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荣佑:释放陶土的温煦本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荣佑:释放陶土的温煦本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大型纪录片《》里,讲述了一段故宫国宝最初迁台,经历北沟烟雨的前尘往事。其时的北沟,位于台中县雾峰乡。今天的雾峰,因为有台湾陶艺先驱蔡荣佑40余年的辛勤耕耘,已然成为台湾现代陶艺新乡。对于大陆民众来说,蔡荣佑这个名字或许还很陌生:但在台湾,他早已是蜚声海内外的陶艺大师。

走进蔡荣佑的工艺之家,会发现处处是惊喜。绿意盎然的户外庭园里,各式各样的收藏品错落摆设,居家则多半是他的摄影及陶艺作品,自成一处美学桃源。

开创风气之先

从一个农家小孩到陶艺大师,蔡荣佑曾做过农夫、工人,尽管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从1966年开始,他学画、玩摄影、收藏雅石和民艺品,各项都成就斐然,而最重要的是对陶艺创作的投入和执著。

“学陶时有幸跟随邱焕堂老师学习做陶及烧窑的技巧,又跟林葆家老师学习调配釉药的基本理论,加上学陶前跟侯寿峰老师学画画等过程,我深深体悟到,一件作品应具备好的形、美的质、丰富的釉彩。有了这种想法后,在做每一件作品时都很用心地将心中那份美感,用熟悉的材料及技法将它呈现出来。”蔡荣佑说。

在台湾现代陶艺一片沉寂的上世纪70年代,蔡荣佑宛如大地一声雷,很快就破茧而出。自1977年始连续4年,蔡荣佑的作品入选意大利国际现代陶艺展并获奖项。1979年,蔡荣佑在台中文英馆举办了生平首次陶艺个展,特别是同年在台北春之艺廊举办的个展,一举轰动艺坛。不但观者如潮,而且作品被抢购一空,甚至订单不断。

蔡荣佑说:“在当时的台湾,现代陶艺还算蛮新鲜的一件东西。总共带去7400余件作品,春之艺廊那次就卖掉了330多件。整个台湾从事现代陶艺工作的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就增强了信心,都想来办个展。”

这场开风气之先的个展,大大刺激了台湾陶艺家举行个展的意愿,点燃了台湾现代陶艺蓬勃发展的火炬,成为台湾陶艺界划时代的盛事。此后,蔡荣佑陆续举行了37场个展及无数的联展,奠定了他在陶艺界的地位。

蔡荣佑当年回到雾峰老家创立广达艺苑,原本没有收徒的计划,但适逢东海大学几位师生想学陶艺,所以收了第一批弟子。很快,许多人投到他的门下。与此同时,台湾推广地方文化,委托广达艺苑开设陶艺班,由此形成蔡荣佑日后为中部地区培养大批现代陶艺者的契机。

《亲情》的殊荣

蔡荣佑的陶艺,一直以本土文化为根,然后大胆融入不同文化的养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还原烧情有独钟,作品质朴素雅,充满丰美内敛的人文气质,从器型到釉彩皆温润可喜,让人爱不释手。

1980年,蔡荣佑送陶艺作品参加第34届全省美展比赛,打破从第28届以来首奖缺失的惯例,获得第一名,接着在第35届又获得第二名。

这对于连续两届美展都有不错表现的蔡荣佑来讲,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台湾全省美展为了鼓励参赛人员不断刨新好作品,从第34届开始制订了永久免审查制度。若能连续三届获得同类前三名的奖项就可获颁永久免审查这项殊荣。“第三年若能再得奖那该多好。”禁荣佑心想。他开始思索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参赛。那时候台湾正在推行两个孩子恰恰好的政策,这让蔡荣佑有了创作《亲情》系列的灵感。

然而,一开始并不顺利。“做好的坯因为没接好,在干燥过程中就裂掉了,又因纹路线条刻得太深而裂掉。后来改用粘的方法也裂掉了,也有釉色不对的……”反复做了半年多,直到截止日期将至才完成。

交件后,蔡荣佑怀着忐忐不安的心情等待结果。当获知得奖的瞬间,他流下了既辛苦又欢喜的泪水。“记得有好几天睡不着觉,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不断突破的艺术之旅

蔡荣佑的陶艺与许多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一样,多有接近雕塑的作品。然而,最令人动容且印象深刻的仍是那些造型简洁、釉彩苍古秀润兼而有之的陶罐作品。

从民间陶罐的基本造型出发,蔡荣佑捕捉庶民生活中素朴憨厚的精神本质,但不被固定形制束缚,反而赋予其更深沉的内涵与更精致的品质。陶体深浅不一的斑点,增加了表面釉色的变化与趣味。正是这趣味成就了蔡荣佑作品的重要特色。原来蔡荣佑在坯土中刻意添加了新竹北埔的原土,因原土含有大量的铁,高温窑烧时,铁质渗出即形成犹如金属锈蚀般的效果,仿佛时间静静走过的痕迹。

1983年,因为在陶艺上的成就与贡献,蔡荣佑荣获“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后来他又当选台湾省陶艺学会理事长,还是各大重要赛事的评审委员,但其创作热忱并不因诸多荣誉而有所减损。蔡荣佑凭借旺盛的创作欲望陆续创作出《釉彩》、《耿直》、《求变》、《方圆》、《憨厚》、《圆满》、《惜福》等系列代表作品。

多年前,蔡荣佑拜访埔里好友林锦钟,获赠一件宜兴土烧成的实验品。“当时我如获至宝,那件东西是林锦钟先生试验宜兴土时烧的实验品。那被烧得变软呈咖啡色的宜兴土附着在灰白色的硼柱上,软硬结合得那么自然,色彩那么调合,虽然它只有七八厘米大小,但给我的刺激及震憾,不亚于一件大作。”

其刚柔交融的意象由此存藏于心,但他始终不得实现的窍门。2003年,启蒙恩师邱焕堂到雾峰长住,带来许多新材料,正好适合用在他想呈现的那种刚柔结合的作品上。

蔡荣佑说:“虽说试验过程几乎全军覆没,就因为其效果很独特,我很喜欢,因而舍不得放弃。”经过6年努力,他终于刨作成功《包容》系列。两种媒材的结合,使厚厚的釉彩在高温的窑烧中自然流淌,与底下的质朴陶体形成既对照又包容的奇妙效果,让观者无不赞叹!

独树一帜广达烧

蔡荣佑说,传统陶艺出名窑,传统陶艺是分工合作,很少有个人风格。拉坯、修坯、画陶、上釉、烧窑……分由不同的人完成,所以只知哪个窑出品,并不知道是谁做的。“我做的是现代陶艺,个人风格很明显,从拉坯到烧窑都由一个人完成,不想以窑命名。”

但由于“我儿子和媳妇开店,常有客人来问,你们叫什么烧?”蔡荣佑说:“儿子、媳妇每答不知,我爸没有讲。”因为日本陶艺常以“某某烧”命名,如有田烧、九谷烧等,蔡荣佑说:“本来想叫雾峰烧,后来觉得不行,雾峰做陶的不只我这一家,我们也不能代表雾峰。”于是决定以教室命名,取名为广达烧。蔡荣佑强调:“广达艺苑于1978年成立,比广达计算机早十年。我们比较先,不是掠人之美。”电话那头传来的浓浓台湾国语,让人倍感亲切,也让人对蔡荣佑敦厚谦和的人品肃然起敬。

40年来,蔡荣佑从生活的陶罐出发,不被传统形体、釉彩局限,借其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悟,为台湾的现代陶艺竖起一座高峰。更重要的是,蔡荣佑的陶艺通过朴实的造型,绚烂的釉彩,捕捉故乡泥土美丽的容颜,展现了丰美动人的深刻内蕴。