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企业:从帮助1%的人到帮助99%的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企业:从帮助1%的人到帮助99%的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9年起,我开始参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5年来累计培训了超过1000名社会企业家。在此期间,我接触到众多热诚的社会企业家们,并协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积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儿童阅读障碍、 孤独症、食品安全、民族文化传承,到居家养老服务,等等。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造就可规模化的社会企业,是唯一能产生真正影响力的方法。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从1%到99%”的社会企业模型逐渐在我手中成型。传统型慈善机构只能帮助到1%有需要的人,而其余99%有需要的人在不见尽头的长队中等待。要帮助到这99%的人,必须要把社会投资者、社会企业家,以及其他社会群体整合到一起。换句话说,我们要团结99%的力量去帮助99%的人,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

用利润做有社会意义的事

我心目中对社会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2006年,当我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加入梅森学者项目时,在课程简介中看到了这条定义。在那一刻,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我在哈佛听遍了所有与社会企业有关的课程,并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引导和创建社会企业。

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课堂上,我们每每争论同一个话题:社会企业应不应该赚钱?能不能给股东分配利润?利润是否会破坏社会意义?大家的观点往往大相庭径,有人认为社会企业绝对不应该赚取利润,也有人认为只要能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企业赚再多钱都没问题。而悲哀的现实是,当我们在空调充足的酒店会议室里争论不休时,千千万万的人们在不见尽头的长队中等待帮助。他们不在乎利润还是社会意义,他们只想让家人吃上饭,孩子能上学。他们希望靠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立志要当社会企业家,却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中忘却了社会意义的根本。我所看到的社会慈善的现状是:一个人在真正地做事,100个人在争论应不应该赚钱,1万个人在发微博作宣传,千千万万个人在排队等待帮助。

社会企业应该是用利润做有社会意义的事,社会意义永远优先于利润。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讽刺的是,如果我做烟草生意成了亿万富翁,会登上杂志封面;而如果我给孤独症孩子们上课赚了1万元,就会被看成是伪君子。正是这种扭曲的思想扼杀了社会企业的成长。如果一个社会企业通过合法的道德的途径,帮助到千千万万有需要的人,它就创造了社会意义,无关乎利润。我们应该永远都把重点放在社会意义上面,而非利润。

中国的社会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亿万底层民众打造美好未来,最不需要的,是龟缩在是否应该赢利的怪圈中怀疑批判。

从批判到想象,登上竞技场

从那些永无止境的争论中,我观察到批判者们的固定模式。太多人毫不犹豫的提出批判,却没人尝试想象一下更美好的未来。“历史、文化、政府、社会机构、风俗习惯,等等等等,太多影响因素,我们无能为力。”

诸如此类“毫无想象力的批判”思维模式,把极小的改变也看得很艰难,更不用说是大规模的系统变革。现在社会机构的运营方式只能算是街头摊贩,离麦当劳式大型连锁商业模式差了十万八千里。有些人可能会说“小即是美”,而不幸的是,这理论只适用于小国家。拥有13亿人口的我们,需要千千万万的麦当劳式大型连锁社会机构,街头摊贩模式永远无法成功。现实中发生太多的情况是,投身社会事业提供帮助的人和机构无法支撑运营,最后沦为需要被帮助的群体。

开创持续的系统变革,为亿万底层民众打造未来,我们需要大胆的想象力和果敢的行动力。与其批判现状的各种不如意,不如想象一下我们未来能做到的。与其发微博作宣传,不如亲身上场。正如西奥多?罗斯福那段著名的演讲《竞技场上的人》:

“荣誉不属于那些批评家:那些指摘强者的过错或者实干家哪里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誉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他们为经过艰辛努力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即使失败,只要拼搏过就没有遗憾!”

大胆地从1%走向99%,把批判转变成灵感,把失败转变成经验,把受害者转变成英雄,把想象力转化为变革,最终,我们不止“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别把自己的信念变成社会问题

“胆大”还需要“心细”,行动背后需要缜密的思考。慈善工作常会被一些错误的信念所蒙蔽。善意的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信念变成社会问题。比如,很多人相信读书有益,所以总结出乡村学校需要建造图书馆。而实际上,乡村学校是缺书还是缺好老师,需要图书馆还是需要互联网?乡村学生需要更刻苦读书还是需要更公平的教育体制,需要学历还是谋生技能?无数社会机构曾按照它们的信念来贯彻实施,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最后却没能达成任何改变。

残障人士最需要什么?到工厂打工领着微薄的低薪,还是为社会贡献的机会?怜悯,还是尊重?金钱,还是能便利地使用公共交通和商场设施?孤独症孩子最需要什么?特殊学校,还是入学普通学校?我们应该教育他们融入社会,还是应该教育社会来尊重他们?老年人最需要什么?豪华的乡间别墅,还是和亲朋好友住在一起?被别人伺候还是继续服务社会?千千万万的人在承受煎熬,因为这些基本的问题,问都没人问,更不用说有人来回答了。

把自己的信念变成社会问题,这种不经意的自高自大,全然否认了受助者所拥有的尊严。美好的意愿未必能促成好的结果。在提供帮助的同时,却伤害着对方的尊严,虽谈不上悲惨,也算是一种不幸。不如从真正的需要入手,不如先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帮助一个人还是要改变整个体制。一次的帮助是值得的,而一生的帮助是无价的。捐钱很容易,而激发受助者的希望,需要创新和智慧。

可规模化的社会企业:从1%到99%

想象力开创了可能性,可能性造就了希望。如果我们能给一个人希望,我们就有责任给所有人希望。设计规模化的社会企业,从帮助1%有需要的人,成长为帮助99%有需要的人,是一种道德责任。停留在争论利润和社会意义的层面,代表完全没抓住重点。为自己冠以不想赚钱的道德高帽,眼睁睁看着千千万万的人得不到帮助,这种虚伪不是真正的慈善。如果一家盈利的社会企业能帮助到成千上万有需要的人群,谁说我们不是在做慈善?

非营利模式的慈善机构已经发展和运行了几百年,至今尚未能根除贫困现象。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同时开展其他模式呢?例如,近年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我们是要继续批判、争论,还是投入行动?

在中国,大约有2亿人口已超过60岁,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这其中有50%是空巢老人。这种老龄化的规模和复杂性是史无前例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方案。从居家养老到机构养老,庞大的需求人数和服务范畴会挤垮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体系。在未来10年中,如果不尽快积极应对这严峻挑战,我们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崩溃局面。

在福州市,黄小蓉大胆地把想象力转化为行动,全身心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旨在帮助福州市的每一位老年人,也就是最终帮助到以前一直在排队的99%的人群。现在,金太阳会员已经增长到5万名,并建立起全面的业务模式,为福州的每一位老年人提供终身服务。这证明了,从1%到99%的社会企业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可持续的可规模化的。目前虽小有成就,未来还有更大更多的挑战和任务。

既然帮助99%的老年人是可行的,那么想象一下,帮助99%的残障人士、疾病人士、贫困群体,以及其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要真正帮助到99%,我们需要调动起全社会的99%。每个人都需要参与,不论是提供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马丁路德·金的一句“我有一个梦想”激励了所有人,他并没说“我有一个商业计划”。社会企业远大于商业计划,它们代表了“中国梦”: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

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 Maxine Greene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我是将会成就未来的我”。我相信社会企业将会成就未来的中国,改变亿万底层民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