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磨合法培育员工的心智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磨合法培育员工的心智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前,工厂购买了一辆载重汽车。记得新车第一次装货前,驾驶班班长小吴对驾驶员再三叮嘱:“千担不伤人,一担会伤人。新车上路处于磨合期,2000公里内装载重量不要超过核载的七成,一定要限速慢走少拉呀!”这番话令我牢记深省。

原来,新车上路,马达的齿轮需要磨合,从而使活塞环与气缸壁间精密吻合,让汽车能发挥最佳工作状态。其实,管理中人与人之间,企业组织中不同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也如同新车上路需要磨合那样,有一个文化交流、冲突、包容、认同和寻求价值观适应、同化的磨合过程,这对增强企业内部员工心智模式培育,发展愿景的统一,思维方式的培训及价值理念的同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个企业,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存在的,然而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像驾车那样,头脑清醒,明确目标,能看到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及时磨合沟通,顺利度过磨合期,美丽的彩虹便会在某一刻把你的天空照得透亮。

精心磨合,找出最优配置

管理再好的企业,也存在事实上或价值上的差异。如同新车需要磨合那样,同样需要经过调整、完善,在探索中提高。

一天,某大企业老总来厂,我陪同他去车间参观。来到灌装车间,员工们两人一档、3人一组,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灌装着不同品种的产品。走着走着,这位老总冒出一句:“刘总,这里有多少员工?”“9个!”我脱口而出,“一共是三个小组,一个小组灌装大包装2个人,一个小组灌装牙管3个人,一个小组灌装外贸小包装4个人。”

我们边走边聊。“这是2、2、3、3组合。”指着生产组合定置图,我与这位老总交流起来,“人民币只有1、2、5元三种小额面值,而没有3、4、6、7、8、9元面值的,为什么?因为1、2、5元可以很合理地组合成所有面值。受此启发,我们在原劳动组合的基础上,创造了2、2、3、3管理法。当生产需要二人、三人时,第一人为责任人,当需要四人、五人时,2个小组合并,车间最多组合人员不会超过5人的。”听着我的介绍,来访的老总凝视着组合定置图,再看看秩序井然的车间。墙上那“2、2、3、3组合”定置图,简单如一条直线,一端连着责任,一端牵着员工,就像我们童年时画的小太阳,简单却生动。

现代劳动组织管理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便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生产资料之间密切配合,令劳动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在工厂这个小社会,员工来自四面八方,素质的差异不可回避,男女有别,高矮不同,干活有快慢,力气有大小,脾气有好坏,有老同志,也有新人员,有技能强的,也有技能弱的。不分清红皂白,简单随意组合定置,既不利于员工间的相互配合,也不利于生产有序开展,一不小心还会无端增加内耗。出色的大厨能够鱼和熊掌兼得,主菜、配菜、作料,包括锅碗瓢盆都会放在最顺手、最方便的地方,选菜,配料,烹制到装盘、上桌,也都会条理分明,井然有序,让老少咸宜,众口喝彩。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会像对待新车那样,懂得进行了解、适应,让每个员工通过磨合,调整提升、完善,逐步形成共识,用智慧、灵感和创造,把看似没有区别的员工按照不同个性、不同专长进行科学合理组合。一方面将生产组合定置的内部运转更有利于发挥人的个性和专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生产资料合理高效地流转,从而使员工在良好的磨合适应中,不断提高组合效应。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做出五味调和百味飘香的企业“大餐”。

磨掉棱角,减少发展阻力

磨合也叫走合。汽车在磨合期,可以磨掉零部件上的棱角,从而减少阻力,实现各个部件之间完整的契合。我们的管理者也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磨掉一些长官意气,多站在员工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一天,不知是谁悄悄在我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广州日报》,并用红笔标出一行醒目的标题:“员工顶撞领导罚款50元,律师称毫无法律依据,非常荒唐”。静心慢看,文章说的是某企业一员工因不服临时加班,被罚款50元,顶撞领导又被罚款50元。恶性循环之后,竟被罚得生活费无着落。无奈,员工找到律师咨询,律师称顶撞老板罚款一说没有法律依据且非常荒唐。

时代在进步,员工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管理者所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在增长,老板不好当啊!经过一番思考,我于当天下午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先传播这则新闻,然后提醒大家在履行管理职责时要规范行事,不可贸然惩罚。紧接着,我宣布在全厂开展“挑刺”活动,让员工给企业“挑刺”,给管理者找毛病,员工找出问题有奖,管理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冬天开车,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冷启动时,总是先轰油门,预热到一会儿再开动车子,别小看这个起步先预热,这可是细节决定成败啊!一场“报纸风波”引发了一次有意义的“挑刺”活动,无疑对改进企业管理是一次有力的促进。如果当时将报纸封锁起来,或者追查送报人,搞不好就会引起逆反心理,那就真是复杂了。我要感谢这个送报纸的人,让我体验了简单中的复杂,并且提醒我将复杂思考在前,从而将复杂变得简单。

有个“一粒沙”的故事。说的是一名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走过一片沙滩时,鞋子里灌满了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继续奔向前面的路程。有一粒沙子仍留在他的鞋里,在他以后的路程中,那粒沙子磨着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疼一步。但他并没有停下把鞋子脱掉,抖出那粒磨自己脚的沙子,仍匆匆前行。天晚了,疲乏的他忘了脱去鞋子取出沙子便沉沉入睡。第二天,天刚微亮他又急急起程,奔向新的目标。就这样,他在痛苦中疲惫,又在疲惫痛苦中起程。直到有一天,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因脚痛难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后放弃了比赛。

“一张报纸”就好比“一粒沙子”,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我们的管理者一旦缺乏文化敏感性,对来自员工的信息不做出分析、判断,不进行沟通磨合,居高临下,死守教条,不知变通,就会像这鞋中的一粒沙,让你在痛苦中疲惫,势必导致管理上的失败。

我曾与天津《经营管理》杂志社原社长牛国锋聊天时谈及此事,牛社长漫不经心地问我:“你叫工人加班有没有不干的?”我摇了摇头。

“为什么?”牛社长急于得到答案。

“有些事,它复杂我不复杂,它简单我不简单。当企业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之后,员工们会把自觉做好工作当作一种习惯。这大概就是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吧。”一番话引来牛社长感慨连连、啧啧称是。

沟通是人际或群体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构建和谐企业不是回避矛盾,而应通过沟通、磨合化解矛盾。磨合疏导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一个企业是一个团队,要想达到契合,必须磨掉不和谐的棱角,磨出共同价值观的结合面,这样才能相互适应,心心相印,减少发展中的不和谐声音。

企业文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管理,多站在员工的位置上去思考,用情说事,员工自然会因为“情”而关注“理”,这是我在管理中的体会。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简单管理”是管理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不要小看简单,把简单组合起来就是不简单。一个管理者在形式上用“情”追求简单,在内涵上用“理”寻求深刻,这并非易事。

理念磨合,转变思维方式

汽车磨合的优劣,对于车的寿命、安全性、经济性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实,对于企业来说,要培养出好的作风亦如此。

甲申猴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夜幕降临,北风挟着寒冷肆意咆哮。工厂新建的车间里,却是一番繁忙景象,安装设备的小伙子们喘着大气,紧张有序地吊装着釜盖。

“今天能不能安装到位?”我随生产科长来到操作平台,问一旁指挥的刚刚提升的设备科长小江。

“基本上可以结束,但还少几个配件,已经派人采购去了。只要配件买回来,八更八点也要安装到位!”脸冻得像红富士的小江拍着胸口,说得斩钉截铁。

第二天一早,例行的晨会一结束,我特意又去了操作平台,只见买回来的零部件静静地躺在冰冷的铁板上。“厂长,不好意思,零部件买回来太晚了。我今天上午保证把它装好,不会影响试产!”小江满不在乎。

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下来,让灵魂跟上来。对于一个新提拔的管理者能否及时跟上团队的工作节奏,这也需要磨合,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和文化适应期。当日午休前,我又特意去了新车间,面对仍然散落在铁板上的零部件,我想起了汽车磨合期的注意事项:对磨合期的车辆,平时要经常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并排除它。于是在当晚收工日评会上,我给大家讲了一则《关注细节》的故事:在一家企业,总装车间的地面上有一颗废弃的地脚螺钉,因为碍事被弯倒在一边,时间一长竟被人踢得铮亮。后来,这家企业与美方合资了。有一天,美方经理指着地铁螺丝对车间主任说:“你今天派人把它铲掉。”晚上下班时,美方经理看到螺丝依然没动,车间主任解释说:“今天太忙了,明天一定派人把它铲掉。”美方经理说:“不用你费心了,你被免职了。”大家以为这是我临时编撰的故事,我一本正经地掏出载有这篇文章的《中国工业报》,在座的人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只见新官小江脸上飘起一片红云,带着愧意逃避着我善意的目光。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局部的、现象的和外在的认识。一个人独特的感性认识,是在自己特殊文化背景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美方经理对一个无用的地脚螺钉“挑剔”,正反映了中外企业管理理念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今天存在的问题总是用昨天的解决方法,殊不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事情如果完全理性按常规出牌,或说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解决的。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统一,如果我们像美方经理那样简单处理部下,只“管”他们而不去“理”他们,就会产生文化冲突,就会造成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关系疏远,距离增大。就会产生像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

班后一次针尖对麦芒的碰撞,不拿最后的武器去处罚人,而是将我们的一种思维置换为另一种思维,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进行文化融合,这种碰撞中的磨合比老外摘乌纱帽的效果会更好。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管理。无管理不是不管理。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道就是客观规律,是说管理要效法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发展,就像驾大修后的车要注意磨合期一样,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

另类磨合,培养全面人才

1997年9月,中法签订协议,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终止合作。广州标致的解体其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文化差异”导致“水土不服”占了大部分。这就像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因为缺少磨合,最终走上了解体的不归路。实践证明,磨合不是拉郎配,而是一种高效的组织行为。一个企业要获得健康发展,需要经历磨合碰撞,乃至“炼狱”般的文化融通,企业才能走在风雨中。

为了培养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适应长远发展的高素质管理者队伍,我时常设计一些状况,有形或无形去考验部下,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工作精神。新聘进厂的大学生中,小何工作算不错,不到两年时间就升任为部长助理。一次人员调整中,我有意将小何调整到车间去做主任,一方面想让他熟悉生产过程,培养他全面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考考他的心理素质。去车间之前,我找小何作了一次含蓄的谈话,既没有挑明,也没有承诺,只是希望他以平常的心境看待调整,再添一把柴,经得起摔打,要干就干个出色。小何沉默地点点头,没说什么就到岗了。

然而,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小何从管理者到车间主任,职务转变后,好似变了个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全无了年青人的朝气、大学生的才气,倒是多了一股怀才不遇的怨气。干活走路都是低着头,时不时流露出一丝丝的失落感。在车间干了二十多天后,他向我递交了辞职报告。看着辞职报告上简短的几行字,我淡淡一笑,心里想着这个重点培养的对象,竟然沦落到需要挽留的地步,这真是企业与人才双方的灾难啊!既然要走就痛痛快快让他走,落花有意嘛。我走到小何面前,握着他凉丝丝的手,坦然地说:“想走你就走吧,想来你还来,黑松林还欢迎你。”说完,我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他,并希望他去看一看原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听布道的故事。小何两眼直瞪瞪的看着我,有点茫然。我叫来财务开了几百元的钱给他。临行前小何朝我深深起鞠了一躬,并伸出了手,我也把手伸过去,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我很敬佩格莱斯顿,当教堂里的教徒几乎都在打瞌睡的时候,他能从头到尾专心听完牧师冗长的布道,他用这件事来试试自己的韧劲,考验自己能够忍耐到什么程度,正如他自己所说:“以这种耐心去面对政治上的种种难题,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后来,小何好马吃了回头草,又回到工厂,并且干得有声有色。

工厂是一个训练品格的大学校,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像开一辆新车,不要长期使用一个档位,应以低档起步,逐步换为高档,循序渐进地行驶。每一个企业都应为明天而思考,精心去培养一支阶梯式的管理队伍,去迎接市场经济的暴风骤雨。列宁说过,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行动。调整是检验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试金石,更是一种另类磨合。现代员工与企业,文化冲突和离散不可避免,而实现利益与目标的同向选择又使文化融合成为可能。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要使企业安全行车就得不断适应以人心为本,磨合沟通,实现共同价值观。如今人才流动,双向选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的现实。不是留人而是留心。企业要靠事业去留人,靠形象吸引人,靠人格魅力感染留人,而不是靠权力留人,高薪留人、档案留人。心不安则身不安,身不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从何而来。更谈何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干好工作呢?

是的,新车上路需要磨合,人才培养也需要磨合,成功的磨合能进发出灿烂的火花。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加训练培养的天赋能力,就像不结果的树木一样。实践表明,企业培养一名管理骨干,一般需要5―8年的实践锻炼方能成熟。任重道远,让我们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磨合,在磨合中提高。

新车磨合的结果是相互摩擦的机件达到最佳的配合,而员工在企业中的磨合就是融入其中,其最佳状态,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无我”。磨合并不改变员工的个性,它带来是价值观的认同、习惯的一致和行为的“员工化”。

责编 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