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高洁超(1989—),男,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